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选介
院校选介
齐齐哈尔医学专科学校 齐齐哈尔医学专科学校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唯一的一所高等医学
院校,隶属黑龙江省卫生厅和高教局。校址在富拉尔基区。
1946年2月,黑龙江省军区于北安创立军医学校。1949年,与嫩江省立卫生防疫学校合并
为黑龙江省立卫生干部学校,迁至齐齐哈尔市。1951年1月,改为黑龙江省医士学校。1953年1
月,改为齐齐哈尔医士学校。1959年11月,改为齐齐哈尔市医士学校。1962年,更名为齐齐哈
尔医士学校。1978年,齐齐哈尔医士学校改建为齐齐哈尔医学专科学校。
学校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设有基础医学部、临床医学部和培训部。
有实验室31个,其中基础课实验室25个,专业课实验室5个,科学研究实验室1个。图书馆藏书
6.5万册,各种期刊676种。有附属医院2所,教学医校2所。
专业设置有医学专业、神经精神专业、妇幼专业;另设中专护士专业。
学校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1977~1985年,共承担科学研究课题33个,其中国家课题3
个,省课题30个。获国家科技奖1项,省科技奖3项。在国际学术会议或刊物上发表论文24篇,
在全国学术会议或刊物上发表论文81篇,发表学术著作1部,另外还主编10种统编或协编教材。
1985年,在校学生644人。有教职工266人,其中专任教师100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26
人。
东北重型机械学院 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建于1958年8月,当时名称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富拉
尔基重型机械学院。1960年,更名为东北重型机械学院。为全国重点工科高等院校,隶属机械
电子工业部。校址在富拉尔基区。
学院占地60.8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图书馆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藏书30
万册,期刊2400余种。编辑出版《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学报》(全国发行)、《教学研究》等。
学院设有冶金机械、机械工程、材料工程、自动控制、计算机工程和工程管理6个系,1个
基础部及马列主义和体育2个直属教研室。设置轧钢机械、冶炼设备、液压传动及控制、锻压
工艺及设备、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金属学及热处理、金属材料、工业电气自动化、自动检测
技术、电子计算机及其应用、无线电技术和工业 企业管理工程12个专业。设有轧钢自动化和
重型锻压机2个研究所和6个研究室,有32个教研室,22个实验室,2个教学实验中心和1个机械
工厂。该院拥有供教学、科研所需用的各类实验研究设备,有孝微型计算机和各类电子仪器仪
表等几千台。所有专业都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其中冶金机械、机械学、压力加工、金属材料
及热处理、电力拖动及自动化5个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冶金机械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
权。
在科学研究方面,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以重型机械工艺性能、结构强度和自动化为主,
兼顾地方工业发展所需,认真组织多学科联合攻关,积极开展与工厂、科研部门的协作。到1985
年,共完成科研项目350项,其中2项获科学大会奖,2项获布鲁塞尔尤里卡金奖,1项获布鲁塞
尔尤里卡银奖,53项获部和省级科技成果奖,1项在中国发明协会首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获奖,
在省级以上学术年会和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千篇。此外还编写70多种教材,发行
全国。
在长期教学、科研实践中,该院培养了一支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教育经验的师资队伍。
其中有的专家、教授不仅在国内享有声誉,而且受到国外学术界的称赞。1979年后,积极开展
对外学术交流活动,先后从美国、日本等6个国家邀请20多位专家、教师到该院讲学或任教,
还与日本尚智大学签订了校际友好合作协议。先后向国外派出进修、学习、访问人员20多人,
应邀出席国际会议7人次,还曾多次参加教育部、机械工业部组织的出国考察。
1984年8月,经原机械工业部批准,该院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建立分校——燕山大学。
该院始终发扬艰苦创业、勇于进娶严谨治学、实事求是的优良校风,重视教学效果,加强
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训练,实行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培养出的
学生具有比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好的实践能力,得到工厂和科研单位的好评。
1985年,在校学生2322人,其中研究生145人。教职工1201人,其中专任教师教师540人,
教授3人,副教授54人,讲师191人。
