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中等专业教育

中等专业教育



发展状况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齐齐哈尔兴办学堂时,缺少教员,始创办初级师范简
易科第一班(亦称速成师范班),招收50人,半年毕业分派全省各地,其中10名优秀生留任齐齐
哈尔十区(所)小学正教员。翌年,改名为两级师范学堂,初级师范简易科改为优级师范选科,
主要培养中学及师范教育师资,相继有博物、理化、数学、历史等选科生170人毕业。光绪三
十四年(1908),创办满蒙师范学堂,培养满蒙少数民族师资,共设2个简易科班。宣统三年(1911),
黑龙江省第一幼女学堂学生学习五年期满后,学校升格为黑龙江女子师范学堂(今市三中校址)。
同年,为培养乙种实业学堂教员,中等农业学堂、中等工业学堂附设农业教员讲习所、工业教
员讲习所(1917年讲习所停办)。

1912年,满蒙师范学堂停办,学生并入两级师范学堂,设满蒙班。次年,两级师范学堂改
名黑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1928年,成立齐齐哈尔蒙旗师范学校。沦陷时期,日伪当局推行奴
化教育。1938年,实行“新学制”,将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改为齐齐哈尔师道学校,将省立女子
师范学校改为齐齐哈尔国民女子高等学校。师道学校学制分本科(四年制)、特修科、临时教员
养成所(一年制)和在职教员训练班。同年,蒙旗师范学校迁往扎兰屯。齐齐哈尔市解放前,共
有师范毕业生约4000人。

齐齐哈尔市解放后,中等师范教育迅速发展,除正规师范教育外,还兴办简师班和培训班。
1946年4月,在原师道学校校址新建嫩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8月,又重建嫩江省立蒙古师范学
校,发展民族师范教育。翌年,第一师范学校和蒙古师范学校并到嫩江省立齐齐哈尔联合中学,
成为联中附设师范班。同时,在市立二中附设2个师范班。1948年,恢复嫩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不久,在市立二中成立嫩江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49年5月,黑嫩两省合并,两所师范学校分别
改称黑龙江省立第一、二师范学校。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6月,成立齐齐哈尔初级师范学校。同年9月,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改
办为黑龙江师范专科学校,培养中学师资。1952年,齐齐哈尔初级师范学校改称黑龙江省齐齐
哈尔师范学校,开始招收中师班。1953年8月,黑龙江师范专科学校撤销,黑龙江省齐齐哈尔
师范学校迁至黑龙江师专校址,并接受其设备。同年12月,省立蒙古师范学校改称齐齐哈尔民
族初级师范学校。1954年,黑龙江齐齐哈尔师范学校移交齐齐哈尔市,改称齐齐哈尔师范学校。
同年7月,白城子师范学校和肇东师范学校中师班并人齐齐哈尔师范学校。1956年,民族初级师
范学校改为齐齐哈尔民族中学。1958年,在“大跃进”的形势影响下,中师教学计划有较大变
化,齐齐哈尔市师范学校部分班级改为前两年开基础课,后一年开专业课,毕业后任中学教师。
1959年,根据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为培养本系统的中小学师资,齐齐哈尔林业师范学校成立,
附属黑龙江省林业干部学校,先后招收3期师范生,共毕业313人,1964年撤销。1961年,扭转
“大跃进”时的办学方向,恢复三年制中师。

“文化大革命”中,中等师范教育遭到严重破坏。1966~1967年,师范学校停止招生。
1968年起,招收工农兵学员约50个班,学制1~2年,毕业后大都到初中任教。1971年,齐齐哈
尔铁路工程学校成立师范班,至1982年停办,11年共培养师范毕业生1272人。

1977年起,齐齐哈尔师范学校恢复招生考试制度,开始招收中师专业班和专科班,学制1
年半到2年。1984年,齐齐哈尔民族师范学校恢复。到1985年,市区有齐齐哈尔师范学校和齐
齐哈尔民族师范学校2所中等师范学校,在校生1010人。1946~1985年,齐齐哈尔市共培养师
范毕业生约1.4万人,相当于解放前师范毕业生总数的3.5倍。

1949~1985年部分年份齐齐哈尔市中等师范学校状况表
单位:个、人




课程设置 清光绪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1906~1907),初级师范学堂简易科开设修身、教
育、中国文学、地理、算学、格致、体操。光绪三十四年(1908),两级师范学堂选科开设修身、
读经讲经、中国文学、教育、历史、地理、算学、博物、物理及化学、习字、图画、体操。

