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技工教育

技工教育




发展状况 齐齐哈尔技工教育是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家重点工程在齐齐哈尔市兴建而发
展起来的。1954年,齐齐哈尔市第一所技工学校齐齐哈尔机床厂技工学校成立,招收学生533
人。1956年,齐齐哈尔市技工学校发展到5所,即第一机床厂技工学校、齐齐哈尔车辆工厂技
工学校、建华机械厂技工学校、华安机械厂技工学校、第一重型机器厂技工学校。1958年,在
“大跃进”形势下,和平机器厂技工学校、齐齐哈尔电业局技工学校、齐齐哈尔钢厂技工学校、
昂昂溪电机厂技工学校、市交通局技工学校、市服务局技工学校、黑龙江省邮电局技工学校相
继成立。全市技工学校发展到12所。1960年,根据黑龙江省委提出的千人以上工厂都要办一所
技工学校的要求,先后成立市劳动局技工学校、富拉尔基机械厂技工学校、齐齐哈尔电力技工
学校、齐齐哈尔糖厂技工学校、齐齐哈尔陶瓷厂技工学校、富拉尔基热电厂技工学校、齐齐哈
尔造纸厂技工学校、齐齐哈尔拖拉机厂技工学校、手工业局技工学校、齐齐哈尔铁路局技工学
校、黑龙江省化工厂技工学校、地质局技工学校、齐铁机务段技工学校、昂昂溪铁路机务段技
工学校、嫩江工程公司技工学 校、齐齐哈尔市工程机械厂技工学校、市建一公司技工学校、齐
齐哈尔齿轮厂技工学校、省建一公司技工学校、电力建设技工学校、市第三机械厂技工学校。
全市技工学校发展到33所,在校学生10849人,专业(工种)50多个。

1961年,贯彻中共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按照控制数量、提高质量的原
则,对全市技工学校进行整顿。撤销了生产不急需或办学条件差、质量不高的技校,对同一系
统办学专业设置重复或相同类型的学校进行调整、合并,全市技工学校由33所调整到10所。在
校学生减少到4300人。1962年,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形势,本着精减职工,压缩城市人口,加
强农业战线的精神,齐齐哈尔市对技工学校再次进行整顿。经过调整,全市只保留第二机床厂
技工学校、车辆工厂技工学校、建华机械厂技工学校、劳动局技工学校。1965年,全市技工学
校有14所。

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全市技工学校遭到严重破坏,校舍、设备被占用,生产实习
设备、教学仪器、图书资料破坏殆尽。技工学校被迫停办或改作它用。1971年,齐齐哈尔车辆
工厂技工学校恢复招生。1973年,市劳动局技工学校复办。同年,全市技工学校恢复3所。1974
年,第二机床厂技工学校、第一重型机器厂技校、铁路司机学校相继复办。全市有技工学校6
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技工学校得到迅
速恢复和发展。1978年,根据国务院关于“企业的技工学校和其它业余技术教育,过去停下来
的要恢复”的指示,复办和新建的技工学校有齐齐哈尔钢厂技工学校、冶金局技工学校、汽车
厂技工学校、富拉尔基区技工学校、电子局技工学校、轻工业局技工学校、建材局技工学校、
服务局技工学校。全市技工学校发展到14所。

1983年,全市有技工学校16所。1985年,全市技工学校发展到21所。在校学生3654人。
1954~1985年,齐齐哈尔市技工学校为工厂企业等部门输送了2.84万名技术工人,其中很多人
成为生产技术骨干。

1985年齐齐哈尔市区技工学校一览表







1954~1985年齐齐哈尔市区技工学校历年学生情况表
单位:人







课程设置 1954~1959年,技工学校初办时期,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由各校自行制定,主
管部门批准。1960年,市劳动局制定技工学校统一的教学计划,总课时4796课时,其中生产实
习课2574课时,占总课时的53.7%;理论课2222课时,占46.3%。

1960年齐齐哈尔市技工学校教学计划表
单位:课时、%







1964年,执行半工半读工业技术学校4年制教学计划,总课时为6100课时,其中生产实习
课3960课时,占总课时的62%,理论课总课时2140课时,占总课时的38%。

