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图书馆藏

图书馆藏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省城齐齐哈尔公共图书馆,馆藏有地理、算学、国文、实业、修
身、史学、警察、军事、政治、财经等12类图书。光绪三十四年(1908),黑龙江巡抚程德全将
个人收藏的《黑龙江乡土志》等77部古籍图书捐赠给图书馆,为馆藏古籍图书初奠基础同年,
省拨专款赴北京、上海等地采购古籍图书,馆藏古籍增至2万余册。宣统元年(1909),在省城
西关外嫩江江畔原普恩寺旧址建图书馆舍,定名为黑龙江图书馆。主建筑为一座二层藏书楼。

古籍书库




1926年,黑龙江省财政厅将黑龙江省立图书馆经费纳入计划,按期拨款。1930年11月,新
藏书楼建成,馆名改为黑龙江省图书馆,馆藏中文新书1万余册,线装古籍图书4万余册。沦陷
时期,日伪当局明文规定对“旧有藏书一一检查,凡有不合国体者,一律检出,严禁一般人之
阅览,以资善导国民思想纳入正规焉”。图书馆原有进步中文藏书多遭禁或销毁。至1945年4
月,图书馆馆藏中文图书仅存4000余册,而日文图书则由齐齐哈尔沦陷前馆藏7册增至4000余
册。

解放后,1946年8月,黑龙江省立图书馆改名齐齐哈尔市立图书馆,恢复开馆。1951年,
图书馆举办抗美援朝时事展览,参观群众1.5万人次。同年,齐齐哈尔市工人文化宫图书馆建
立,藏书8.4万册,1952年,齐齐哈尔医学专科学校图书馆建立,藏书7.4万册。1954~1958年,
齐齐哈尔轻工学院、齐齐哈尔市委党校、齐齐哈尔师范学院、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图书馆先后建
立,共有藏书85万册。普通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也相继建立图书馆。1957年始,市区建立图书
流动站136个,市图书馆增设少年儿童阅览室,共有少年儿童读物藏书1万余册。

1966年,在“文化大革命”中,市图书馆采用“李代桃僵”之法,当众销毁为红卫兵熟知
的部分旧小说,使馆藏12万余册古籍图书得以保存下来。

1983年,市图书馆新楼竣工启用,建筑面积4672平方米,藏书逐年增加。至1985年,市区
8所公共图书馆(室),共有藏书972 384册。其中,市图书馆馆藏图书有22类851935册,其中有
唐代以来历代古籍图书6700种、114300册(含善本古籍图书638种、7701册),满、蒙古等少数
民族文字古籍图书92种、632册。市区9个党政机关图书资料室,共有图书85 992册,14个大专
院校图书馆共有图书1165437册,61个中学、中专图书馆(室)共有图书910731册,24个工会系
统图书馆(室)有藏书567324册,52个科研、技术图书资料室有图书380638册。市区总计馆藏图
书达3515182册。市图书馆1955年的购书经费为市区人均0.032元,至1985年增到人均0.071元,
为1955年的1倍多。

1949~1985年部分年份齐齐哈尔市图书馆图书借阅情况表
单:人次、册




齐齐哈尔市图书馆馆藏线装善本古籍要目

《大宝积经·卷第一百四》。唐人写本。
《佛藏经》1卷。宋刻本、宋刻宋樱
《朱文公校昌黎先生文集》40卷,外集10卷,文1卷,传1卷。元刻本。
《元丰类稿》50卷。元刻本。
《妙法莲华经》。明永乐七年皇太子朱高炽重刻本。
《集古印谱》5卷。明万历二十四年刻钤樱《楚辞》1卷2篇。明万历四十八年闵齐攸校三色套印本。
《太平御览》761至765卷。明万历铜活字印本。
《图书编》127卷。明天启三年刻本。
《经世八编类纂》285卷、目录卷、六经图6卷、地类图3卷。明天启三畏堂刻本。
《新刻十三经注疏》460卷。明崇祯六年至十二年毛氏汲古阁刻本。
《苏黄天牍选》6卷。明刻本。
《慈悲水忏法》。明金粉写本。
《新刻满汉字诗经》6卷。清顺治十一年听松楼刻本。
《赖古堂印谱》。清初钤刻本。
《宋金元诗咏》20卷。清康熙十七年思永堂刻本。
《通志堂易经全部》380卷。清康熙十九年成德刻通志堂经解本。
《汉张仲景先生金匮要略广注》。清康熙二十一年刻本。
《金农佛册》。清雍正十一年绘。
《御制避暑山庄诗》2卷。清乾隆六年内府精刻本。
《三希堂法帖》。清乾隆十二年梁诗正等校,拓本。
《金诗选》清乾隆十六年精刻初印本。
《述本堂诗集》18卷。清乾隆十九年刻本。
《御制满蒙汉字三合切音清文》33卷。清乾隆四库全书抄本。
《张宗苍折本》。清乾隆年间张宗苍进全本。
《龙沙剑传奇》2卷。清嘉庆七年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