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章 农村建设

第二章 农村建设




  农村建设与人民生活水平密切相关。1945年解放以前,农村的一些建筑比较落后,除极少
数大地主家住青砖瓦房,并有高墙大院外,广大农民居住的房屋极为简陋,多为干打垒①、土
坯房、厢房、马架子、偏厦子、耳屋子之类住宅,低暗潮湿,窄小破旧。交通闭塞之边远地带,
则情况更甚。

  建国以后,情况逐渐好转,县内每年均拨付木材供农民做建房用。1970年以后,农村砖房
逐渐增多,稍一涉足农村,砖房即有所见。尤其是地处经济文化中心的人民公社所在地,砖房
的发展速度则更快。

  农村的道路经过逐年修建,发展也很快。现各人民公社与县城之间,均有公路可供车马通
行,其中相当一部分为沥青、砂石路面。村屯间亦有土路可通,除雨天外,车马均可通行。

  长期以来,农村用水均从大土井提水。1970年以后,大土井逐渐被小水泥管井和小铁管井
所代替。现宋站、尚家、先进等人民公社所在地及部分社队已先后用上了自来水。

  农村从1966年开始,部分社队已安装了电灯。以后,哈尔滨电网电源和大庆电网电源的输
入,至1981年,除个别偏辟屯无电灯照明外,其余均已有了电灯照明。

  注:①农村中的一种简易筑墙方法。系就地取土,夯打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