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喇嘛教 喇嘛教③是中国佛教的一派,原传播于西藏和内蒙古自治区等地。本县境地原为郭尔罗斯
后旗蒙古族牧地,在清朝的中期就盛行喇嘛教。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曾在老爷屯建立最笃
寿寺一座,内有喇嘛百余人(常驻喇嘛三十多人)。清光绪三年(1877年),此寺因火灾付之一炬。
清光绪六年(1880年),又在老爷屯西南一华里处重建最笃寿寺。因此庙建在老爷屯偏南方向,
故习惯称为南庙,亦称喇嘛庙。最笃寿寺系模仿北京故宫内雍和宫用青砖青瓦于清光绪十二年
(1886年)建成。寺院院落深广,院墙宽厚,气势较为宏伟。解放后,最笃寿寺被毁,寺内喇嘛
大部还俗,参加农业生产,仅有喇嘛孟和一人尚未还俗,以行医卖药为生。孟曾于1956年当选
为第二届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孟和病故后,本县喇嘛教的宗教活动,因无人继承而自行终止。
注:③喇嘛教是佛教的一支,喇嘛为藏语。是“上师”的意思。十三世纪后期,由于元朝
统治阶级的扶持,该教遂传入蒙古等地区。
本县建国前各教会概况表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