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文 物

文 物




披毛犀化石 披毛犀是已经绝灭的古动物,生活在距今1.2~4万年之间的更新世晚期。
1956年7月10日,富拉尔基北满钢厂(今齐齐哈尔钢厂)基本建设施工时,在距地表9米多深处发
现一具披毛犀骨架化石。此骨架化石除缺第五右肋外,其它部位都很完整,连脚部骨骼比较细
小的趾(指)爪骨都保存齐全。标本装架成迈步行走姿态,装成后骨架高1.82米,长3.67米,是
当时国内已出土的同类化石骨架中最大、最完整的一具。1962年,披毛犀化石被批准为国家一
级文物,在国家文物局备案。化石现存于黑龙江省博物馆。

盘羊头骨化石 盘羊属偶蹄目,羊亚科绵毛属,现在陕西、甘肃、新疆及中亚细亚地区尚
有生存,在黑龙江省早已灭绝。1984年10月,碾子山区龙华村农民周臣,在村西北山坡距地表
1.3米左右的黄粘土夹碎石地层中,发现一块盘羊头骨化石。化石保留盘羊左角角心的大部和
右角角心的残块,残存顶骨和额骨各一部分。左角基部周长约35厘米,角心保留部分最大长度
17厘米,颜色黄褐色,石化程度较好。此盘羊头骨化石为黑龙江省内首次发现,距今约1万年
前更新世晚期末和全新世早期的动物遗存。化石现存于黑龙江省博物馆。

“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 “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铸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1975年在
建华机械厂发现。铜炮长248厘米,炮口内径11厘米,外径27.5厘米,炮底外径34.5厘米,炮
重1吨。炮筒前细后粗,炮身中部铸有双耳,尾部呈球形。炮口和底部上方分别设有瞄准用的
星和斗。炮膛内尚存1枚实心弹丸。弹丸直径9厘米,重2.7公斤。炮身下端用满、汉文刻有
“神威无敌大将军”“大清康熙十五年三月二日造”字样。

“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曾由黑龙江清军携带,于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和二十六年(1687)
参加抗击沙俄侵略军的“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立下了显赫战功。康熙三十二年(1693),于齐
齐哈尔城东北隅火器营,建“神威无敌大将军”炮库,安放铜炮。1975年,“神威无敌大将军”
铜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铜炮现收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

卜奎清真寺 卜奎清真寺又称礼拜寺,是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伊斯兰教古典建筑,为黑龙
江省建筑最早、规模较大、保存完整的寺院之一。位于建华区清真寺胡同。

卜奎清真寺分为东寺、西寺两部分。东寺由伊斯兰教“格底木”派穆斯林于清康熙二十三
年(1684)修建,初为5间草房,嘉庆年间重修,咸丰元年至八年(1851—1858)、光绪十九年(1893)
又两次翻修扩建。西寺由伊斯兰教“哲合林耶”派穆斯林于清咸丰二年(1852)修建。西寺原为
4间草房,光绪二十年(1894)翻建。两寺占地4312平方米,建筑面积,1966平方米。

东西两寺布局相似,均为宫殿式砖木结构。主体建筑由大殿(礼拜殿)、窑殿、拱廓组成。
附属建筑有门楼、对厅、教长室、讲经堂、沐浴室、殡葬室等。东寺大殿374平方米,西寺大
殿173平方米,两个大殿可容纳450人朝拜。窑殿均由塔基、塔身、塔顶3部分组成。东寺窑殿
为3层,塔顶莲花座上镶有高1.9米,最大直径0.9米的镀金铜质葫芦,葫芦顶上镶有月牙状装
饰。西寺窑殿为2层,塔顶砖雕的莲花座上,镶有高1米,最大直径0.5米的六棱形中为半圆、
下为碗状的锡制的装饰。

1958年,清真东、西寺合并,称为齐齐哈尔市清真寺。1980年9月,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
将清真寺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拨款重修。1981年1月,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清真寺为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命名为“卜奎清真寺”。

将军衙门 将军衙门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位于现建华区卜奎大街北端建华区政
府北侧(原惠民街南段路东)。康熙三十八年(1699),黑龙江将军自墨尔根(今嫩江县)移驻齐齐
哈尔,建将军衙门,此处即成为历任黑龙江将军的官署。

