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下序
佛 教
章下序
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齐齐哈尔城内已有佛教庵刹。清乾隆年间,佛教观音庵有比丘尼
(即女僧人,俗称尼姑)主持教务。嘉庆年间,佛教活动场所有5、6处,僧尼多是被清廷发遣到
齐齐哈尔的负刑人犯。在寺庙内供奉大势至、如来等佛像。每个佛教寺庙都有自己的庙会期。
庙会期间,除有佛事活动外,还有贸易、娱乐等活动。光绪三十二年(1906),仓西公园(今龙
沙公园)内关帝庙由比丘(即男僧人,俗称和尚)任住持,从事佛教活动。
1921年,城隍庙、关帝庙等庙宇均由比丘任住持,进行佛教活动。此外,中心慈善会也不
定期举办佛教活动。1927年,吴俊升等地方政府官员、社会名人等50余人,募捐建筑天齐庙
(又称龙华寺)。1932~1935年,城区佛教有禅宗、净土宗、天台宗等宗派,还有日本佛教的真
言宗、日莲宗等宗派。1943年5月,齐齐哈尔市第一座十方丛林式佛教寺院大乘寺建成并开光,
驻寺僧众数居齐齐哈尔市各佛教寺庙之首,参加该寺庙会人数每次均超过万人。1947年时,全
市有佛教寺庙32个(其中日本人佛教寺庙8个),有佛教活动的寺庙16个,僧尼122人。同年,僧
尼大部分还俗,并参加社会工作,也有的离开齐齐哈尔市去外地佛教寺庙。各寺庙内的宗教活
动停止,场所改做他用。
1956年,齐齐哈尔市恢复3处佛教寺庵,均由尼僧主持活动。1963年后,这3处寺庵的佛教
活动又停止,场所改做它用。直至1985年底,市区没有佛教活动场所和佛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