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出版
期刊出版
清末民初,黑龙江省警察、实业、财政、民政、教育等行政厅局在齐齐哈尔出版《黑龙江
警察杂志》、《黑龙江实业公报》、《黑龙江财政月刊》、《市警汇报》等10多种专业性期刊。
主要发行到各厅局所辖机构,发行量较校各期刊均成立编辑部(处),主编为专职,编辑人员主
要由科员兼任,学校所办刊物均为兼职编辑。1928~1931年,省城齐齐哈尔陆续出版《教育通
报》、《农矿月刊》、《黑龙江月刊》、《民众月刊》、《省一中月刊》、《塞光》等月刊主
要发行到省城各厅局所辖机构及所辖各县。
沦陷期间,日伪当局控制言论出版自由,各类期刊大量减少。主要出版日文刊物,如伪满
齐齐哈尔市公署主办的《政府公报》、伪满齐齐哈尔商工公会主办的《齐齐哈尔商工月报》等,
其编辑人员均为日本人。
新中国成立后,齐齐哈尔市创办的各类期刊日益增多,期刊编辑人员日趋专业化。期刊主
管部门及编辑人员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
向,努力办好刊物。多数期刊设立编辑委员会,除主要编辑人员参加外,还聘请本部门或社会
各界的学者参与,研究决定办刊重大事宜,并定期征集读者意见,不断提高刊物质量。1957~
1985年,先后出版的期刊有《嫩江文艺》、《龙沙文学》、《齐齐哈尔社联通讯》、《齐齐哈
尔演唱》、《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学报》、《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齐齐哈尔史志》、
《齐齐哈尔档案》、《齐齐哈尔医学专科学校学报》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期刊14
种。
黑龙江警察杂志 《黑龙江警察杂志》由黑龙江省警务处主办,于1915年8月创刊。刊载
图画、论说、译著、学说、命令、法规、公牍、专件、纪事、杂录。每月出两期,每期印发
300册。撰稿人除本社编辑人员外,警务处及警察人员均负有采访投稿义务,其它各行政机关
人员及与警务有关者,亦准署名投稿,采择登录。《黑龙江警察杂志》发行对象为警察厅、所、
分所、各派出所及各县警察局,收费订阅,由警务处分派。不足部分由警务处筹拨。1918年2
月停刊。
黑龙江实业公报 《黑龙江实业公报》由黑龙江省实业厅主办,于1919年8月创刊。实业
厅内设编辑处,由厅长派1名科长兼任编辑主任,负责编辑工作。另有科员兼任编辑,负责搜
集资料、撰译文件。由办事员负责出版发行工作。《实业公报》刊载公牍、法规、报告、译著、
选录、纪事六类。稿件由厅内工作人员撰写,少量选用投稿。每月1期,每期发行300册。后因
实业厅撤销而停刊。
黑龙江省教育公报 《黑龙江省教育公报》由黑龙江省教育厅主办,于1923年7月创刊。
以刊登教育行政事宜和各种教育学术研究,增长学识经验为宗旨。内容有命令、公牍、统计、
调查、研究、附录。教育厅内设编辑部和发行部,编辑由厅内指派。每月一期,发行省内各学
校及教育机关。同时设有代售所,向各界销售。
黑龙江财政月刊 《黑龙江财政月刊》原为《财政月刊》,由省财政厅设编辑处于1925年
创刊。《黑龙江财政月刊》“以实行财政公开,登载办成事实与各项计划并灌输所属征收官吏
财政知识为宗旨”。每月1期。内容为:凡有关财政国令、部令、省令,与厅内一切训令、指
令;凡有关财政方面的中央通行法规与省内单行章程;关于赋税、会计、金融、杂项公牍;报
告统计;著译、论说、选论、译述;记载、布告、广告、通告;关于财政方面一切提案、建议
案、工作计划、报告书;中外财政经济重要消息与厅内一切会议记录。编辑处设主任1人,由
厅长派秘书兼任,编辑在主任科员中选用。每期刊物发送省政府及委员、各厅、处、局,省各
财政机关。所需经费以刊物售价收入为主,不足部分由财政厅予以补助。1931年“九一八”事
变后停刊。
市警汇报 《市警汇报》由黑龙江省会警察厅、省会市政公所合办,于1928年7月出版。
办刊宗旨“为灌输市警知识及督促市警两政”。主要刊登论说、法令、约章、规则、公牍、通