将军衙门正门3间,朝西临街。门侧围墙前设栅栏,门旁竖两根旗杆。门内左右排列着户、
兵、刑、工四司公事房。仪门向南,门内东西厢有户、兵、刑、工四司夏季办公处。中设大堂,
大堂后有后堂,都是5间。后堂左为暖阁,是黑龙江将军冬季办公处;右为印房(俗称堂司)。
大堂东3间房为银库。库后3间正房为办事处。正房后为守库人住房。院内东北角几十间房,为
军器、贡物等库房。现除银库房外,其它建筑已不复存在。

将军府 将军府为清朝历任黑龙江将军住宅,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位于现中华
西路6号,第二医院东侧(原西大街东端路北)。初建时占地近4000平方米,东、西、北三面有3
米多高青砖围墙,内有3层院落,4栋青砖瓦房。临街有正门和两侧边门,中有二门,后有三门
——内阁门。第一栋房是守卫居住处;第二栋房是将军住处和办公处;第三栋房是将军眷属居
处。第三层院内距北围墙1米远,有普通青砖瓦房1栋,为第四栋房,是府中仆役院工居住处。
第二、三栋房东西两侧各有厢房。

将军府建成后,有萨布素至寿山等68位将军及其眷属居住过。光绪二十六年(1900)“庚子
之役”,沙俄侵略军入侵齐齐哈尔,黑龙江将军寿山在府内以身殉国,此宅遂被俄军头目占据。
光绪三十三年(1907)俄军撤退,此宅用作齐齐哈尔官署机关用房。1946年4月后,由齐齐哈尔市
人民政府接管。1959年改为民宅。现围墙及第四栋房均已拆掉,院内增建了库房、仓房、住房
等,原南大门仅剩门框。

关帝庙 关帝庙又称武庙、老爷庙。始建于清乾隆四年(1739),嘉庆二十三年(1819)重修,
位于龙沙公园(原仓西公园)劳动湖南岸土岗上。占地4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

解放前,关帝庙原建筑座北朝南,四进殿宇。山门前有两根装斗旗杆,举行庙会时挂方形
黄旗,右书“风调雨顺”,左书“国泰民安”。山门内为3间马殿(门殿),殿内东有红马、白
面马僮;西有白马、黑面马僮。马殿后东侧建钟楼,西侧设鼓楼,中为3间执事殿。殿内置“肃
静”、“回避”两面虎头牌,列成双的金瓜、钺斧、大刀、长戟、蛇矛和朝天凳,还有幢盖,
盖周缀黄、绿、红色锻飘带,上书施主姓名。

执事殿后与正殿之间有香亭。正殿3间,殿廊东端竖“黑龙江省城关圣帝君庙碑”木碑,
高约2米,宽约70厘米,为1932年重修时所竖,上刻重修关帝庙缘由始末。廊西端立2米多高的
青龙偃月刀。殿内正中关羽坐像。坐像前两侧东有关平,西有周仓立像。正座两旁,东塑三只
眼马王,西塑财神比干。

正殿东西各有3间配殿,配殿前各一棵古柏树。东配殿是祖师殿,中塑如来,左塑老聃,
右塑孔子。两旁的台上置手拿行业代表性器物的行业祖师塑像,有杜康真人、罗祖真人、公输
子、吴道子、孙思邈、靴匠祖师孙膑真人及唐明皇。塑像后的墙壁上,标明各祖师的名号。西
配殿有神态各异的十八罗汉彩绘壁画。另有一尊无固定席位的“十不全”彩塑站像(“十不全”
为病患者之神,左跛,拄杖。每逢十五,移到西配殿廓下,接受贡献和香火)。

正殿后是关羽家庙,殿内供奉关羽的亲人。殿东侧有东厢房6间,中间为“知客室”,内
供三清教主像。“知客室”南侧套间,为住持道人居室“监院室”。殿西侧有西厢房3间,为
游方道人住所。

庙内曾存有清代道光、咸丰、光绪皇帝赐予的牌匾和清代名人字画(现已散失)。

解放后,关帝庙部分房屋一度改作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用房。1980年,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
对关帝庙拨资修缮。1985年,整修后的关帝庙由3座殿堂组成。原执事殿,现为前殿。殿前两
侧重建高8.5米钟鼓楼,为上下两层,四角飞檐,楼顶是双歇山式十字顶,上饰1米多高的葫芦。

