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国内交流

国内交流




嘉庆年间,关内的女艺人组成的“窟窿班”来齐齐哈尔献艺。道光三年(1823),山西秦腔
戏班应齐齐哈尔山西商人之邀,来齐齐哈尔为山西会馆落成演戏庆贺。此后,来齐齐哈尔演出
的艺人、戏班络绎不绝。民国初年,省城齐齐哈尔龙江戏院设立戏班,专为来齐齐哈尔的名角
配合演戏。解放前,齐齐哈尔的文化艺术团体极少去外地演出。

新中国成立后,外地来齐齐哈尔市演出的文艺团体数量骤增。1957、1958年,来齐齐哈尔
演出的外地剧、评剧、河北梆子剧团达36个。1958年,来齐齐哈尔公演的杂技魔术团7个。1959
年起,来齐齐哈尔展出的外地美术、摄影艺术展览逐渐增多。与此同时,齐齐哈尔市的文化艺
术团体开始外出交流,并多次参加全省及全国性的会演、调演和展览活动。表演团体外出交流
的节(剧)目,许多是全国首创节目。其中,有率先由同名歌剧移植的现代评剧《白毛女》,轰
动东北的话剧《赵小兰》,新中国最早创演的现代京剧《罗盛教》,全国首演的马戏节目《驯
狮》、《驯励、《驯水牛》、《驯骆驼》,全国独创的杂技《卓别林风格专场滑稽》、《晃梯》、
《空中体操》等。外出交流的群众文艺节目,多是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达斡尔族歌舞。1952~1965
年,市马戏团在130多个市县献艺,足迹遍及半个中国,得到多方赞誉并引起轰动,成为外出交
流次数最多的艺术团体。

1962年周恩来总理接见齐齐哈尔马戏团小演员左玉晶




“文化大革命”初,文化交流活动一度中断。进入70年代,齐齐哈尔市与外地的文化交流
逐渐恢复和发展。外出交流演出最多的是群众文艺节目和曲艺、马戏、杂技等。

1979年起,文化交流出现日益繁荣的景象。外省市到齐齐哈尔的表演团体以曲艺、歌舞剧
团居多,美术、摄影、书法展览增多,外地作家、艺术家来齐齐哈尔市讲学活动频繁。齐齐哈
尔市到外省市的文化交流活动盛况空前。1978~1985年,来齐齐哈尔演出的有曲艺剧团14个,
歌舞剧团9个,京剧团3个;外地来齐齐哈尔市举办的美术、摄影、书法展览会11个;来齐齐哈
尔讲学的知名作家、艺术家71人。齐齐哈尔市的群众文艺团体外出演出34次;美术、摄影作品
外出展览增多,仅1982、1983年就有4个展览到北京、哈尔滨展出。

1953~1985年齐齐哈尔市京剧团体赴外地交流演出情况一览表







1946~1980年齐齐哈尔市评剧团体赴外地交流演出情况表







1953~1983年齐齐哈尔市话剧团体赴外地交流演出情况表




1961—1963年齐齐哈尔市河北梆子剧团赴外地交流演出情况一览表




1953~1984年齐齐哈尔市曲艺团体赴外地交流演出情况一览表










1943—1985年齐齐哈尔市群众业余艺术团体、演员赴外地交流演出情况表













1982—1983年齐齐哈尔市赴外地举办美术摄影作品展览会情况表




1946—1985年外地作家、艺术家来齐齐哈尔讲学情况表
单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