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学生体育

学生体育




清末,齐齐哈尔学堂始设体育课,教学内容以队列操练、徒手操为主。课外体育活动主要
有跑步、踢球、游戏等,后逐渐增加毽子、皮球、篮球、排球、田径等项目。

1912年起,中学每周有3节体操课,由专职体育教师教授。1914年通俗教育社开办体操补
习学校,专门向未受过体育教育者传授体操知识。女子中学除设体操课外,还增设舞蹈游戏课。
沦陷时期,日伪当局在学校实行奴化教育,进行军事训练,推行“建国体操”。开展排球、棒
球活动,经常组织校间比赛。

新中国成立后,市文教局设专人管理学校体育,学校体育出现新的生机。1952年起,市区
各类学校贯彻《全国体育教学大纲》。1953年,成立齐齐哈尔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学委会。并根
据北方的气候特点,在《全国体育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制定《东北区初、高中体育试用教材》。
同时,市区幼儿体育教育也得到发展,体育游戏成为幼儿教育的重点内容,各幼儿园增设滑板、
跳板、秋千、平衡木等体育设备。并根据幼儿生长发育规律,教授徒手操、掷沙袋、拍球、跳
绳、跳皮筋、跑步等体育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1954年9月起,市区各学校实行国家体
委颁布的《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学校体育趋向全面发展。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以田径、
体操、球类、冰上为重点。课外体育活动也广泛开展,学校安排“课活”时间,活动内容有田
径、球类、体操、冰上、长跑等,并组成各体育项目代表队。学校体育出现天天有活动、周周
有比赛的状况。因此,运动成绩提高较快。1958年,市一中有83名学生达到国家三级运动员以
上水平,在全国中等学校体育会议上被评为“全国体育红旗学校”。全年,各中学参加《劳卫
制》锻炼的学生达18万人,获合格证章者7600人。通过各种比赛产生国家三级以上等级运动员
530名。“文化大革命”中,体育课改为军体课,增加军训、“拉练”等活动,课外体育活动
增加了到嫩江游泳项目。

1976年,市教育局成立市体育卫生办公室,负责全市学校体育工作。1978年,各学校实行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同年,各中、小学校响应全省“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的号召,浇
制冰场,组织学生上冰锻炼。1979年,中、小学校实施教育部和国家体委联合颁布的《中、小
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全国学生体育运动竞赛制度》。1975~1980年,市体委、市教育局、
市总工会、市妇联、团市委联合举办了六届全市幼儿运动会,进行体育竞赛和团体操表演。这
6次运动会规模不断扩大,小运动员由360人增至850人。1982年,市区小学学生达到《国家体
育锻炼标准》的为57%;市小学学生达标率为50%。

1983年9月,市教育局、卫生局、体委联合组成市中小学生体质测试领导小组,对17所中、
小学校的1.79万名中小学生,进行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等14项指标调查测试,其中素质和
运动能力指标7项。这项工作填补了齐齐哈尔市学校体育卫生监测工作的一项空白,为制定中
小学体质健康评价标准,使学校体育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1984年,市区各中、小学校出现青少年学生上冰活动的热潮,数十万学生参加冰上体育活动。
1985年,造纸厂小学荣获“全国体育传统先进学校”称号。市区小学生达标率城镇为67.26%,
农村为56.92%。市实验中学、市一中等19所学校被市体委、市教育局命名为体育传统学校。

1983年齐齐哈尔市中小学学生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发展趋势表




齐齐哈尔市第一至第六届幼儿运动会一览表
单位: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