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章下序

中等专业教育

章下序




齐齐哈尔中等专业教育始于清末。光绪三十二年(1906),齐齐哈尔兴办学堂亟需师资,遂
始办初级师范简易科。为培养中学及师范师资,又开办优级师范选科,设初级师范学堂。在创
办新学之初,注重为社会培养实业人才。光绪三十三年(1907),齐齐哈尔创办南路初等农业学
堂、北路初等工业学堂、西路初等商业学堂,培养从事农、工、商实用人才。同年,初级师范
简易科改名两级师范学堂。光绪三十四年(1908),始办满蒙师范学堂,培养民族教育师资。宣
统三年(1911),省城幼女学堂改为女子师范学堂,培养女子师资。同年,南路初等农业学堂、
北路初等工业学堂升格为省立中等农业学堂、中等工业学堂,西路初等商业学堂停办。齐齐哈
尔有各类中等专业教育学堂6所。

1912年,满蒙师范学堂停办。黑龙江省立中等农业学堂、中等工业学堂改为省立甲种农业
学校、甲种工业学校。1914年,创办乙种商业学校。1922年,将实业学校改为职业学校。沦陷
时期,1938年,日伪当局实行“新学制”,将省立一师改为齐齐哈尔师道学校,省立女子师范
改为齐齐哈尔国民女子高等学校。同时,对中等专业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将农业、工业、商业
学校分别改为第一、第二、第三国民高等学校。至齐齐哈尔市解放前夕,有各类中等专业学校
5所。

齐齐哈尔市解放后,中等师范教育迅速恢复和发展,新设嫩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成立嫩
江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民族师范教育也兴办起业。重建嫩江省立蒙古师范学校。齐齐哈尔铁路
局创办具有中等专业性质的齐齐哈尔铁路职工学校。新中国成立后,随着重点工程建设的发展,
职业教育、技工教育、中专教育均有新的发展。1953年,相继成立齐齐哈尔医士学校、齐齐哈
尔铁路工程学校(由齐铁职工学校一部分而成立)和齐齐哈尔化学工业学校3所中专。1954年,齐
齐哈尔市第一所技工学校——齐齐哈尔机床厂技工学校成立。1958年,齐齐哈尔创办农业中学,
此后大力发展半工(农)半读中等教育。1961年,全面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开始撤并条件差、布局不合理和设置重复的中等专业学校。至1965年,市区有各类中等专业学
校41所,其中中等师范学校1所,职业(农业)学校23所,技工学校14所,中专3所。

“文化大革命”中,齐齐哈尔市中等专业教育遭到严重干扰。中等师范学校停止招生,后
招收工农兵学员;农职学校大部分停办或改为普通中学;技工学校或停办,或改作他用;中专
教育质量下降。

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教育战线经过拨乱反正,特别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
三中全会后,按照中共中央“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齐齐哈尔市开始教育体制改
革,逐步调整中等专业教育结构。职业技术教育得到大力发展,一部分普通中学改为职业中学,
初步改变了全市中等教育结构单一状况;技工、中专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开设门类更加广
泛,以适应全市对中等技术人员和专业人才的需求。到1985年,市区共有各类中等专业学校42
所。其中,中等师范学校2所,职业学校14所,技工学校21所,中专5所。中等专业教育突破传
统教育模式,开始向教学、科研、生产、经营、服务相结合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