1954~1978年,全市技工学校的专业大部分是机械加工行业,设置冶炼、热处理、机械加
工等24个工种。1978年后,增设建筑业、轻化工业、电子仪表和第三产业专业,设置工种达90
个。冶炼热加工专业有铸铁、铸钢、冶金、锻造、压力加工、煤气、铆焊、热处理、热加工、
氧气、仪表、木型、水压机、电工、天车15个工种:机械加工专业有钳工、车工、铣工、刨工、
镗工、磨工、电钳工、模具钳工、装配钳工9个工种;铁路运输专业有机车乘务、内燃钳工、行
车、客货等5个工种;建筑、建材、城建专业有架子工、起重机工、水暖工、玻璃、加气混凝土、
硅酸盐、建筑管理、砖瓦工、建筑装饰、砌筑抹灰、钢筋工、木工、砖瓦热工、玻璃纤维、耐
火材料、锅炉、道桥、园林、排水、测量20个工种;轻工化工专业有棉纺、绵织、毛纺、针织、
纺织机械、印染、酿造、制酒、有机合成、乳品、肥皂、造纸、火药装配、硝铵、化工机械、灯
泡、钟表、焦化、无机合成、煤气等21个工种:邮电服务专业有报务、话务、邮政、司机、旅
游、烹饪、面食、服务员、照像、汽车修理、保育员、木器家具12个工种;电子仪表专业有无
线电整机、半导体器件、模具钳工、电气焊接4个工种;管理专业有财务、物资保管、营业员、
劳动卫生4个工种。

1979年起,机械类技工学校执行国家劳动总局制定的教学计划,其它类技工学校参照劳动
总局制定的教学计划,制定出各自的教学计划,由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执行。国家劳动总局制定
的教学计划分二年制与三年制两种。招收高中毕业生执行二年制教学计划,总课时为3100课时,
其中生产实习课1872课时,占总课时的60%,理论课1228课时,占总课时的40%。招收初中
毕业生执行三年制教学计划,总课时为4362课时,其中生产实习课2.544课时,占总课时的58%,
理论课总课时1818课时,占总课时的42%。为加强对各校执行教学计划的检查,齐齐哈尔市劳
动局根据《技工学校工作条例》制定《实施细则》,各技工学校按《实施细则》组织教学,直
至1985年。

1979年齐齐哈尔市机械类技工学校二年制教学计划表
单位:课时、门、%




1979年齐齐哈尔市机械类技工学校三年制教学计划表
单位:课时、门、%




重点学校简介 齐齐哈尔车辆工厂技工学校。齐齐哈尔车辆工厂技工学校是铁道部部办重
点技工学校。1956年,成立第一机械工业部齐齐哈尔工人技术学校,设车、钳、铸、锻、铆、
焊专业,招收高小毕业生,学制五年。1958年,改为铁道部齐齐哈尔车辆工厂专科学校,改设
冶金、车辆、金属切削、电机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五年。1965年,更名为铁道部齐齐
哈尔车辆工厂半工半读技术学校,学制改为四年。专业调整为金属切削、机械装修、铸造、锻
造和铆焊。“文化大革命”初期,1966—1969年停止招生。1970年,改名铁道部齐齐哈尔车辆
工厂技工学校。1971年起,招收初、高中毕业生。1976~1981年,只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二
年。1981年以后,始招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1985年,学校设铸、车、钳、锻、铆焊、模型、
化验7个专业。教职工161人,其中专职教师118人。

技工学校占地面积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2平方米。有电工、金工等10个实验室和图
书室、阅览室、资料室,藏书2.5万册。设有与教学相关的6个大实验场,建筑面积7523平方米。
生产实习设备181台。固定资产4694万元。

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改革,教育教学取得较好效果。自建校至1985年,培养
出数千名毕业生,被誉为铁路技工的摇篮。该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先进
集体,省开展“三好”活动先进集体,省生产实习教学先进单位标兵,省先进技工学校,省级
卫生先进单位,市级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齐齐哈尔市劳动局技工学校。齐齐哈尔市劳动局技工学校建于1960年,是黑龙江省劳动部
门主办的第一所技工学校。1962年5月,该校停办。同年8月,恢复招生。设铸造、机加工、钳
工、锻造4个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120人,学制三年。1964年,改名为齐齐哈尔市工业技术学
校。1965年,定为“半工半读”试点学校。专业设置为机械制造和冷、热加工工艺。校办工厂
可满足学生实习需要,实现了实习教学课堂化,并积累了一套教学和管理经验。1966年“文化
大革命”开始,停止招生。1973年,恢复齐齐哈尔市劳动局技工学校。设机械加工、铸造、铆
焊、机电4个专业,学制二年。1977年起,市劳动局技工学校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二年。1980
年,为适应国民经济调整的需要,专业调整为轻工、商业服务、财会、印刷、铆焊、机械加工
等。同时,建成初具规模的铆焊、机械加工、印刷实习厂1985年专业设置有汽车修理、化工、
造纸、钳工、铆焊等。在校学生700人,有教职工119人,其中专职教师30人,90%具有大专以
上学历。

技工学校占地面积6.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建有铆焊厂、印刷厂、饮料厂等。

自建校至1985年,市劳动局技工学校共培养出3000多名合格毕业生,绝大多数成为生产骨
干。有4人在全国首届发明博览会上获发明奖,其中有1人的成果参加日内瓦国际发明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