告、来件、杂俎,并辟有相应栏目。凡属市政公安两局职员官警均可自由投稿。每月出3期,
每期100册。刊物除发送省内军政官署及所属各机关外,并向奉天(今辽宁省)、吉林、营口、
安东(今丹东)等省市警察厅和市政机关赠送。刊物编辑处设专职总编辑1人,由4个科长兼任编
辑。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停刊。
黑龙江农林季刊 《黑龙江农林季刊》由黑龙江省农矿厅所属省立农林试验场主办,于
1929年4月创刊。刊物以推广农林建设以利民生为宗旨,每季1期。同年6月并入新创办的《农
矿月刊》,每期发行295册。由省农矿厅发送省属各县实业局、农会及教育局。
黑龙江民政月刊 《黑龙江民政月刊》由黑龙江省民政厅主办,于1930年12月创刊。该刊
申明“黑龙江省僻处边陲,民智闭塞,当此训政时期,凡为庶务立待进行;尤须提纲挈领勤加
指导,并应因地制宜共谋建设,使庶政公诸舆论”。刊物专载全省民政进行各项事宜及一切法
令章程、工作计划。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停刊。
铎 声 《铎声》由齐齐哈尔天主堂主办,于1937年1月创刊。半月1期。刊物宣传天主教
教义,在宗教界及天主堂所办的华北中学师生中征稿和发行。刊物出版后,遭到日伪当局百般
刁难,不久被迫停刊。
齐齐哈尔商工月报 《齐齐哈尔商工月报》由伪满齐齐哈尔商工公会主办,于1938年9月
创刊。是以反映、调查、研究齐齐哈尔经济情况为内容的日文月刊。其中少数文章和日伪有关
经济方面的政策、规定或法令在日文后附有中文译文。32开本,每期40~60页。以“非卖品”
的形式发送。刊物有《请示》、《调查及资料》、《齐齐哈尔经济情况》、《经济汇报》、
《杂录》、《经济日志》、《新书推荐》、《主要法令》等栏目。《请示》栏中载有地方关于
工商业中请求设置、解决的事项。《调查及资料》栏里所涉及的方面和问题极为广泛,载有
《关于克山农事合作社购销部的调查》、《关于贩卖的调查》、《农产品交易状况》、《营业
分布调查》等。《杂录》栏里载有《齐铁管内大豆检查结果》、《纸烟销售额》、《山货上市
数量》、《屠宰数量》等。《杂记》栏载商工会例次会议的时间、人员、议决事项,都详加记
载。《齐齐哈尔经济情况》栏目,详尽地记述1935年以前齐齐哈尔的历史、地理、铁路、公路、
水运、农产、水产、山产、工业(大量是手工业)、商业、金融、机关单位、公共设施等各方面、
各行业的统计资料。1945年8月随日本帝国主义投降而停刊。
嫩江文艺 《嫩江文艺》由齐齐哈尔市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主办,于1957年9月创刊的
综合性文艺月刊。16开本,每期约10万字。每期印数800~1000册,后增至2500册。办刊宗旨
是为工农兵服务,为政治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以歌颂工农兵新生活为主,并适当地批
判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及违反为工农兵服务的言论和作品。同时,以培养和提高全市工农兵作者
写作水平为主要任务。刊物用较多篇幅发表全市工农兵作者的作品,还有全国各地的业余作者
的作品,有些作者经过编辑的帮助,成为省和全国较有成就的作家、诗人和画家。
《嫩江文艺》所发作品以阅读作品为主兼顾演唱作品,有诗歌、小说、散文、评论、戏剧、
曲艺、音乐、美术、摄影、书法等。所设栏目有《红旗飘》、《齐齐哈尔民歌选》、《工地诗
抄》、《枪杆诗选》、《赛诗会》、《诗传单》、《激流篇》、《小小说专辑》、《英雄谱》、
《杂文小集》、《文艺短评》、《读者论坛》、《演唱材料》、《百花坛》等。为培养和提高
初学写作的作者水平,设有《习作之页》栏目,并由专人对习作加以评点。1959年,组织“庆
祝建国十周年征文”活动,刊物在读者中影响进一步扩大。此后,为配合政治活动,将短诗印
成《诗传单》单页,夹在刊物中发送;对优秀美术作品印成单幅插在刊物中发送。1961年4月,
