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古遗址

古遗址




大兴屯遗址 大兴屯遗址为距今11800士150年旧石器时代末期文化遗址,位于昂昂溪城区
东南18公里大兴屯东南一级台地上。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300米。1981年发现,1982年黑
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第一队进行发掘,获动物化石9种,石制品68件,以及烧骨、灰烬等。
动物化石有野兔、达乌尔鼠兔、蒙古黄鼠、灰仓鼠、上头田鼠、普氏野马、野驴、东北野牛、
原始牛。石制品原料以玉髓、玛瑙、燧石为主,少数为火成岩、石英岩;制作方法主要用锤击
法,也用砸击法和压琢法;器形有石核、石片、砍斫器、雕刻器、刮削器等。

蛇洞山遗址 蛇洞山遗址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址,位于碾子山区政府北4.5公里采
石场附近,1983年市文物管理站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采集到的石制品以长石班岩、变质凝灰
岩为原料打制而成,有尖状器、刮削器、切割器、雕刻器、石核、石片等。

滕家岗遗址 滕家岗遗址 为距今7570±85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是昂昂溪遗址之一,
位于昂昂溪城区东南3公里。此遗址1976年发现,1980年7月,黑龙江省文物考古工作队与齐齐
哈尔市文物管理站共同调查发掘。共发掘清理房址5座,窖穴16个,墓葬40座,大灰沟1处。出
土一批石器、骨器、陶器(片)和装饰品。

房址大都呈方形圆角,有较长的门道,半地穴式。窖穴密布在房址附近。出土大量鱼骨和
牛、马、羊、鹿等动物骨角。墓葬中有较完整人体骨架20具。墓内随葬品多为石、骨、蚌器,
其中装饰品有玉环、管状石项、柱状石珠、蚌环。出土的石器以玛瑙、燧石为原料,多为精致
细小的压琢器,有石镞、圆刮器、圆头刮削器、弧刃刮削器、尖状器、石钻、雕刻器、石叶等,
还有一些沙岩质磨制、打制的石斧、石锛、石网坠、环状器等。出土的陶片有罐、钵、瓮、
盆、杯等,质料为含蚌壳粉的灰褐陶、黄褐陶,全部手制,有些可以复原,纹饰有指甲纹、圆
窝纹、绳纹、水波纹、弦纹、附加堆纹和几何纹。

昂昂溪五福遗址 昂昂溪五福遗址为距今5000~6000年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是昂昂溪遗
址之一,位于昂昂溪城区西6公里五福火车站附近。1928年,该遗址由中东铁路俄国雇员路卡
什金发现。1930年,考古学家梁思永经路卡什金向导,调查发掘第三号沙岗一座男子墓葬,发
掘采集到石器、骨器、陶器等文物。

文物中石器有石核、石片、尖状器、刮削嚣、凹刮器、石刀、石镞、石锛、石珠、石坠、
石环等,加工精细,器形较校骨器有骨枪头、骨鱼镖、骨锥、骨刀梗和1件兽骨器。陶器除大
量碎片外,有2个完整的陶罐,一为浅棕色(外表带深棕色衣),圆球形,底略凹,料质纯细,
烘烤火力不强,不很坚硬;另一为深棕色,平底,胎质渗合大量介壳粉,火候略高,质地较硬。
陶器均手制。此外,还采集到一些蛙、鱼、鸟、猪、鹿、兔、狗等7种动物碎骨。梁思永精心研
究了他和路卡什金采集到的几百件标本,撰写了《昂昂溪史前遗址》专著。

1980年9月,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将昂昂溪遗址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1月,黑龙
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于1984年3月28日在五福遗址处立碑。

西卧牛吐遗址 西卧牛吐遗址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位于梅里斯西卧牛吐村西南4.5公
里,1980年11月发现。1983年后,齐齐哈尔市文物管理站进行多次考查,采集到石器、陶片等。
石器大都是压琢、打制品,制作精细,质料为碧玉、石髓、玛瑙、燧石、蛋白石。陶片有灰褐
泥质陶、黄褐泥质陶和夹砂陶3种,大都为盆、钵、壶、罐的碎片,质料含细砂,少数含蚌壳粉。

老龙头遗址 老龙头遗址为青铜器时代文化遗址,位于嫩江及其支流库勒河交汇处台地上,
属富拉尔基区杜尔门沁达斡尔族乡管辖,西北距罕伯岱村1.5公里。1982年5月,齐齐哈尔市文
物管理站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

