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干部管理与培养

第五节 干部管理与培养



  

  一、干部管理 本县在干部管理上,始终是贯彻党管干部的原则。多年来此项工作均由县
委及县委组织部门统一进行管理。后由于机构的增多、干部队伍的扩大,从1956年开始,建立
了在县委统一领导下,干部按口分级的管理制度。即宣传部负责管理文化、教育、卫生部门及
其所属各单位的工作干部;农工部负责管理农业、畜牧、农机、林业、水利系统及其所属单位
的工作干部;财贸部负责管理商业、财政、税务、银行、粮食、县供销合作社等系统及其所属
各单位的工作干部;工业部负责管理工业、交通、邮电、建设系统及其所属各单位的工作干部;
组织部负责管理各区、乡及县直各部门一般干部,并协助省、地、县管理好科级以上干部。上
述各部门的管理任务,主要是对干部负责考察了解和培养教育,以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
素质。干部调动时,均按其干部管理权限办理审批手续。干部的档案亦按干部分管范围分别整
理保管。1973年 9月,对干部管理工作制订了暂行规定,进一步改进和明确了干部管理范围。
按照规定,凡县内副科级以上干部,归县委自行管理;县委机关一般干部和基层党支部书记,
均由组织部代管;县革命委员会及人民公社的一般干部,由县人事科统一进行管理。

  二、干部培养 1949年8月20日,建立了中共肇东县委党员训练班,训练基层党员干部时,
主要以党的基本知识、形势任务等为主要授课内容。每年训练二期至三期,每期一个月至二个
月,至1952年共训练党员干部一千五百九十一名。1953年 4月28日,县行政干部训练班与党员
训练班合并为肇东县干部训练班。贯彻了“常年开办,短期轮训,掌握重点,提高质量”的方
针。训练的对象,以农村基层骨干为主。在这段时间里,以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为基本学习内
容,至1957年,五年间共训练党员干部一万二千八百一十四名。据调查,在1956年轮训的一千
六百五十四名党员干部中,通过学习,一般都解决了闹工薪、闹地位、讲享受、图安逸、不安
心现职、骄傲自满、闹不团结等问题。在财贸干部中,有一百九十名暴露了贪污问题,有一百
零四名交待了腐化坠落、违法乱纪等问题。都程度不同地提高了社会主义觉悟,解决了思想问
题。1958年 7月11日,原训练班改为中共肇东县委党校,训练对象仍以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为主。
本年共办班五期,主要通过长期班(三个半月)、短期班(半月至一个月)、文化班(六个月)等三
种形式进行培训。训练内容以总路线、哲学常识、毛泽东著作为主。在教学方法上采取了大鸣
大放、大辩论的方法,共训练二千一百六十九名。1960年3H 29日,根据哈尔滨市委大办党校
的指示精神,在姜家人民公社召开了党校工作现场会议,总结“大跃进”以来大办党校的经验。
本年,全县有县委党校一处,县直党校九处,人民公社党校十五处,分党校三百三十七处,基
本上形成了以县委党校为中心的全县性三级党校网。据统计,全县各级党校共举办训练班一千
三百三十六期,训练二万三千九百八十三名党员、干部和非党积极分子。这种大办党校的做法
产生于“大跃进”运动中,时间不久即自行消失。1961年,县委党校训练党员干部时,在内容
上主要是学习毛泽东著作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有关文件,至1965年共训练一千六百二十五名。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县委党校停止了干部训练,并于1968年撤销了党校机构。1977年又恢
复了县委党校,改变了过去以劳动为主的教学方法,而代之以读书、辅导、讨论为主的教学方
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县委党校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展关于真理标准讨论和经
济发展规律等问题为其主要教学内容。五年来,县委党校共训练党员六百四十四名。教学方法
也日趋走向正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