正殿又称“忠义权衡”殿,高10米。殿顶为三铺顶式。正脊为透龙式,脊饰正面“二龙戏
珠”,背面“丹凤朝阳”,两端为龙吻。四面清水脊、常水脊的下部,排列着吻盖。西侧主墙
上方饰有精美石雕。飞檐的彩梁上用小点金法装点着草龙、花卉等民族传统风格的图案。殿内
格窗上部为刚字形格漏窗,下部是雕刻精细的云彩图案。内壁绘有暗八仙浮雕彩画,栋梁饰彩
绘。殿中央为3尊高2米的塑像,关羽居中,左周仓,右关平。

后殿为“夜观春秋”殿,正中悬挂“亘古一人”匾额,内有关羽灯下观书塑像。

庙的山门两侧墙上,有梅鹿、松鹤、花卉等大型浮雕彩画。长280多米的青砖墙,镶嵌着30
多个各具特色的漏窗,使整个古建筑浑然一体。

1980年9月,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将关帝庙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佐领图记印 佐领图记印为“黑龙江正蓝旗满洲第二佐领图记”铜印,清乾隆三十二年
(1767)制。1981年从齐齐哈尔市民手中征得,是齐齐哈尔发现的第一颗清代官樱铜印呈正方形,
边长5.8厘米,厚2厘米,钮高8.3厘米。印重817.5克。印文是阳刻满文悬针篆,汉译为“黑龙
江正蓝旗满洲第二佐领图记”。印背阴刻满文楷书,内容与阳刻印文相同。印侧三面阴刻汉字
楷书;“乾隆三十二年十一月口日”、“礼部造”、“乾字一万三千七百十二号”等字样。第
四侧面阴刻满文楷书“礼部造”。

此印为“牛录章京”官印,“牛录章京”汉译为“佐领”(牛录,是满族早期的军事政治
相结合的基层组织,后改八旗制,仍用牛录为基层组织,其首领为“牛录章京”,正四品)。

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铸造的“黑龙江正蓝旗满洲第二佐领图记”印




望江楼 望江楼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位于龙沙公园劳动湖东畔,原名未雨亭,
后改称望江楼。

望江楼筑于假山上万绿丛中,为飞檐歇山式亭楼,南北宽,东西窄,高25米。1950年和
1957年对此楼进行两次修葺。假山上增修石阶、石墙、石梯、屏风等。登楼远眺,齐齐哈尔风
光尽收眼底;俯瞰龙沙公园胜景一览无余。

60年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董必武、邓小平等先后来齐齐哈尔,登
楼观赏龙沙风景。朱德亲题“望江楼”,董必武亲书“龙沙万里”匾额。

1980年9月,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将望江楼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万善寺万善寺于1926年
由民间组织万善会筹款修建,位于齐齐哈尔市中心城区西北部的明月岛(原名泗水滨、泗水岛)
上。

万善寺 万善寺于1926年由民间组织万善会筹款修建,位于齐齐哈尔市中心城区西北部的
明月岛(原名泗水滨、泗水岛)上。

万善寺 原称“忠灵古院”,由呈菱形布局的4座仿古建筑组成,布局和建筑和谐优美。
其中,玉皇阁为歇山式双层十二角形飞檐建筑,上层塑有玉皇大帝,下层塑有慈航、吕洞宾等。
白阳阁为六角亭(又称东角亭),亭内塑有弥勒佛,左右分塑有文昌、真武大帝,四大天王分立
两旁。与白阳阁对称的三星阁也是六角亭(又称西角亭),亭内塑有福、禄、寿星,四大金刚分
立两侧。与玉皇阁相对的三清阁为二层楼阁,上层塑有金、木、水、火、土五位老星,下层塑
有太上老君、原始天尊、通天教主。左为燃灯道人,右为接引道人,十二弟子分立两旁。4座建
筑因年久失修,神像和亭、楼都已残破。

1980年,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将明月岛辟为游览区,对万善寺进行整修,亭阁焕然增辉。
原三清阁修复后改为玉皇阁,内塑玉皇大帝、太白金星、托塔天王。原白阳阁改为如意亭,内
塑五子闹弥勒。原三星阁改为福寿阁,内塑老寿星。原玉皇阁改建为造型独特的万善寺。