因印刷纸张短缺,《嫩江文艺》停刊。共发行41期。
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学报 《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学报》由东北重型机械学院主办,公开向国
内外发行,于1963年创刊,每季出1期,16开本,每册96页,每期印数为1000册,由邮局发行。
读者主要是重型机械专业的科研部门、教学人员和工厂科技人员。《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学报》
由18人组成的编委会领导编辑出版工作。副院长任主编。编辑部有专职编辑5人。学报所需经费
除按定价售出收回一部分外,不足部分由学院补贴。
齐齐哈尔演唱 齐齐哈尔市群众艺术馆于1971年创办《群众文艺》,由群众艺术馆创作人
员负责组稿、编辑、出版发行。1973年改名为《群众艺术》,1980年改名为《齐齐哈尔演唱》。
《齐齐哈尔演唱》以刊登市内作者的各类演唱作品为主,并少量登载文学和其他作品,内容大
都是为基层单位的文艺演出队和文艺爱好者提供排演的节目脚本,并为市内业余作者提供发表
习作的园地。
《齐齐哈尔演唱》为16开本,不定期出版,每年出刊3、4期,内部发行。主要读者为群众
文艺爱好者和各大工矿企业群众文艺馆站的文艺工作者。每期印行1500~3000册。所设栏目
有《戏剧曲艺》、《故事》、《龙沙新歌》、《文学园地》、《文化窗口》、《评论辅导》、
《文化简讯》等。1985年开始减少演唱材料的篇幅,增设阅读类的《嫩滨传奇》、《民间传说》、
《卜奎风物》、《人物春秋》等栏目。刊物封二、封三刊登美术和摄影作品。
《齐齐哈尔演唱》为读者提供了具有齐齐哈尔地方特色的阅读、欣赏作品。如刊载重要历
史人物寿山、程德全、林传甲、朱庆澜等人传略;介绍齐齐哈尔名胜、典故为内容的《关帝庙
旧话》、《风刮卜奎的传说》、《卜奎城》,反映达斡尔族民间故事和具有乡土气息的通俗小
说《邓剑娥传奇》、《报馆春秋》。
刊物所需经费由艺术馆行政经费补贴。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于1972年创办学报《齐师院》,1973年更名为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设专职编辑1人,不定期出版,属内部交流刊物。1977年8月,成立学
报编辑室,设副主任1人,编辑3人。学报更名为《齐齐哈尔师院学报》,为季刊,由黑龙江省
出版局批准内部发行。1982年6月更名为《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经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
部批准为省级学术理论刊物,在国内公开发行。后经黑龙江省出版局批准,在国内外公开发行,
并由季刊改为双月刊。学报宗旨是反映、交流师范教学、科研成果。主要刊登哲学、政治学、
经济学、历史学、文艺学、语言学、教育学等学科的学术论文,并另辟有《美学论丛》、《教
育学探索》等栏目。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为16开本,每期104页,单月出版,每期印发2500册,通过邮
局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公司向国内外发行。学报自公开发行以来,国内知名学者经常为该刊撰
稿,内容不断充实,质量逐步提高。1983~1985年,刊物发表文章有120余篇被中国人民大学
报刊资料选汇全文复印;有52篇被《新华文摘》摘编及列入目录;有57篇获黑龙江省及齐齐哈
尔市科研成果奖。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设有编辑部,有8名专职人员。编辑人员中副编审3人,编辑2
人,助理编辑2人。学报经费不足部分由学院补贴。
齐齐哈尔社联通讯 《齐齐哈尔社联通讯》由齐齐哈尔市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主办。1979
