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宣传教育

第六节 宣传教育



  

  一、干部教育 1949年,为了提高干部的政治思想水平,相应地建立了一整套的学习机构
及学习制度。县组成了学习委员会,县委书记任主任、县长任副主任。各区党委和县直机关党
总支组成学习分会,书记任分会主任,各单位亦分别成立学习小组。科级以上干部编为乙组,
股级以下干部编为丙组,每天早饭前二小时为学习时间,主要学习《反对自由主义》①等文章。
学习时,每人检讨、反省自己,以纠正极端民主化和反对党内不良思想倾向的滋生和发展。据
统计,全县共有五十三个学习小组,计四百余名干部参加学习。

注:①毛泽东于1937年9月7日写成,编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建国后,县委宣传部设有学习室,负责全县干部的学习。县直机关干部,具有初中以上文
化程度者参加理论学习, 学习内容为《政治经济学》、《经济建设常识读本》、《联共党史》
和《社会发展史》等。据1953年统计,参加理论学习的干部计二百三十三名,其中有一百八十
九名分别学完了规定的课程。具有高小以下文化程度四百零四名干部,分别编在初中、高小、
初小、扫盲四个班,参加文化学习。农村干部主要结合“五、十制” (即下乡工作十天,回区
开。会、学习五天)安排学习。到 1956年,农村干部有一百五十四名学完了《联共党史》,四
百三十三名学完了《社会发展史》。参加文化班学习的一千二百三十三名干部中,绝大部分达
到了高小或初中文化水平。1964年,干部教育的内容主要为学习毛泽东的《实践论》(毛泽东
于1939年7月写成。编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等哲学著作。到 1965年,学习毛泽东著作
出现高潮,学习方法多以自学为主,主要通过联系实际,记体会笔记,举办“讲用会”等形式
来检查学习的效果。“文化大革命”期间,以毛泽东著作“老三篇”①及《毛泽东语录》②为
主要学习内容。并提出天天学、月月学、年年学的口号。1978年,全县各级干部把实践是检验
真理的唯一标准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使一部分人认识到实践的重要作用,从而把
头脑从僵化的状态中解脱出来。1980年,有系统地组织机关干部学习了五个专题,即:①社会
主义所有制问题;②社会主义生产目的;③农业生产是国民经济的基础;④社会主义物质利益
的规律;⑤改进国民经济的管理。1981年,主要学习了薛暮桥著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
究》一书和《陈云同志文稿》等。

  二、支部教育 支部教育工作主要通过“三会一课”③的形式进行。从1952年开始,兼职
的党支部教员,即根据县统一编写的教材,逐月进行辅导。据1954年调查,农村二百三十九个
党支部,普遍聘请了兼职党支部教员进行辅导。1963年,农村党支部发展到四百五十四个,聘
请兼职党支部教员三百二十九名,其中县级领导干部九名,部、局、院长二十二名,公社书记、
社长一百零一名,党委委员一百二十三名,其他干部七十四名。以《做一个好的共产党员》一
书做为基本教材,普遍进行讲解和辅导。1964年至“文化大革命”开始,在此阶段内,开展了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学习的内容主要有 “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简
称二十三条)和毛泽东著作等。 1969年,党的生活恢复后,支部教育仍以学习党的基本知识为
主,每年都以党委为单位进行一、二次党员训练。

  三、社会教育 社会宣传教育工作,主要根据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和本县的中心任务而
定。建国前,主要宣传参军参战和交纳公粮的意义,以提高群众的阶级斗争觉悟和保卫土地改
革斗争的胜利果实。1950年,重点宣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意义,动员人民捐献飞机大炮,
以提高群众的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觉悟。1952年,重点宣传增加生产、厉行节约,互助合作化
运动,以及开展“三反”、“五反”运动的目的及作用。围绕上述这些宣传中心,全县组成了
宣传网,城市、农村、机关、学校、工厂、企业在不同时期内几乎都有宣传员在活动。1957年,
在全民整风运动中,开展了社会主义大辩论。1964年,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时,掀起了群众
性的学习毛泽东著作高潮,参加学习的达七万余人。农村也组织起红色俱乐部,开展读报刊、
看红书 ④、讲革命故事、唱革命歌曲等活动。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用“红色海洋”
⑤、“跳忠字舞”⑥,“三敬三祝”⑦、学唱革命样板戏⑧等代替了一切宣传形式。1978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展了落实各项政策的教育。1980年,在农村开展了“敢不敢富,
能不能富,怎样富”的大讨论,并开展了民主与法制的宣传教育。1981年,主要进行了落实农
业生产责任制的宣传教育。

  四、新闻通讯 1949年,县委作了《向党报写稿的规定》,区委委员和县科长以上干部分
别成立了通讯小组。据1950年第一季度统计,本县有《嫩江日报》通讯员一百六十七名。但是,
各区的宣传委员文化水平较低,组稿和编写稿件相当困难,刊登率也极低微。1952年,全县有
通讯员四十一名,《黑龙江日报》和《黑龙江农民报》发表了他们的大量稿件。1958年,县委
设兼职新闻通讯秘书,同年县委组成了新闻通讯核心小组,笔名为“赵东文”。县直及农村各
党委(总支)、支部均成立了新闻通讯小组,全县自上而下形成了通讯网,新闻通讯工作开展得
很活跃。1964年,县委宣传部增设通讯干事。1981年,各个党委都建立了通讯组。全年在省以
上新闻单位发表本县稿件一百六十八篇。  

  报刊发行量也在逐年增加。1950年,订阅《东北日报》二百八十六份、《嫩江日报》一百
六十一份、《农民报》五百七十六份,计一千零二十三份。1952年 9月,县、区均成立了报刊
发行委员会,每个农业生产互助组最低订一份报纸。为加强投递工作,全县增加乡邮员二十二
名,同时有二十四个学校成立了报刊传送站。本年,全县订阅各种报纸四千二百五十九份。1955
年,订报三千五百零八份,百分之九十的农业生产合作社都订阅了报纸。1956年,《肇东报》
创刊发行。随着人民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提高,以后报刊订阅数目均逐年显著增加,至1981
年,平均每十人就订报纸一份。

注:①即毛泽东著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三篇文章。

   ②即从《毛泽东选集》内有关文章中摘录、编辑而成。

   ③即党支部大会,党支部委员会,党员小组会和党课。

   ④即《毛泽东语录》,因书面皆为红色,故称为红书。

   ⑤墙壁皆用油漆刷成红色。并写上毛泽东语录。

   ⑥即颈下皆挂红色“忠”字牌.成群结队,边歌边舞。

   ⑦即早、午、晚要高声朗诵三次“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敬祝××××身体健康”。

   ⑧即《智取威虎山》、《红灯记》 、《龙江颂》、《奇袭白虎团》 、《杜鹃山》、
《红色娘子军》、《白毛女》、《沙家浜》等八个新编京剧和舞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