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话 剧

话 剧




齐齐哈尔上演话剧始于民国时期,当时称文明戏。1922年,黑龙江省立师范学校学生修民
彝、郭德浩等,在校内演出反对军阀混战的文明戏《可怜闺里月》。此后,该校学生张殿文自
编、自导、自演一场独角戏,开创齐齐哈尔独角话剧的历史。随之省立第一中学、省立甲种工
业学校、省立女子师范学校,相继仿效演出文明戏。

1931年11月,日本侵占齐齐哈尔,极力推行殖民文化。日伪当局吸收部分学生、职员组建
齐齐哈尔放送(广播)剧团和齐齐哈尔市协和剧团话剧部,演出一些美化日本侵略者的话剧。进
步话剧也时有演出。1934年,日语专修学校学生凌凤桐、王大明、吕亚兴等演出莎士比亚名剧
《一磅肉》(即《威尼斯商人》)。1935年,白光剧团演出中共党员金剑啸创编的《母与子》,
改编的揭露资本家压榨工人的《钱》。演出中,改变女角男扮的旧传统,首创男女同台表演。
1942年,省立女子国民高等学校教师马家骧、李寇林组织学生排演《厅长夫人》(马家骧根据
《这不是春天》改编)。同年,孙逊、贾岛松、藏汝涵、马小琳等人组建齐齐哈尔市第一个职业
话剧团——齐齐哈尔剧团,导演孙逊,排演《名优之死》、《失去》等剧。该团于1945年解散。

齐齐哈尔市解放后,先后出现一批表演话剧和歌舞的综合性专业表演团体。外来的有嫩江
军区文工团、东北军政大学文工团、东北文工团第一团、中共西满分局文工团、西满军区文工
团;在齐齐哈尔市成立的有民主乐剧团、齐齐哈尔市文工团、嫩江省实验剧团。上演的话剧剧
目,大部分为配合当时的时事政治形势的。1946~1948年,演出的剧目有,《李闯王》、《锁
着的箱子》、《谁劳动是谁的》、《人民害虫袁大成》、《干活好》、《群猴》、《反“翻把”
斗争》、《是谁葬送了东北》、《气壮山河》、《如此正规军》、《如此指挥部》、《参军保
家》、《升官图》、《清明前后》、《魏俊才》、《结婚进行曲》等。

1949年,嫩江省实验剧团与从北安迁来齐齐哈尔市的黑龙江省文工团合并,组成黑龙江省
人民文工团。新中国成立后,相继成立齐齐哈尔铁路局文工团、黑龙江省荣军文工队(1953年
撤销),重建齐齐哈尔市文工团(1952年撤销),都表演话剧和歌舞。1952年5月,黑龙江省人民
文工团改组为黑龙江省话剧团(下辖歌舞队)。这是齐齐哈尔市解放后第一个专业话剧团体。

1954年9月,黑龙江省话剧团奉调赴哈尔滨。1956年7月,齐齐哈尔铁路文工团撤销。同年
8月,齐齐哈尔市话剧团成立。市话剧团除配合形势上演有关剧目外,也选演一些中、外名剧。
1957年,配合“反右”运动上演《右派百丑图》以及《阿Q正传》、《骆驼祥子》、《哈尔滨
之夜》。1958年,配合“大跃进”上演《烈火红心》、《红大院》;配合革命传统教育上演
《把一切献给党》、《兴安岭的洪暴》(自编)。同年10月,在黑龙江省现代戏会演中,《兴安
岭的洪暴》被评为优秀剧目。1959年1月,配合革命传统教育上演《杨靖宇》,创造在一个剧
场连演105场观众10万人次的新纪录。同年4月,配合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创编上演《向秀丽》,
又创连演106场的纪录。5月,在黑龙江省文艺调演中,《向秀丽》被评为优秀剧目。同年10
月,为庆祝国庆十周年,上演苏联名剧《以革命的名义》,首次在齐齐哈尔舞台上出现苏联革
命领袖列宁(王文林饰)的形象,受到前来观剧的在齐齐哈尔市工作的苏联专家的赞许。1960年,
配合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上演《李承

1959年10月齐齐哈尔市话剧团演出的苏联话剧《以革命的名义》




晚下台》、《艾克看卜》(自编)。1961年,配合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上演《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
兄》,以及名剧《甲午海战》。1962年2月,市话剧团在哈尔滨市公演阿尔巴尼亚名剧《渔人之
家》,一个月内连演50多场,场场满员。黑龙江电视台现场直播演出实况,《黑龙江日报》发
了剧评、剧照。同年,配合革命传统教育上演自编话剧《红岩》,和声援古巴反对美国侵略的
《甘蔗田》。1963年,配合宣传学习雷锋,上演自编的《雷锋》;配合阶级斗争教育,上演
《霓虹灯下的哨兵》。1964年,配合阶级斗争教育,上演《箭杆河边》、《千万不要忘记》、
《南海长城》;配合声援越南抗美斗争,上演越南话剧《南方来信》。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只准上演突出阶级斗争的剧目。有1967年的《新狂人日记》、
《黎明前》,1968年的《槐树庄》、《收租院》,1971年自编的《红岭劲松》和《千万不要忘
记阶级斗争》、《一张办公桌》,1972年的《请战》和自编的《硬骨头之歌》,1974年的《风
华正茂》、《烈马河畔》,1975年的《枫树湾》,1976年的《审椅子》等。

“文化大革命”后,市话剧团率先上演开禁的优秀剧目《万水千山》。1977年上演《霓虹
灯下的哨兵》;同年,排演了歌颂老一辈革命家贺龙的《曙光》。1978年,上演揭露江青反革
命集团罪行的《白卷先生》、《于无声处》。1979年,上演《第二次握手》,在舞台上再现周
恩来总理的形象。

80年代,因电视逐渐普及等原因,话剧上座率有所下降。1982年3月,市话剧团上演反映
共产党内不正之风的话剧《谁是强者》,观众踊跃观看。1983年4月,配合宣传张海迪事迹,
市话剧团上演自编话剧《张海迪》,受到观众热烈欢迎。此剧除在齐齐哈尔和哈尔滨演出外,
还赴长春、沈阳、天津、北京公演,创演出178场的纪录。1985年9月,在全国铁路文化列车文
艺会演中,齐齐哈尔铁路列车文工团队演出自编的独幕话剧《祝您幸福》获优秀创作奖,曹忠
灵、程晓玲、赵铁仁、王金范获优秀表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