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下序
基础教育
章下序
齐齐哈尔基础教育始于清末。光绪三十二年(1906),学务处创办10所初等小学堂、1所高
等小学堂、1所幼女学堂。同年,创建齐齐哈尔第一所中学——黑水中学。宣统三年(1911),
始办幼儿教育,创办第一所幼儿园——私立奎垣蒙养园。至此,幼儿、小学、中学基础教育初
具规模。
民国时期。齐齐哈尔各级各类基础教育有所发展,废除读经讲经,设修身课,并对其学制
进行调整。初等小学4年毕业,高等小学3年毕业,小学修业年限较清末缩短2年。中学4年毕业,
比清末缩短1年。此后,又进行调整。沦陷时期,齐齐哈尔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坏,幼稚园被撤
销,中、小学施行奴化教育。
齐齐哈尔解放后,基础教育得到恢复和发展。1948年,成立嫩江省保育院,恢复幼儿教育。
新中国成立后,全市国营大中型企业开始兴办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学习苏联教育理论和教学方
法,坚持向工农子弟敞开大门。50年代初,随着大型工厂的迁入和国家重点工程的兴建,企业
中学逐年增加。60年代初,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对幼儿园(所)进行压缩;
对小学进行整顿,小学教育进入稳步发展阶段;推进中学教育改革,实行两种教育制度,部分
中学改成农(职)业中学。
“文化大革命”时期,基础教育结构受到破坏。幼儿园停办,职业中学改为普通中学。学
制缩短,小学试行五年制,中学实行二二制。由于停课闹革命、工农兵参与学习管理和大反师
道尊严,致使教学质量严重下降。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齐齐哈尔基础教育进入新的发展
时期。市政府逐年增加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幼儿教育事业迅速发展;
小学教育逐步普及;压缩高中,加强初中,调整中学布局,进行教育改革,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1983年,按照国务院《关于普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及教育部文件精神,小学、中学学
制均由5年改为6年。至1985年,市区基础教育各级各类学校发展到557所,其中幼儿园100所,
小学347所、普通中学110所。在校学生发展到33.5万人,其中幼儿园1.9万人,小学13.7万人,
普通中学17.9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