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概 述

新闻出版

概 述



19世纪前,清朝长期推行“封禁”政策,齐齐哈尔经济、文化发展缓慢,新闻出版业落后,
直至清末,才有少量外地报纸在官府、商行、士绅中发行。光绪三十三年(1907),改黑龙江为
行省,省城齐齐哈尔始设官报局,并创办《黑龙江公报》,刊载官府要政文牍、新闻、言论。
光绪三十四年(1908)四月停刊,官报局撤销。宣统元年(1909)十二月,重设官报局,创办《黑
龙江官报》,通过报纸宣传,“开通新风、沟通内外”,“提倡实业,开拓利源”,“鼓吹宪
政”。

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爆发后,《黑龙江官报》停办。全国掀起“民主”、“共和”浪
潮,齐齐哈尔政治、经济形势发生明显变化,新闻出版业有相应发展。1912年,《龙江民报》、
《砭俗报》、《民生报》、《龙沙新报》、《北报》等大量民办报纸相继出刊。同年2月,《北
报》改为官、商、绅、学合办的《黑龙江时报》,“鼓吹共和、开通民智”,在省内外较有影响。
1914年,黑龙江省通俗教育社创办《通俗教育报》,以通俗教育为宗旨,以“指导人民之失学者”
为己任。1916年始,省府警察、实业、财政、民政、教育等厅局,根据各自的政务需要,创办期
刊《黑龙江警甲汇报》、《实业月刊》、《黑龙江财政月刊》、《市警汇报》等专业性刊物10余
种。对指导专项业务的开展,起到重要作用。1928年,东三省“易帜”归附国民政府。齐齐哈尔
报刊业再呈兴盛之势。先后有民办《龙沙画报》、《广告小报》等出版发行。

1931年11月,日本侵略军占领齐齐哈尔,《黑龙江民报》停刊。日军强占报馆,并以伪满
黑龙江省政府名义出版《黑龙江民报》,使其成为日本侵略者进行奴化宣传的工具。为抵制这
种反动宣传,1934年,中共党员王甄海、金剑啸以《黑龙江民报》社长、副刊编辑身份为掩护,
在《荒田》等栏目中发表影射日伪反动统治,歌颂抗日英雄诗文。日伪反动当局极为惶恐,于同
年6月13日制造震惊东北的“民报事件”,对抗日反满斗争,进行血腥镇压,7名爱国志士惨遭杀
害。日本侵略者为巩固殖民统治,在齐齐哈尔出版发行《龙江日报》等8种日文报纸。1938年4月,
开办无线广播,建伪满齐齐哈尔放送局,用日语广播。1941年,广播节目由新京(长春)伪中央放
送局统一播发,鼓吹“大东亚圣战”。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日伪当局在齐齐哈尔所办一切报纸、广播停刊、停播。
《黑龙江民报》被中国报人接管,继续出版,不久被苏联红军取缔。1946年初,国民党“接收
大员”接收齐齐哈尔,出版国民党省政府机关报《嫩江日报》,大肆鼓噪国民党假和平、真内
战的欺骗技俩。1946年4月24日,齐齐哈尔市解放,国民党办《嫩江日报》停刊。

1946年5月,中共嫩江省工委创办《新嫩江报》。嫩江省政府创办齐齐哈尔广播电台。1946
年6月,中共西满分局迁入齐齐哈尔,《新嫩江报》停刊,西满分局机关报《西满日报》出版。
西满分局并决定改齐齐哈尔广播电台为齐齐哈尔新华广播电台,与新华社西满分社、《西满日
报》三位一体,由西满分社领导,。1947年5月,中共齐齐哈尔市委创办机关报《齐市新闻》。
同年6月,中共西满分局撤销,《西满日报》停刊。中共嫩江省委于10月创刊机关报《嫩江新
报》。1948年5月,为加强农村工作的宣传,《嫩江新报》同时出版《嫩江农民》。1949年5月,
黑龙江省与嫩江省合并后,中共黑龙江省委决定《嫩江新报》、《嫩江农民》、《新黑龙江报》、
《齐市新闻》合并,出版省委机关报《黑龙江日报》。同年10月,齐齐哈尔新华广播电台改名
齐齐哈尔人民广播电台,归中共黑龙江省委领导,并创办《黑龙江农民》。1951年3月,齐齐哈
尔人民广播电台改称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报纸、广播共同担负宣传中共中央和中共黑龙江省
委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解放战争时期,报纸、广播大力宣传和平与民主的主张,密切
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在政权建设,土地改革,发展生产,支援前线等方面,成为团结、教育、
激励人民群众参加各项斗争的工具。在朝鲜战争期间,报纸、广播大力宣传“抗美援朝、保家
卫国”,揭露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的种种罪行,动员群众参军参战,激励群众的爱国主义热情
和国际主义精神。