1958~1985年,该院为国家培养21届本科毕业生和6届研究生近6000人,培养专科生、夜
大生近千人。许多毕业生成为技术骨干或企业领导人。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建于1958年9月,是黑龙江省直属多科系高等师范
学校。校址在齐齐哈尔市建华区。其前身是齐齐哈尔师范专科学校。
建校初期,设中文、数学2个学科,学制二年,有专任教师19人,在校学生118人。1961年
5月,根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齐齐哈尔大学的中文专业并入齐齐哈尔师范学
校中文科。1962年8月,黑河师专数学科并入齐齐哈尔师范学校,学制改为三年,由黑龙江省
教育厅直接领导。1963年9月,牡丹江师专的政治、历史科并人该校。1964年1月,牡丹江师专
并人齐齐哈尔师范学校,设置中文、政治、英语、数学5个专业。1970年12月,齐齐哈尔师范
专科学校改建为齐齐哈尔师范学院。设置中文、政治、外语、数学、理化、农业基储体育艺术
8个系10个专业,学校规模逐步扩大。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学校步入全面发展时期。1979年9月,理化系分为物理系、化
学系。1983年9月,建立历史系。1985年9月,建立地理系和学前教育系。该校共有12个系。
该院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5.8万平方米,有教室(含阶梯教室、电化教室、画
室等)66个,各科实验室40个,还有计算机室、琴房、语音室、体育综合训练室、体操室、卫
生通信接收装置等教学设施。教学仪器设备4721台(套),总价值达420万元。图书馆藏书40万
册,国内外各种报刊1300多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该院重视基础科学的研究,加强对应用科学技术的研究,组织各
方面力量对关键性科研项目进行攻关,科研队伍日益扩大,取得多项科研成果。科学研究机构
有教学仪器研究所、应用教学研究室、细胞遗传研究室、外国文学研究室等。共完成科研项目
554项,获得国家教委、省市优秀科研成果奖100余项。在生物科学、物理教学法、数学教育、
鲁迅研究、古代文学、哲学、教学仪器、高等教育、中日关系史、经济地理、外语翻译等领域
的研究都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的论文22篇,
出版著作26部,出版教材18部,发表文艺创作(书法、诗歌、戏剧、连环画、歌曲等)19部(册),
译著31部。
1985年,该院在校学生2064人。有教职工685人,其中,专任教师344人,副教授19人,讲
师154人。
齐齐哈尔轻工学院 齐齐哈尔轻工学院前身是1952年建立的黑龙江省工科高级职业学校,
是以化工学科为主体,轻化工专业为基础,为轻工、食品、化工、纺织工业培养高级工程技术
人才的省教委直属高等工业学校。校址在齐齐哈尔市建华区文化大街。1953年,工科高级职业
学校改为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化学工业学校,设工业分析和造纸工艺专业,隶属东北地方工业局
和省工业厅。1957年,改为轻工业部齐齐哈尔化学工业学校,设工业分析、硅酸盐、化工机械
3个专业。1958年7月,根据党中央关于中等技术学校下放地方的指示,学校由黑龙江省轻工业
厅领导。
1959年,将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系、哈尔滨化工学院、哈尔滨医药学院、齐齐哈尔化工专
科学校与齐齐哈尔化工学校合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齐齐哈尔化工学院,实行大学与中专合办。
齐齐哈尔化工学院设置3个系,招收4期本科生。1963年6月,在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
高”方针中,齐齐哈尔化工学院停办。1963年9月,学校恢复,校名改为第一轻工业部齐齐哈
尔化学工业学校。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曾下放归省市领导。1972年7月,学校归省轻化工业局领导,
校名改为齐齐哈尔轻化工业学校。1972年恢复招生。1975年,在制糖和轻工机械自动化两个专
业招收三年制大专班学生。1977年7月,改建为齐齐哈尔轻工学院。设制糖工程、硅酸盐工程、
工业分析、合成纤维、轻工机械、生产自动化6个专业,学制四年。学院设5个系、10个专业,
1个研究所,3个研究室和2个实习实验工厂。轻工业设硅酸盐工程、制糖工程、食品工程专业;
化学工程系设高分子材料工程、精细化工、工业分析专业;机械系设机械设计与制造、化工设
备与机械专业;自动化系设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管理工程系设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
学院占地面积19.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5万平方米。有实验室47个,仪器设备3614件,
其中万元以上仪器设备28台。图书馆藏书26万册,有中外期刊1400种。《齐齐哈尔轻工学院
学报》在国内公开发行。
1977年后,学院大力开展国内外学术和技术交流活动,不断派出人员出国深造。至1985年,
共开展57个科研项目,取得研究成果并通过鉴定的有15项,其中有11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
1985年,学院在校学生1217人,其中本科生1016人,专科生201人。教职工581人,其中
教师306人,副教授11人,讲师103人。建校至1985年,共培养出中专毕业生、大学毕业生5255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