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诗 词

诗 词



齐齐哈尔诗词创作始于清代,作者多为流戍齐齐哈尔的文人。现存最早的作品是康熙五十
二年(1713)方登峄、方式济父子的诗作。方登峄戍居齐齐哈尔15年中,作诗250题334首,编为
《葆素斋集》、《葆素斋古乐府》、《葆素斋今乐府》、《如是斋集》。方式济诗作21题,有
《望见卜魁城》、《双柳行》等。方式济之子方观承多次来齐齐哈尔探望祖父和父亲,作《卜
魁杂诗》(20首)、《卜魁竹枝词》(24首),并将祖孙三人诗作编入《述本堂诗集》。嘉庆十四
年(1809)流戍齐齐哈尔的刘凤诰有诗作《秋日望边》、《龙江杂诗》、《朵颜卫铜印歌》、
《黄豆瓣儿曲》等,其诗作编入《存悔斋集》。嘉庆年间,流戍齐齐哈尔的戴裴谷有诗作《炕
五十韵》。道光九年(1829),流戍齐齐哈尔的英和有《卜魁城赋》,还有流戍文人魏耘圃的
《龙江杂咏》,朱屦申的《百五钞》。光绪四年(1878),以罪戍齐齐哈尔的王性存,在戍所寒
翠堂聚集诗友,结成梅花、菊花两诗社,赋诗《寒翠堂植物十二咏》。光绪三十四年(1908),
黑龙江巡抚周树模在省城齐齐哈尔期间,作《寄题黑龙江东湖别墅诗》、《昂昂溪道中》、
《仓西公园》、《秋日与张季端提学同泛嫩江》等诗13首,均收入《天门诗集》中。

1912年,旷仕槐在省城倡立龙城诗社。此后20余年,齐齐哈尔尔诗社络绎不绝,先后有蒲
东诗社、哲苑诗社、真率会(后改名奎社)、清明诗社、雪鸿诗社。在诗社活动的诗人有魏毓兰、
薛铨庆、韩朴全、陶炳然、冯文询、张朝墉、于驷兴、刘德权、胡容光、张泽普、李慕韩等。
主要诗作有魏毓兰的《黑水诗存》(177题352章),胡容光的《雪晴吟草》(诗73首,词14阕)
等诗集,以及薛铨庆的《奎城八咏》,张朝墉的《留园得句钞呈同社诸君吟定并和》,张延存
的《卜奎城南隅新建魁星阁,与予居相邻,落成后未一登眺,默存忽以诗约,因赋答》等。沦
陷时期,日伪统治加剧,各诗社活动逐渐减少直至终止。此时出现了一些呼唤民众反抗侵略为
主要内容的白话诗作,如金剑啸的长诗《兴安岭的风雪》等。

齐齐哈尔市解放初,诗作以白话诗为主,多是歌颂翻身作主的人民的新生活和反映人民解
放战争的内容。如1947年风原的《齐齐哈尔的春天》,都都的《齐齐哈尔的力量》,张蒲家的
《“八一五”时代的记号》,汪泽滨的《雪》等短诗,以及方行的《给英雄》、《敬礼》、
《号音》等长诗。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诗作,多为反映抗美援朝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代表作品有1950年,
张蒲家的《保卫我们的幸福生活》,汪泽滨的《剪窗花》;1954年,鲁丁的《俺坐在粮车上》;
1955年,王峙的《谢谢摘桔姑娘》。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诗歌创作题材更加广泛,好诗纷呈。代表作品有1957年,何鹰的《抒
情诗二首》,王峙的《单恋曲》,赵元凯翻译的苏联短诗《安谧的黄昏喜洋洋》。1958年,程
树榛的《战斗的富拉尔基》。1959年,鲁丁的《赶》,舒展的《青枝绿叶全靠根》,张蒲家的
诗集《嫩江吟》。

“文化大革命”期间,出现的诗作多是以阶级斗争为内容的“枪杆诗”和歌颂领袖的“颂
扬诗”,比较好的有1974年王正元的叙事诗《车轮滚滚》。

“文化大革命”后,诗歌创作复趋兴旺,诗坛涌出一批新人新作,在省和省以上报刊和出
版社发表的优秀作品有,1976年王新弟的组诗《高炉·烟囱》;1980年,潘藩的《寄自北疆机
务段》,杨岳亭的《早晨,猎队就要出发》,王新弟的组诗《蓝天诗笺》;1981年,王长军的
《桃花落了》,王新弟的《晨飞》和组诗《机场小札》;1982年,吴剑的《春雨》,王新弟的
组诗《航校短歌》;1983年,杨岳亭的《洒水的孩子》,王松图的《雪猎》;1984年,李月林
的《星星和月亮》,王新弟的《北方断想》;1985年,王长军的《保护区不要猎枪》、《鹤乡
情》,李风清的《碰头会》,鲁丁的《高山蓝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