1980年9月,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万善寺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为齐齐哈尔市的游览胜
地之一。

寿公祠 即寿山将军祠。1926年,为纪念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抗击入侵黑龙江的沙俄侵
略军而壮烈殉国的黑龙江将军袁寿山(字眉峰)而修建,位于龙沙公园劳动湖南岸土岗上。


万善寺亭阁方位示意图




①玉皇阁(原三清阁) ③如意亭(原白阳阁)
②福寿阁(原三星阁) ④望江亭(原玉皇阁)

寿公祠为一座青砖灰瓦二进式祠堂建筑。祠院四周砌有高2.6米的青砖围墙,东西宽27.2
米,南北长45.8米,占地1245.76平方米。院内建筑由门殿(山门)、前殿(含东、西厢房)、后
殿组成。门殿为3间单檐硬山顶式建筑,宽9.3米,进深4.85米。两端设门房,中央1间为门洞。
殿脊为方脊,垂脊的下部,均饰有龙、凤、狮等脊兽,端部饰1仙人。

前殿(亦称将军殿)为3间单檐硬山顶式建筑,宽9.33米,进深7.35米。殿脊为方脊,垂脊
下部均饰有龙、凤、狮、海马、天马等5个脊兽,端部饰1仙人。殿前原有1928年4月立的两块
碑刻,今西侧仅存碑座,东侧的眉峰殉难碑尚存残损的碑身和碑座,残高。140厘米,宽70厘
米,厚23厘米。殿内原有寿山将军身着戎装、拔剑出鞘的画像和部分遗物,现均已遗失,仅东
西墙上悬挂寿山将军生平事迹简介。

后殿(俗称三代殿)建筑形制与前殿相同,宽9.33米,进深6.6米。脊为方脊,正脊中央有
一宝瓶,瓶身塑有卷云纹,瓶下为须弥座,宝瓶内插有铁制交戟装饰。殿内原有寿山父亲富明
阿(清朝吉林将军)画像(现已遗失),今塑有一尊高2.4米,身着铠甲、手执宝剑的寿山将军金
身泥质塑像。

1980年9月,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将寿公祠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齐齐哈尔市图书馆古籍特藏部 齐齐哈尔市图书馆古籍特藏部又称藏书楼,始建于1930年,
由德国工程师马克斯设计,位于龙沙公园望江楼南侧。

藏书楼是用钢筋水泥等新建筑材料建造的仿古建筑。其外观是仿照北京故宫内建福宫花园
一组建筑中的延春阁修建的。整个建筑为重檐歇山楼阁式。藏书楼座北朝南,占地2470平方米,
为一座宫殿式三层楼房,四周筑正方形红砖围墙。楼的正门前筑10级水磨石台阶,两边为水磨
石方格扶拦。下台阶至院中有水泥踏路,直通围墙南大门。藏书楼楼顶覆盖绿色琉璃瓦,楼脊
两端雕塑龙头吞脊,楼檐四角雕塑象头,吐牙,象鼻上卷。四周环形楼廓,白色檐柱配以五彩
额柱,上面绘有各种花鸟图案。楼上下三层(一层为半地下建筑)。全是格子门窗,内外为彩色
画壁。楼内二、三层楼梯口处墙上镶砌两块碑记,三楼为“黑龙江图书馆碑记”,二楼为“新
建图书馆题名记”。碑高1尺,宽3尺,以楷字体刻记新建图书馆缘由始末。此楼收藏古籍图书
11.4万册,其中古籍善本524种、6789册。中层中央大厅为古籍图书阅览室。

圣弥勒尔教堂 圣弥勒尔教堂为黑龙江天主教总堂内的主要建筑,1930年动工,1931年末
竣工启用,由当时天主教黑龙江教区主教瑞士人英贺福主持修建,资金由瑞士国教徒捐赠,位
于海山胡同10号(今龙沙区海山胡同24号)。

