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下序
高等教育
章下序
齐齐哈尔高等教育始于清末。光绪三十三年(1907),法政肄习所改为法政学堂,为齐齐哈
尔第一所高等教育学校。不久解散。宣统二年(1910),黑龙江为培养行政司法人才,在省城齐
齐哈尔创办黑龙江法政学堂。
1912年,黑龙江法政学堂改为黑龙江法政专门学校。1932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齐齐哈尔
后,法政专门学校被撤销。
新中国成立后,齐齐哈尔高等教育有较大发展。1951年9月,为培养中学师资,建立黑龙
江师范专科学校。1953年8月,师范专科学校被撤销。1958年“大跃进”中,出现大办高等学
校的热潮,齐齐哈尔建立9所高等学校,但多数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低。同年5月,齐
齐哈尔市长高衡亲自创办了半工半读的齐齐哈尔大学,并兼任校长。1961年,对全市高等学校
进行全面调整,至1962年,齐齐哈尔市保留东北重型机械学院、齐齐哈尔师范专科学校、齐齐
哈尔化工学院3所高等学校。在校生2126人。同时,从1961年起,齐齐哈尔市开始有研究生教
育。1963年6月,齐齐哈尔化工学院停办。同年,贯彻《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
案)》,齐齐哈尔高等教育稳步发展,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明显提高。1965年,2所高等学校在
校生1766人。
“文化大革命”中,齐齐哈尔高等教育遭到严重破坏,停止招生4年。1970年,开始试点
招收工农兵学员。
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1978年以后,齐齐哈尔高等教育恢复各项制度和正常教学秩序,
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恢复并新建一些科研机构,广泛开展校际协作活动和国际学术交流,取得
新的科研成果。同时,新建齐齐哈尔轻工学院、齐齐哈尔医学专科学校。至1981年,齐齐哈尔
市高等学校发展到4所,在校生4860人。
1985年,齐齐哈尔市区有高等学校4所,在校生6247人。形成培养机械、轻化、医学、师
范学科人才的高等教育体系。科研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到1985年,共完成科研项目350
项,取得重大科研成果70多项,其中获国家、部和省级奖励的39项,并出现一批国际、国内首
创的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