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教育设施

教育设施




校 舍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创办十区小学堂、幼女学堂时,各有茅舍三间。翌年,
学生骤增,黑龙江将军拨银6000两,新建幼女学堂校舍。光绪三十四年(1908),投资银10万两,
创办全省中学堂。当时,北路工业学堂和南路农业学堂均是土平房。

1917年,女子中学有教室22间,宿舍3间,操场2个。甲种农业学校有教室19间,操场1个。
女子师范新建教学楼1座,内有教室36间,宿舍16间,操场1个。1919年,省立初高两级小学有
校舍20间,省立第一师范附小有校舍130间,操场2个。省立第二初级小学有校舍20间,操场1个。
1940年,全市7所中等学校占地面积共472483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9243平方米;全市小学占
地面积105520平方米,建筑面积18141平方米。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学生数量的增加,校舍严重不足。1949年,全市中
小学校舍总面积3.7万平方米。其中,中学校舍面积1万平方米,平均每生占有面积6.68平方米;
小学校舍面积2.7平方米;平均每生1.5平方米。为改善办学条件,市委、市政府拨出大量经费
兴建新校舍,维修旧校舍。自1952年起,齐齐哈尔市陆续新建实验中学、二中、四中、八中、
民族中学等8所中学,天齐庙、回民、昂昂溪、铁南等10所小学。至1976年,国家为教育基建共
投资1643.6万元。与此同时,许多工厂企业新建了大批校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齐齐哈尔市各类学校校舍建设有较快发展。又陆续新建十七中、
二十八中、九中、一职等10余所中学,湖西小学、江岸小学、聋哑学校、炮台小学等10余所小
学。1984年,教育基础设施投资额达475万元,新建项目11项,竣工面积1.69万平方米。随着校
舍不断扩大,每个学生占有的建筑面积逐年增加。至1985年,全市各类学校校舍建筑面积109.68
万平方米。其中,中小学校舍面积65.95万平方米,比1949年增加17.83倍。中学校舍面积32.46
万平方米,平均每生占有3.7平方米,比1949年减少2.98平方米,平均每生2.44平方米,比1949
年增加0.94平方米,比国家规定标准少1.16平方米。中等师范学校校舍建筑面积1.97万平方米。
中专校舍建筑面积9.9万平方米,技工学校校舍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高等学校校舍建筑面积
25.26万平方米。

1949~1985年部分年份齐齐哈尔市区中小学校舍面积表
单位;平方米



教学设备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起,省城齐齐哈尔小学堂始设黑板,学生改用桌凳上课。
各学校图书,唯省立中学、师范两校略具雏型,其他学校仅备教学用书。初等农业、工业学堂
设有农事试验场实习工场,供实习之用。清末,省立中学、师范、初等农业学堂各购置价值数
千两银的教学仪器,因教学设备不完备,影响理、化科正常教学。后采取各校互相通用理化仪
器的办法,解决教学设备不足的矛盾。宣统三年(1911),省城齐齐哈尔省立中学堂资产为银
10.5万两。

1912年,省立中学堂资产增加到14.2万两。1913年,购入一批理化器械及药品,由省立中
学、师范、农业学校等共用。省城中学资产为15.05万元。1914年,将师范学校的动植物标本
及农业学校自制标本集中,供省城各校共用。同时,又为省城中学增添长凳、中英文图书、武
术器械等。齐齐哈尔各中学总资产为15万元。1917年,省立女中、女子师范、乙种商业学校、
甲种工业学校共有图书1950多种,各种仪器、器械1800多件,动植物等标本156组,其他各类
教具1560多件。1924年,齐齐哈尔省立初高等两级小学、省立第一和第二师范附小有图书550
多种,理化仪器及博物标本420多件,教学器械20多种。省立一中、省立第一女中有中小图书
馆3个,教学器械200多种,理化挂图100多幅。1940年,齐齐哈尔初等学校共有图书价值3544
元(伪满币,下同),器械、标本价值4643元,教具价值71852元。中等学校共有图书4300元,
器械、标本价值30900元,教具价值36170元。

解放初,各类学校教学设备数量有限,如建校较久的长庚小学仅有图书、挂图、标本32种,
教学用具125种。1950年起,一些学校自己制作标本、模型、仪器、图表,解决教学设备不足的
问题。仅市一中就制作动植物标本64种。1953~1957年,各学校教学设备有较大增加,其中增
加最多的是小学自然、地理挂图和仪器。1956年,全市中学自己制作的教具1000多种。

“文化大革命”中,全市学校教学设备遭到严重破坏,仅龙沙、建华两区学校教学设备损
失达259.43万元(人民币,下同),其中学生桌椅损坏3000多套,价值15.78万元,图书5万多元,
仪器、器材88.45万元,校舍玻璃损失7万余元。1974年,仅维修校舍玻璃就达12万元,相当于
正常消耗的3.5倍。1976年,全市34所普通中学的教学设备金额为127.6万元,平均每校仅为3.7
万元。

1977年起,学校恢复正常教学秩序。但全市中小学普遍缺少教学仪器设备,二分之一的学
校没有理化实验室、体育器械,小学基本上没有实验设备。1980年,各学校充分利用、挖掘和
发挥现有教学设备的作用,自制教具,建立实验室,配备幻灯等电化教具。1981年,全市教育
部门贯彻中共中央84号文件精神,做到两年内达到人人有课桌椅,三年内校校有简易的体育、
卫生、文娱等设备。同年,各校动员社会力量支援改善办学条件,使桥西、龙沙、新工地、向
阳等小学的教学设备有较大的增加。

1985年,市区95所小学共有固定资产3471.8万元,平均每校3.98万元,比1976年平均每校
8474元增加4.65倍。市区46所普通中学共有固定资产2743万元,平均每校13.51万元,比1976
年平均每校增加9.8万元。全市技工学校共有各种机床160余台,实习工厂面积1万平方米,此
外还有电工实习场内燃机高压室、长话实习室等设备。全市中等师范学校有各种物理仪器1315
种2000多件;各种化学仪器23种156件,化学药品380余种;各种生物仪器42种750件,动植物
标本3000种;地理教学仪器74种60件;电教设备100余种;练琴房8间,各种乐器100余件;馆
藏图书5.36万册;各种运动器材300件(付);医疗设备20余台(件)。全市5所中等专业学校共有
教学设备价值近300万元,主要有实验室18个,仪器室1个,树木标本园1个,实习工厂2个,5
个图书馆藏书24.2万多册,各类仪器、设备169台(套),农业机械22台。全市高等学校主要设
备有实验室139个,电教室2个,图书馆4个,藏书102.6万多册,计算机、仪器、器械等设备
1.82万件(台、套)。教学设备的逐年增加和完善,促进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