年创刊,每季1期,内部发行。办刊宗旨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方针,理论联系实际,积极研究探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繁
荣社会科学事业,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刊物的主要内容是发表理论工作者的各类社会科学的
研究成果,传递社会科学界的理论动态和信息。刊物的主要栏目有《专论》、《新论》、《青
年坛》、《振兴齐齐哈尔》、《研究与探讨》、《调查报告》、《情况与建设》、《工作研究》、
《地方史》、《地方民族史》、《新学科介绍》、《思想理论动态》以及《社联工作》、《学
会活动》、《学习参考》、《信息、文摘、资料》等。《齐齐哈尔社联通讯》为16开本,每期
64页,印2000册。主要读者为全市社会科学学会会员及机关、事业、企业理论研究人员,并与
全国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团体、学校交流。作者主要是齐齐哈尔市高等院校教学、科研人员,
机关、企事业单位中从事社会科学理论研究人员,以及各基层单位领导干部。
《齐齐哈尔社联通讯》由市社科联主席、副主席及市内社会科学理论界的知名人士12人组
成编辑委员会。编委会决定办刊的方针、宗旨,审批编辑计划及其它有关办刊的各项重大问题。
编委会设主编1人,副主编1人,专职编辑若干人。
《齐齐哈尔社联通讯》自创办以来,发表过一些质量较高的理论文章,其中有些为国内一
些重要报刊转发、摘发和介绍。《齐齐哈尔社会科学》是齐齐哈尔市社联于1985年创办的,为
《齐齐哈尔社联通讯》的学术版,专发理论文章。《齐齐哈尔社会科学》第二期刊载胡绍增撰
写的《关于开展横向经济学研究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横向经济发展战略的几个问题》文章先
被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学会主办的《学术交流》转发,后被上海《文艺报》摘要介绍。《齐齐哈
尔社联通讯》第三期蓝宇的《对国际共运若干问题的再认识》一文中,对布哈林的评介部分被
《光明日报》文摘版《理论园地》给以介绍。
龙沙文学 《龙沙文学》由齐齐哈尔市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主办,1980年创刊,年出版
4期。全国发行。《龙沙文学》坚持党的文艺方向,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立足本地、面向全国,把培养、扶植青年作者,为读者提供有益的精神食粮,繁荣社会主义文
艺作为主要任务。在选发各类作品中,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注重选登反映现
实生活,塑造新人形象,具有时代风貌的作品,做到作品的题材、体裁、风格的创新和多样化。
《龙沙文学》以较大篇幅发表反映当代青年生活的小说,适当发表优秀诗歌、散文、报告
文学,并发表结合实际、言之有物的文艺理论文章和针对创作中的问题进行辅导的短文。此外,
每期还刊登有一定艺术性和思想性的美术、摄影和书法作品。所设栏目有《龙沙诗会》、《处
女作点评》、《我的第一篇作品是怎样产生的》、《作家谈创作》、《名著欣赏》等。还辟有
《读者·作者·编者》专栏,以沟通三者间的联系,并不定期向读者发出征求意见和读者推荐
优秀作品专页,以提高刊物质量。
《龙沙文学》在培养青年文学作者方面起了积极作用,在发表过处女作的青年作者中,被
中国作家协会黑龙江分会吸收为会员的有17人。随着刊物质量提高,国内一些知名作家、诗人、
评论家,如萧军、刘绍棠、浩然、蒋子龙、田间、梁上泉等人都在《龙沙文学》发表过作品。
《龙沙文学》创刊初期,每期发行300~800册。1981年公开发行后,每期印数增至