1954年,《黑龙江日报》和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迁往省会哈尔滨。市委决定办好市级报纸、
电台。齐齐哈尔人民广播电台于8月播音;《齐齐哈尔日报》于9月复刊出版。《齐齐哈尔日报》、
齐齐哈尔人民广播电台,根据市委要求,积极宣传大规模经济建设,确保国家重点工程的方针;
宣传农业合作化运动;宣传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
为适应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根据《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要求,发展有
线广播。富拉尔基区、昂昂溪区、北关区、铁东区、永定区,先后创办广播站,连接城乡,扩
大广播宣传阵地。50年代后期,中央直属各大企业先后创办企业报,宣传国家方针、政策、企
业生产建设成就,经营管理,先进、模范人物事迹,激发职工劳动热情,发挥了鼓动作用。为
繁荣文学艺术创作,齐齐哈尔市文学艺术工作者协会于1957年创办综合性期刊《嫩江文艺》,
宣传党的文艺方针,并通过刊发文艺作品,培养大批青年文学作者。

1959年2月《齐齐哈尔日报》停刊。中共嫩江地委在其基础上创办《嫩江日报》。宣传报
道范围除齐齐哈尔市外,还有嫩江等12个县。为扩大宣传阵地,适应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
要,1960年1月齐齐哈尔人民电视台试播成功。“大跃进”期间,报纸、广播围绕党的中心工
作,宣传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宣传工农群众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开展
技术革新,技术革命;宣传自立更生、艰苦奋斗、团结一致,战胜困难的革命传统精神。同时
也宣传了脱离实际,急于求成的思想,助长了“共产风”、“浮夸风”、“瞎指挥风”。特别
是大张旗鼓地宣传“全民大炼钢铁”、“全民大办工业”“农业大放卫星”,给发展国民经济
造成一定的损失,给人民生活带来一定的困难。1964年1月,市委决定《齐齐哈尔日报》复刊,
担负齐齐哈尔市的宣传报道任务;《嫩江日报》担负嫩江地区的宣传报道任务。1962年5月,
贯彻中共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齐齐哈尔电视台停办。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齐齐哈尔日报》、齐齐哈尔人民广播电台、《嫩江日
报》,在“左”的思想影响下,大量宣传“革命无罪、造反有理”,“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对运动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67年初,《齐齐哈尔日报》、齐
齐哈尔人民广播电台、《嫩江日报》,被内外联合的“造反派”夺权,各自建立夺权接管委员
会,掌握“新生”的《新齐齐哈尔报》、《嫩江日报》、齐齐哈尔人民广播电台等宣传舆论阵
地。一些“造反组织”办的小报相继出刊,大量刊登小道消息,散布怀疑一切的观点,鼓吹派
性斗争,在市内外广为流传。报纸、广播在市、地革委会的部署下,一方面宣传“抓革命、促
生产”,一方面“开展革命大批判”,紧跟“两报一刊”(即《人民日报》、《解放军报》、
《红旗》杂志),批判“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批判“修正主义路线”,鼓吹派性斗争。
为扩大宣传舆论阵地,1970年5月重建齐齐哈尔电视台。1974年始,报纸、广播、电视深入进
行“批林批孔”,开展所谓“批儒研法”宣传。报纸、广播发表市一中两个中学生来信,揭开
教育战线“反回潮倒退”的序幕,给人们的思想认识造成严重混乱。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齐齐哈尔日报》、
《嫩江日报》、齐齐哈尔人民广播电台、齐齐哈尔电视台,根据中共中央的部署和中共齐齐哈
尔市委、嫩江地委的要求,进行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宣传,肃清其流毒。1978年12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报纸、广播、电视不断宣传“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拨乱反正”起到很大作用。1980年始,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新
闻出版业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齐齐哈尔公安》、《齐齐哈尔科技报》、《电视报》、
《计划生育报》、《信息报》、《齐齐哈尔轻工学院学报》、《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
《齐齐哈尔教育学院学报》、《龙沙文学》、《齐齐哈尔社联通讯》、《齐齐哈尔档案》、
《齐齐哈尔史志》等报纸、杂志创刊。1985年1月,《嫩江日报》停刊,机构人员并入《齐齐
哈尔日报》。《齐齐哈尔日报》、齐齐哈尔人民广播电台、齐齐哈尔电视台,报道范围扩大到
市属11个县。同年7月,创刊《齐齐哈尔晚报》,以适应多层次读者的需要。报纸、广播、电
视、期刊,大力宣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宣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宣传城市经济体制改
革,收到良好效果。截止1985年末,齐齐哈尔市报刊编辑部、广播电视台站、记者站共计48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