教堂地基、骨架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1250平方米。主塔通高43米,顶端有高1.75
米的十字架。十字架下为钟楼,内悬德国进口的5口铜合金钟,1大4校大钟高度和直径均1米多,
重1吨多。小钟高度和直径30多厘米,每个重100多公斤。铜钟每天报时3次,钟声音谱是1、2、
3、4、5,能传送10余里远。现铜钟遗失。钟楼四周镶着德国进口五色厚花纹玻璃装成的十字架
长条窗户。教堂底层为大堂(礼拜堂),北端有祭台,墙上绘有天主教的传说故事壁画。

教堂北侧为总堂主教府,两层黄色楼房,建筑面积360平方米,是主教、副主教办公、住
宿处。教堂东北侧有一座两层青砖楼房,建筑面积972平方米。楼上为神职人员的会议室,冬
季兼作教徒礼拜堂。楼下是厨房、食堂和接纳外地教徒的招待所。教堂西北侧也有一座两层青
砖楼房,建筑面积794平方米,是本地和外县神父办公、住宿处。教堂西南侧有3间红砖瓦房,
建筑面积300平方米,是供新入门教徒讲习用的要理房。

1947年7月,因天主教主教胡干普等人利用宗教进行间谍活动,齐齐哈尔市政府接管教堂
及其全部建筑,改作它用。1958年,改为齐齐哈尔市马戏团团址。“文化大革命”中,教堂顶
端十字架被毁,以红五星替代,钟楼四周的十字架窗户被砸碎,抹上水泥面,并涂写4条政治
标语。“文化大革命”后标语被刷掉。1983年,教堂的房屋所有权返归齐齐哈尔天主教爱国会。

大乘寺 大乘寺俗称大佛寺,以当年寺内供有数尊巨大汉白玉雕佛象而得名,为黑龙江省
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教建筑,与哈尔滨的极乐寺齐名。1939年由黑龙江省五教道德院会员聚资修
建,1943年竣工,位于现站前南大街与民航路交汇处。

大乘寺占地3.1万平方米,为三进式佛寺,平面构图新颖独特,气势威严壮观。主建筑由2
座宝殿、8座配殿、1座藏经楼组成。8座配殿分为8方,开8个山门,以围墙连接,把整个寺院
围合成对角线为200米的正八边形,形如“八卦”,故该寺有“八卦庙”之别称。正南向配殿
有大山门和西侧边门,山门为一高二低斗檐门楼,起脊处有一麒麟状吉祥物,其背驮高约1米
的圆形玲珑宝塔。各殿均为斗拱式建筑,硬山双坡起脊屋顶,殿顶用黄绿相间的琉璃瓦铺成。
前殿为“天王宝殿”,殿内中供弥勒佛,左供阿 弥陀佛,右供燃灯佛。弥勒佛前四大天王分
列两边。弥勒佛后,有韦陀天尊。殿东、西两侧单间,分供观世音菩萨和地藏王菩萨。正殿为
“大雄宝殿”,殿脊上饰有一排姿势迥异的彩塑奇禽异兽。殿顶用绿色琉璃瓦拼成“大乘寺”
3个大字。殿内中供释迦牟尼佛,左供文殊菩萨,右供普贤菩萨。八大金刚排列两侧,手各执
法器,雄姿威武,释迦牟尼佛后有弟子侍班和十八罗汉,形成重重簇拥状。正殿东西两侧单间,
分供太上老君和至圣文宣王孔子。太上老君座前,道教4门徒站立两边;孔子座前两侧,分立4
配神与12先贤儒家弟子。“大雄宝殿”后为“藏经楼”,分上、下两层,每层5间。楼下中间
一室为诵经室,其余各室均收藏佛家经典。寺内各殿佛像为汉白玉雕成,最高的3米,大多损
坏或埋入地下。

解放后,大乘寺一度改归西满革命烈士陵园使用。1980年9月,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将大
乘寺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在曾经担任该寺监院的圆志法师导引下,挖掘出埋藏地
下几十年的佛像39尊(件)。

苏军烈士陵园 苏军烈士陵园 位于昂昂溪火车站前北侧,是1945年9月,为缅怀苏联红军
在协助中国解放东北战斗中牺牲的烈士而建。1947年,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拨款重修陵园中的苏
军烈士纪念碑。