1000~1500册。1983年后,达到3500册。经费不足部分由市财政拨款补贴。
1985年,《龙沙文学》改名为《青年文学家》,文学月刊。立足全市,面向全国。以发表
新人新作为主,大力培养青年作者。刊载作品有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戏曲、文艺评
论等。《青年文学家》执行编辑部主任负责制,并聘请当代著名作家严文井、冯骥才、李准、
鲁琪、方行为顾问。《青年文学家》国内外发行,期发行量近10万份。
齐齐哈尔史志 《齐齐哈尔史志》,1982年创刊,初名《齐齐哈尔史志通讯》,由齐齐哈
尔市志编审委员会办公室主办,不定期出版,为内部刊物。担负全市地方志、部门志编纂工作
指导和业务指导任务。设《领导讲话》、《工作安排》、《转载文章》、《会议简讯》、《修
志动态》、《方志知识》、《史志研究》、《情况介绍》等8个栏目。到1983年,出刊6期,发
表文章57篇,约22万字,其中理论文章17篇。
1984年起,《齐齐哈尔市志通讯》改名为《齐齐哈尔史志》,仍为不定期出版。由齐齐哈
尔市志编审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共齐齐哈尔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小组办公室共同主办。其主要任务
是刊载对史志工作有指导性的文章、讲话和地方史志资料,报道编修方志和党史资料征集工作
动态,交流编史修志经验,介绍有关方志学的基本知识等。至1985年,共出刊11期,约66万字,
发文章161篇,其中理论研究文章33篇,地方史料34篇。
《齐齐哈尔史志》每期印数500册,大部分发送市区及各县修志单位,同时赠阅全国近60
个省市地方志办。《齐齐哈尔史志》在联系全市广大修志工作者、传播方志知识、交流工作经
验、积累地方史料等方面发挥了作用,推动了全市地方志工的开展。
齐齐哈尔档案 1982年3月,齐齐哈尔市档案馆创办《档案资料报导》,为不定期刊物,
内部发行。宗旨是以公布齐齐哈尔市档案馆馆藏为主,兼发与地方历史有关的沿革、大事记、
人物传记以及馆藏的日文资料的翻译等。每期约4万字,印数500册,主要发送齐齐哈尔市所属
县、团级机关。《档案资料报导》设有编辑部,有专职编辑2人,兼职编辑5人。
1984年2月,在《档案资料报导》的基础上,对刊物内容及栏目加以调整,更名为《齐齐
哈尔档案》,成立编委会,对刊物全面领导。主要读者是齐齐哈尔市直属机关、大专院校和工
厂企业中的档案工作人员。1985年实行市管县体制,《齐齐哈尔档案》发行扩大到11个县的有
关单位。创刊至1985年共发行11期。
齐齐哈尔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齐齐哈尔医科专科学校于1984年4月出版《齐齐哈尔医学专
科学校学报》。学报是以反映学校教学、科研为主的综合性医学科技季刊。16开本,每期50页,
内容刊载学校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研究的新成果、疾病防治经验及国内外有关医学发展的新
动态、新信息,同时反映医学教育方面的新经验。栏目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教
学研究》、《综述讲座》、《调查报告》等。主要读者是学校师生、医护人员,每期发行1000
份。
《齐齐哈尔医学专科学校学报》设立编辑部,有专职编辑3人。其中副编审1人,编辑和助
理编辑各1人。
《学报》刊载的文章、论著,有些学术价值很高,受到好评和奖励。1984年第5卷第1期
《两例血红蛋白G Goushatta及其一级结构》一文,作为国家卫生部课题研究的一部分,获卫
生部1985年甲级成果奖。1984年第5卷第2期《三硝基甲苯作业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姊妹染色单
体互换的研究》一文,在1984年上海召开的国际学术讨论会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