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原名“直隶梆子”。清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直隶梆子艺人琉璃旦、
狗肉红、张春山等先后来齐齐哈尔献艺。清末民初,直隶梆子艺人常和京剧同台演出,许多艺
人既演梆子又唱京戏。1916年,直隶梆子艺人郭达子、陈秀波、十三凤、小金豆、八百红、铁
蝈蝈,分别与京剧艺人同台献艺,演出《蝴蝶杯》、《巧荣归》、《临潼山》、《铁冠图》、
《乾坤带》、《拾万金》、《反棠邑》、《斩白龙》、《红梅阁》、《溪皇庄》、《大登殿》
等直隶梆子。1937年,直隶梆子艺人十四红到齐齐哈尔演出省极一时,时人作诗云:“歌声方
响暖融融,争看新来十四红,是真是假全不管,顿令儿女尽英雄。”进入40年代,直隶梆子在
齐齐哈尔被京、评剧替代。

1957年11月,张雪航(艺名金香水)领衔的克山县河北梆子剧团来齐演出《天门阵》、《金
水桥》、《北汉王》、《南北和》等,河北梆子重现齐齐哈尔市舞台。1960年2月,克山县河北
梆子剧团调入齐齐哈尔市,改组为齐齐哈尔市河北梆子剧团。剧团以演出传统戏为主,先后演
出《算粮登殿》、《蝴蝶杯》、《三上轿》、《汴梁图》、《金水桥》、《大刀王怀女》(自
编)、《七娘箭》(自编)、连台本戏《呼延庆打擂》等百余出,还排演现代戏《江姐》、《春
光曲》、《南海长城》、《城防线上》、《琼花》(移植)、《红色种子》(移植)等。1980年,
市河北梆子剧团恢复演出传统戏《七娘箭》、《大刀王怀女》等。1984年,市河北梆子剧团撤
销,河北梆子演出逐渐在齐齐哈尔市舞台上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