遗址呈三角形,西高东低,面积约1平方公里,发掘地层4层。第一层黑色耕土,厚20~50
厘米;第二层灰粘土,厚60~80厘米;第三层黄粘土,厚2米左右;第四层亚砂土,以下为砾
石层。第二层中暴露有居住处1处,南北向,长3.3米,深40~50厘米;墓葬1座,为土坑竖穴
单人葬,南北向;灰坑4处。出土遗物有陶器、骨器、蚌器、铜器等。其中,陶器最多,多为
罐、壶和三足器陶片,以红衣陶为主,次为黄褐陶,夹砂灰褐陶较少。另外,还有骨镞、蚌刀、
铜泡各1件。

大道三家子墓葬 大道三家子墓葬位于齐齐哈尔市中心城区南约12公里,大民屯乡大道三
家子屯东北一座沙丘的北坡,长250米,宽200米,1979~1980年间基建工程取土时发现。1981
年6月,黑龙江省博物馆和齐齐哈尔市文物管理站联合进行发掘清理。发掘4个墓穴,出土随葬
品195件。随葬品中铜器数量居首位,还有陶器、铁器、石器、骨器、角器等。

铜器全为小件制品,以装饰品为多,还有马具、兵器和工具。铜制品还有铃、带扣、带饰、
环饰、卡饰、牌饰、耳环、壶、泡、镞和一枚铜樱铜印为方形瓦钮,边长1.8厘米,通高1.2厘
米。印面铸阴文篆书“孔缓”2字。铜印的形制和篆书字体具有汉代风格,是迄今为止黑龙江
省内发现的时代最久远的汉文铜樱陶器多为红衣陶,质料以细砂黄褐陶最多,泥质黄褐陶、灰
褐陶较少,夹砂黄褐陶无几。器形有直颈壶、双耳壶、广肩壶、鸭形壶、束颈壶、短颈壶、敛
口壶、碗、杯、瓢形器。其中,鸭形壶颇具特色,其颈部高直,腹中两侧各有一扁方錾耳,錾
耳端面戮3个小孔用作安插羽毛,象征双翼。尾部也有一扁方鏊耳斜上翘,端面也戮3个小孔用
以安插羽毛,象征尾翼。

铁器有刀、剑、泡形饰、圆棍等5件。石器仅石镞2件。骨角器3件。珠饰有石珠、玛瑙珠、
料珠和坠饰等38件。

发掘的4个墓穴中,2号墓内有完整尸骨2具,另有4个头骨分置2人右胸前和颈下;3号墓内
有尸4具,为1男2女及1个6个月内婴儿。墓葬情况说明当时存在着奴仆、妻妾甚至子女殉葬的
习俗。

哈拉古城 哈拉古城为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第四座辽金时代古城,位于齐齐哈尔市中心城区
西北20公里处,梅里斯区雅尔塞镇哈拉村。城呈长方形,分南北二城。二城城垣总长度1660米。

北城东西长300米,南北宽250米。城墙为夯土筑成,墙底宽10米,上宽1.3米,残高2米。
城墙四面各有马面2个,四角筑有角楼。北城东南角与东数第一马面间有瓮门,门东西长20米,
南北宽16米。城中偏东有一建筑台基(俗称点将台),南北长40米,东西宽34米。台基前有宽8
米的路基可通瓮门进入南城,台基后有3米宽的土道直达北城墙。

南城似接北城扩建而成,城墙夯筑,北城墙即北城的南城墙,东西长300米,南北宽130米
(现残存72米)。

近年,在哈拉古城内发现有金代灰砖,定自瓷、仿定白瓷残片,布纹瓦以及石臼、石槽、
铁铧尖、铁镞等生产、生活用具。

罕伯岱古城 罕伯岱古城为辽金时代古城遗址,位于富拉尔基区杜尔门沁达斡尔族乡境内,
库勒河左岸,罕伯岱村西北1公里处。

哈拉古城示意图




城呈正方形,有4座角楼,城墙残高1.5~2米,周长426米。东、西、北城墙中部设马面,
南城墙中部有一瓮门残迹。古城内留有较多的轮制泥质灰陶片,其中一些饰有拍印纹和附加堆
纹。还有少量定白瓷片、仿定白瓷片和布纹瓦。

丰荣古城 丰荣古城是金代初年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所筑的东北路界壕边堡之一,位
于碾子山区北部丰荣火车站北1.5公里,铁路线东侧山坡上。

东北路界壕途径碾子山段为10公里,界壕内侧2公里为边堡丰荣古城。因古城建在山南坡
地上,城的南部低于北部。城呈正方形。城墙残高4米,边长170米,城垣全长680米。古城设
瓮门、角楼、护城壕。城内发现有大量的金代灰陶片、铜铁器和石杵等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