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下序
成人教育
章下序
1924年,根据《黑龙江省城义务教育委员会筹设平民学校办法》开办平民学校,对一般贫
民实施普及教育。1928年,成立省城孔教道德坤院,办学宗旨为提倡妇女“俭德”、“三从四
德”、“八箴三道”及家庭教育。
沦陷时期,日本侵略者推行奴化教育。1936年,成人教育主要有讲演社、日语学校、民众
学校等共11所,招生1115人,在校生731人,毕业生327人。1938年,实行“新学制”后,以民
众教育馆为社会教育中心机构,下设民众讲习所、日语讲习所和其他一些职业训练所。到1940
年,此类校所共有8处,招生1377人,毕业1042人。
齐齐哈尔市解放后,成人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949年,按照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
“大办工人补习教育”、“在全国推行识字运动”的号召,市区共办农民扫盲夜校51所,学员
22961人,占文盲总数的38.27%。1950年,全市职工参加扫盲的有11373人,占职工文盲总数
的76.2%。1952年,市区职工业余文化学校推行速成识字法,共有学员3373人。
从1953年起,工农教育向提高的方向发展。农村扫盲工作随着合作化运动继续发展。1956
年,齐齐哈尔市成立扫盲协会。参加扫盲农民18014人,占农民文盲总数的75.9%。职工在扫
盲基础上进入高小班、初中班、高中班。
1958~1960年,成人教育发展很快。1958年,市区职工中非文盲比例占青壮年总数的87.5%,
实现了职工无盲市目标,受到省委、省政府奖励。许多工厂企业还开办职工业余高等学校。1960
年,市区有全日制业余高等学校23处,学员1405人。同年,农村青壮年农民入学34189人,入学
率达60.35%。但这个时期出现片面追求“高指标,高速度”的浮夸现象。1960年以后,由于3年
经济困难的影响,除职工教育有所发展外,农民教育基本上停止。
1962~1966年初,成人教育逐步恢复。1962年,市区参加各级各类业余学习的职工有54739
人,占应入学职工的52%。1966年,市区10个公社24个生产大队民校开课,学员达1840人。
“文化大革命”中,除一些工厂办“七二一”大学,农村办“五七”大学、政治夜校外,
其他成人教育处于停顿状态。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各级各类工农教育的管理机构重建或恢复,成人教育逐步发
展。198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职工教育的决定》,职工中等专业教育、高等
职业教育发展较快,农民教育开始以专业技术为主,面向农业生产实际,为农民科学致富服务。
1984年9月,齐齐哈尔市成人教育办公室成立。
1985年,市区完成职工“双补”任务。市区有职工中等专业学校33所,开设46个专业,在
校生1228人。职工大学15所,开设28个专业,在校生2545人。参加农民技术学校和村民校的农
民占其总数的20%。齐齐哈尔市广播电视大学开设6个专业,在校生3804人。1980~1985年,
成人教育学校共为国家培养各类毕业生1069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