1913年3月,省立一师和女子师范教学计划执行教育部《师范学校课程标准》。预科开设修
身、国文、习字、英语、算术、图画、乐歌、体操等10科,女子师范加缝纫。本科开设修身、教
育、国文、习字、英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乐歌、体操、
手工15科。此外,男子师范还开设农业或商业,女子师范开设家事、园艺及缝纫。1916年1月,
师范学校执行教育部《修正师范学校规程》。

1916年齐齐哈尔师范学校教学计划表
单位:课时




1923年以后,根据《学校系统改革令》,师范修业年限为6年。前3年学普通课,开设语文、
数学、英语、教育、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动物、植物、生理、音乐、美术、体育、公民;
后3年分文理专业,分授专业课。1932年,日伪当局加强奴化教育,每周增加日语3课时、经学
2课时。

齐齐哈尔市解放初期,师范班学习年限与课程设置无严格标准。1948年,嫩江省立二师按
省教育厅制定《师范课程草案》授课。

1953年,按教育部颁发的各类师范学校教学计划(修订草案),中师开设语文、数学、地理、
历史、体育、音乐、图画(以上7科均含教学法)、物理、化学及矿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达尔
文主义基储自然教学法、政治、心理学、教育学、学校卫生、教育参观实习。教学总时数为3286
课时。

1956年,执行教育部《师范学校教学计划》和《幼儿师范学校教学计划》,师范学校增设
教学工厂实习、农业生产基本知识及实习、少年先锋队工作、算术4门课程,增加语文、地理、
历史3科教学法及教育实习。语文分设汉语和文学及儿童文学。

1957年,按教育部颁发的《1957~1958年师范教学计划》,对原教学计划作了临时性调整,
各年级普遍开设政治课,停开或合并的学科有小学自然、历史、地理、体育、唱歌、图画6科教
学法和少年先锋队工作、学校卫生学、儿童文学、矿物学、达尔文主义基储教学工厂实习、农
业生产基本知识及实习。

1958年,根据教育部发出的通知,对原教学计划因地制宜作适当变动。师范学校将中师班
改为专业班,教学计划由各教研组自行决定,无统一要求。

1961~1966年,师范学校按全国师范教育会议制定的《三年制中等师范学校教学计划(草
案)》进行教学工作。

“文化大革命”初期,师范学校被迫停课。1968年复课,教学工作无统一要求,各教研组
自定计划,自开课程,自选教材。

1978年,中师专业班执行省教育厅颁发的中师专业班各科教学计划;专科班执行教育厅颁
发的二年师范专科各专业教学计划。

1980年起,按照教育部颁发的《中等师范学校教学计划草案》和《幼儿师范学校教学计划
试行草案》,安排课程和教学工作。

1980~1985年齐齐哈尔市四年制师范学校教学计划表
单位课时、%







1980—1985年齐齐哈尔市三年制幼儿师范学校教学计划表
单位:课时、%、周




黑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景一览




重点学校简介 齐齐哈尔市师范学校。齐齐哈尔市师范学校是黑龙江创办最早的一所师范
学校,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培养师资的摇篮。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省城齐齐哈尔始设初级
速成师范班。光绪三十三年(1907),又增设两个初级简易师范班。光绪三十四年(1908),在初
级简易师范班的基础上,成立黑龙江两级师范学堂。1913年,改为黑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1920年,学校迁至藏书楼。沦陷时期,1938年,改为齐齐哈尔师道学校。1946年4月,齐齐哈
尔市解放后,齐齐哈尔师道学校改为嫩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49年5月,又改为黑龙江省立
第一师范学校。1951年9月,在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基础上,成立黑龙江师范专科学校。1953年8
月,黑龙江师范专科学校被撤销,由1952年成立的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师范学校接受其教学设备
及部分教师。1954年7月,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师范学校改名为齐齐哈尔市师范学校。并于同年8
月迁至文化大街28号新校舍。

齐齐哈尔师范学校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在“五四”运动、反对军阀混战、“五
卅”运动、“保路”运动等爱国运动中,师范学校学生都是主力军。

该校占地面积7.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9万平方米。设有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室,
建有语音室、练琴室、体操房等专业教室,图书馆藏书5.37万册。现代化教学设施完备,达到
中等师范标准的要求。

学校几经变迁,但始终坚持勤俭办学,严格治校,育人为本,形成艰苦创业的光荣传统和
严谨治学的优良校风,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师资力量雄厚,积累了丰富的办学
经验。自建校至1985年,共培养中等师范毕业生1.33万人。毕业生大部分到黑龙江省西部地区
及齐齐哈尔市任中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