陵园占地7320平方米。中部耸立高8米的苏军烈士纪念塔(纪念碑)。塔顶立一尊水泥制做
的头戴钢盔、身佩冲锋枪、高举军旗跨步前进的苏联红军战士雕像。塔基座四面为苏联红军解
放东北战斗浮雕。塔身东西两侧分别雕刻苏联国徽及中、俄两种文字碑文:“为从日本帝国主
义压迫下解放东北的苏军死难英雄永垂不朽!1945年8月15日”;“中国人民要永久的纪念为从
日本帝国主义枷锁下解放东北人民而牺牲的苏联人民11949年8月15日建立。”陵园中有墓场16
座,安葬着126名苏军烈士遗体。

马识途烈士遇难地 马识途烈士遇难地,为座北朝南青砖平房,位于西大街道北(今建华
区中华西路12号第二医院外科病房)。1945年12月,此处为嫩江省政府主席于毅夫宿舍。当年
12月24日,国民党黑龙江党务专员办事处代理主任赵岳山,会同军统特务,深夜潜入宿舍院内,
企图刺杀于毅夫,因误人省政府代理秘书长马识途室内,遂开枪将马识途杀害。

马识途烈士墓




马识途原名马骏麟,字献图,中国共产党党员,1903年生于辽宁省铁岭县。1945年9月日
本帝国主义投降后,自抗日根据地太行山区来东北,由中共中央东北局分配到齐齐哈尔,任嫩
江省政府秘书主任、代理秘书长。

东北解放纪念碑 东北解放纪念碑位于碾子山区站北街北端的石碑山南麓,是1946年2月4
日,为纪念东北民主联军解放碾子山而立。

纪念碑占地125平方米,高11米,由碑座、碑身、碑顶三部分组成。碑顶有手持钢枪的东
北民主联军战士塑像。碑身正面刻:“东北人民解放纪念,碾子山全区人民立”。碑座四周排
列24个石柱护栏,正面左右两柱上刻有“人民翻身”、“实行民主”字样。“文化大革命”中,
碑顶被破坏,1982年修复原状。

殉难烈士纪念碑 殉难烈士纪念碑位于齐齐哈尔铁路南局宅花园中部。1947年5月1日,齐
齐哈尔铁路管理局与西部护路军司令部为纪念在泰东事件①(①泰东事件——1945年12月13日,
从北安经齐齐哈尔运送军火和新兵的列车,行至泰东至泰安区间,遭到国民党光复军的袭击,
护路军36名战士光荣牺牲。)和历次战斗中牺牲的指战员而建。

纪念碑高9米,正面刻有当时齐齐哈尔铁路管理局局长兼西部护路军司令员郭维成的手书
“东北民主联军西部护路军历次战斗殉难烈士纪念碑”。



王大化纪念碑 王大化纪念碑位于龙沙公园内劳动湖东岸岗地上,为1947年革命烈士王大
化埋葬此时所立的墓碑。

王大化烈士墓碑




墓碑由碑座、碑身两部分组成,通高4.01米,碑身长3.01米,宽0.73米,厚0.64米。碑正
面刻有当时中共中央东北局宣传部部长凯丰的手书“人民的艺术家王大化同志之墓”。1959年,
王大化灵柩移葬于西满革命烈士陵园后,石碑一度倒地。1982年6月复立。碑后面所刻文字在倒
地期间被磨尽。

西满革命烈士陵园 西满革命烈士陵园位于齐齐哈尔市站前南大街与民航路交汇处原大乘
寺旧址及其北部,1948年4月5日建成。

陵园占地2.4万平方米,园门门额刻有当时西满军区司令员黄克诚手书“西满革命烈士陵
园”。在大乘寺正殿和藏经楼设革命烈士纪念堂和灵堂,陈列着121位烈士遗像和部分遗物。
寺外墓区安葬着原西满军区所属部队在战斗中牺牲的226名英烈(以后陆续增多,到1985年止,
共有革命烈士259名)。陵园西侧有一座为纪念原东北军政大学120位革命烈士建立的纪念碑,
上刻“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字样。1965年,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将西满革命烈士陵园改
为齐齐哈尔市革命烈士陵园。1966年,在烈士墓区前新建一座革命烈士纪念堂和灵堂(烈士遗
像和遗物由大乘寺殿内移出,安放在此),并在四周修筑了铁栅栏。1984年,在陵园东侧修建
了接待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