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章下序

医 疗

章下序




清乾隆七年(1792),中医开始传入齐齐哈尔。内地有一技之长的中医为谋生陆续来齐齐哈
尔,为患者治疗眼病、红伤、脓瘘以及驱虫、割鸡眼,并将针灸、按摩等用于一般常见病的治疗。

宣统三年(1911),齐齐哈尔成立以西医为主的省城官医院(今市第一医院),设有内、外、
妇科和手术室、中医诊室、看护妇室等。内科诊治一般内科疾病,外科治疗外伤,可做小型妇
产科手术,始用x光机诊断肺结核和骨折。

民国时期,中医逐渐增多,主要行医方式为坐堂行医和私人开业医。1928年,内科能治疗
呼吸、消化系统疾病和传染病。

沦陷时期,市立医院(今市第一医院)、伪满齐齐哈尔铁道局医院和伪满陆军医院用x光机做
胸、肺、胃、肠诊断。1935年,市立医院内科始用对氨基水扬酸钠、雷米封和链霉素治疗肺结核。
外科能做阑尾炎、肠梗阻和剖腹产手术。对小儿肺炎、麻疹、百日咳多以西药为主进行治疗。

1946年,齐齐哈尔市解放后,市委、市政府十分关注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市立医院开始
做腹膜炎、胃、胆切除术和各种难产手术。

50年代,齐齐哈尔市西医内科主要是对心血管并白血并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的诊断与治疗;外科可完成缩窄性心包炎手术、心包剥脱术、硬脑膜下颅内清除血肿手术、
食道癌和肺叶切除术等;妇产科在卵巢摘除、附件瘤切除、腹膜外剖腹产和宫颈癌根治上有很
大进展;五官科能做扁桃体摘除、下鼻甲切除和乳突根治、气管切开、耳源性脑脓肿切开引流
术以及角膜移植等手术。1956年,市第一、二医院分别设立中医科,运用传统方法治疗哮喘、
郁症、水肿、肝病、痈疽及妇科常见并多发病。1959年,为挖掘祖国传统医学遗产,振兴中医,
市卫生局动员医疗卫生人员开展搜集秘方、验方活动,共搜集传统验方700多个。

60年代,市区综合性医院内科开展心导管检查、脑血管造影、肝脏活体组织检查、肝脏穿
刺细胞学检查;外科实施前臂分叉手术、食道成形术和胃、胆、肾、甲状腺次全切等技术;妇
产科能做膀胱阴道瘘修补术、胎头吸引头位性难产术、先天性无阴道人工阴道成形术。1960年,
市第一、二医院、中医院和车辆工厂职工医院开设中西医结合研究室,之后各医院普遍开展西
医学习中医活动。1962年,各医院实行三级护理制,护理技术有很大提高。

“文化大革命”期间,打破医护界限,实行亦医亦护,开展“一根针、一把草”活动,人
人学针灸,医疗技术无大进展。

1977年,综合医院各科室向专业分科发展,恢复护理部建制,完善护士岗位责任制。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恢复并健全各种医疗、护理制度。

1985年,市区各医院陆续购置先进大型医疗设备,对心血管、神经、消化和内分泌系统疾
病的诊断水平显著提高,并开展外科、泌尿科和妇产科等高难手术以及护理新技术,进一步用
中西医结合技术治疗常见并多发病,取得明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