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专业教育
第五节 专业教育
一、师 范
1、塾师传习所:民国二年 (1913年),为改良私塾,培养国民教师,劝学所在县城初、高
两等小学校内创办了塾师传习所。同年七月,招集肇东境内塾师进行学习,内容分为教授科目
与教授方法两个方面,学习时间历时一个月。
2、师范讲习科:民国十五年 (1926年)四月,在县城创办男女师范讲习科各一处。共有毕
业生六十一名(其中女生22名),是年十二月学生毕业后停办。
3、师范讲习所:伪满康德元年 (1934年),在县城成立师范讲习所一处,有教员四名,学
生五十六名。康德二年(1935年)十二月,学生毕业后停办。康德十年(1943年),在肇东街建立
国立师范学校一所。康德十一年(1944年),在肇东街又建立女子师范学校一所。
4、肇东师范学校:1953 年由省拨款在本县县城建立师范学校一所,并将肇东中学校内的
两个师范班并入肇东师范学校。当年即有十二个班级(二个中师班,十个幼师班),学生六百三
十九名,教职员工五十三名。1954年,中师班迁到齐齐哈尔市,肇东师范学校遂变成初级师范
学校。1957年,改革了学制,撤销了简易师范班和速成师范班,增设了四年制初师班和中师班。
1962年,为了提高师资水平,对肇东师范学校又做了相应调整。调整后,保留了中师班,取消
了初师班。从此,师范学校仅设中师班,以培养小学教师为重点。1963年和1964年,先后从高
中毕业生中招收三百五十名办了一年即行毕业的速师班。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在
校学生相继毕业分配工作。1971年,肇东师范学校迁至绥化合并于绥化师范学校。1979年又迁
回肇东,改名为绥化地区肇东师范学校。
二、农业学校
1、县立乙种农业学校:民国四年 (1915年)八月,将布台镇立第一国民学校改为县立乙种
农业学校。民国十一年(1922年)七月,又改为县立第二初、高两等小学校。
2、农业讲习所:伪满康德三年 (1936年),在县城北大街设立农业讲习所一处,有教职员
二名,学生三十四名。同年十二月学生毕业后,改为省农业学校。
3,县半农半读中等技术学校:1965 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试行两种教育制度的指示精神,
本县成立了县半农半读中等专业技术学校一所。校址设在原县委、县人委畜牧场(今北小山屯)
处,有教职工十六名。第一批(春季)招收农村学生五十名,分为农作物与畜牧兽医两个专业班。
第二批(秋季)招收学生二百名,分为卫生、水利、兽医、林业四个专业班。“文化大革命”中,
该校改名为“反修中技校”。1968年4月,学生全部毕业分配工作,学校停办。
4、县“五·七”大学:1969年8月,创立县“五·七”大学一所。分设农业、农机、兽医、
医学、师资五个专业,共有学生二百四十三名。至1980年为止的十一年间,为农村培养了农技、
林业、农机、兽医、水电、卫生、教师等专业人才三千余名。1980年 8月,改为农村建设学校。
1981年,又改为农村初等技术学校。不久,校址迁至县城东郊,划归绥化行政专员公署教育局
领导。
三、省广播电视大学肇东工作站
省广播电视大学肇东工作站于1979年 1月建立。当年招收数学、物理、化学、英语单科班
各一个,学员计五十名;工科班(脱产)一个,学员计六十五名。1980年,招英语班(业余)学员
三十名;工科班(脱产)学员十三名。截止1981年,电大毕业生总计为一百零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