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卜奎清真寺

卜奎清真寺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来自山东、河北一带的回族穆斯林,在卜奎村西南里许,建成几
间草木结构的清真寺。康熙三十九年(1700),齐齐哈尔建城后,清真寺扩建。嘉庆年间,重修
清真寺礼拜殿。咸丰元年(1851),清真寺在齐齐哈尔、瑷珲、三姓(今依兰县)的回族穆斯林中
“写钱粮”,筹备维修清真寺。咸丰二年(1852),齐齐哈尔信仰伊斯兰教“哲合林耶”教派的
穆斯林,聚资在清真寺西侧建立一座清真寺,时称清真西寺。该寺由“哲合林耶”教派的穆斯
林管理,并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原清真寺被称为清真东寺,由信仰“格底木”教派的穆斯林管
理,并作为其宗教活动场所。光绪十九年(1893),重修东寺的朝殿(即大殿)。光绪二十年(1894),
西寺的大殿及窑殿进行维修。光绪二十三年(1897),再次重修东寺。光绪三十年至三十二年
(1904~1906),清真东、西寺分别由回籍东、西牌头管理。清真西寺的各项经费来源,除穆斯
林“乜贴”(施舍或捐赠财物)外,阿訇日常饮食供给以在信仰“哲合林耶”教派的穆斯林中派
饭方式解决;清真东寺部分经费采用“月费”(按月收取货币“乜贴”)的形式解决。

1924年,清真东寺乡老在东院建成砖木结构的清真女寺,成为齐齐哈尔唯一的女性穆斯林
宗教活动场所。1925年10月,黑龙江省会回族共治会成立,负责管理清真东寺、女寺的寺务。
1932年5月,黑龙江省城清真董事会成立,负责管理清真东寺、女寺的财产、寺务、夫役、教
长延聘、阿文学校(即经堂教育)等事项。1942年,清真女寺在西寺西50米处新建民宅式青砖小
瓦房,占地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1平方米,独立成院,内设礼拜殿、沐浴室、教长室。同年,
清真东寺门楼两侧木栅栏改为铁栅栏。日本侵占齐齐哈尔时期,伪满齐齐哈尔市公署以“支援
圣战”为由,欲强行拆下东寺窑殿的铜葫芦宝顶做炮弹,遭到广大穆斯林强烈反对,铜葫芦宝
顶得以保存下来。

1946年8月,市内500余名回民集会,决定取消清真董事会,成立齐齐哈尔市回民自治联合
会(后更名为市回民联合会,简称回联)。清真东、西、女寺的各项寺务由回联管理。1958年,
在宗教制度改革运动中,清真东、西、女三寺合并,称齐齐哈尔市清真寺。穆斯林的宗教活动
统一在原清真东寺内进行,西寺、女寺内的宗教活动停止。1964年4月,回联解体。5月,齐齐
哈尔市清真寺民主管理委员会成立(简称清真寺管委会),负责清真寺事务。

“文化大革命”初,“红卫兵”在“横扫四旧”时进驻清真寺,正常的宗教活动被迫停止。
寺内悬挂的光绪皇帝御批的“急公好义”匾、杭州将军共镗赠的“默捻国诹”匾,以及寺内保
存的阿拉伯文、波斯文、汉文伊斯兰教经典文献资料,均被毁掉。此后,到1980年3月,清真寺
先后被6个非宗教团体占用。

1980年,省市政府拨款10万元,维修清真寺,当年9月寺内恢复正常的宗教活动。1981年,
齐齐哈尔市清真寺更名为“卜奎清真寺”,仍由清真寺管委会管理。“卜奎清真寺”由相连的
东寺、西寺两部分组成,建筑总面积1966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