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经堂教育

经堂教育




经堂教育是伊斯兰教宗教教育的一种方式。齐齐哈尔伊斯兰教的经堂教育方式有三类:一
是教长或阿訇为穆斯林解答疑问,传授有关伊斯兰教的经典、功课及其他各种知识;二是教长
中阿訇自带“哈里发”;三是开办各级各类阿文学校。齐齐哈尔市解放后,各级各类宗教学校
停办。

带哈里发 伊斯兰教教长或阿訇所培养的学员称为“哈里发”。从清朝至1925年10月,黑
龙江省城回族共治会成立前,带“哈里发”的经堂教育是各清真寺培养教职人员的唯一方式。
“哈里发”有齐齐哈尔的穆斯林,有外地来齐齐哈尔求学的,也有清真寺教长从外地带来的。

1926年至1955年10月,齐齐哈尔只有清真西寺沿用带“哈里发”的方式培养伊斯兰教人才。
1955年10月,4位“哈里发”随朱月坡教长从沈阳来到齐齐哈尔市清真东寺,从此,该寺恢复带
“哈里发”的经堂教育方式,教长为“哈里发”讲授《古兰经》、《来玛尔台》经典。至1957
年,朱月坡教长先后共带9名“哈里发”,最多时有6位“哈里发”同时跟其学习。大“哈里发”
杨福广、杨海涛有时代替授业老师讲课。同年底有4位“哈里发”挂帐子,成为阿訇。1958年
10月清真寺、西、女三寺合并前,各清真寺都有带“哈里发”的经堂教育方式。三寺合并后,
原清真东寺没挂帐子的“哈里发”陆续参加社会工作,带“哈里发”的经堂教育方式停止。1984
年,卜奎清真寺为梅里斯区共和乡永昌村清真寺带“哈里发”1名。“哈里发”学习期间的费用,
均由各清真寺提供,教材由授业老师提供或自带,有的使用清真寺存放的经书。

回文学校 1925年10月,黑龙江省会回族共治会成立后,在清真东寺内创办回文学校,并
制定课程设置、学制、招生以及校规、经费使用等办法。学生毕业时,由清真东寺教工认可。
1932年5月,该校随黑龙江省会回族共治会一起解散。

教义传习所、训练班、经房子 1933年5月,黑龙江省城清真董事会在清真东寺创办清真
教义传习所,在青少年穆斯林中普及伊斯兰教知识。阿訇黄善庭任教义传习所指导师,学员都
是青少年男性穆斯林。课程有《认主学》、礼拜顺序、大净小净的方法,以及穆斯林的行为、
言论准则等,采用指导师面授与答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学制不固定,以学员掌握消化课
程内容为准。学习费用由清真东寺负担。1934年9月,清真董事会又在清真女寺办教义传习所。
女寺教长金懋卿任指导师,学员为女穆斯林。1937年7月,清真女寺内的教义传习所因该寺教
长转任而停办。

1938年2月,教义训练班开学,招收少年男性穆斯林11名。学员主要学习阿拉伯文基础知
识、伊斯兰教常识等。9月,清真董事会给市内600余户穆斯林发去《齐齐哈尔市回教教义通知
书》,宣讲如何礼拜、斋戒等常识,并附《赞圣歌》,宣传教义训练班的办学宗旨。

1943年1月,清真董事会在清真东寺内办回教儿童冬休教义传授班,目的是坚定宗教信仰。
共招收男女学童42名。课程设《回教教义要纲》,由清真东寺教长王敬一授课。结业时,奖励
男女学童各3名。

1937~1945年,清真东寺乡老苍斌泉(又名苍宝儒),在戏园子胡同(今北味斋回族浆子馆
址)自办一所“经房子”,目的是普及伊斯兰教教育。招收40余名回族儿童,学习伊斯兰教常
识性知识。经房子的指导师是散班阿訇王启明,办学经费由苍斌泉筹措。

1946年7月,各类经堂教育方式停止。自此,齐齐哈尔市没有普及教义性质的经堂教育。

阿文小学 1931年,黑龙江省城清真董事会在清真东寺创办阿文小学(只招收男生)。此后,
又在清真女寺办起阿文女子小学(只招收女生),为阿文小学的一部分。学校的章程、招生、经
费、管理等制度,均由清真董事会负责。校长由清真东寺教长担任,只管教学。课程设置有《姆
希玛》、《车哈尔费赛》、《凯合菲》、《乜贴》、《亥贴》、《伊玛尼》,以及阿拉伯文、波
斯文的基础知识。学制4~6年。在校学生的年龄在7~17岁之间。1933年,阿文女子小学因教师
海淑华转任而停课。1934年8月,阿文女子小学再度开学,教师是清真女寺教长金懋卿。1936年,
阿文小学在校生32名,来自北平、河北、吉林、黑龙江、山东、辽宁等省市,同年7月,阿文女
子小学教师金懋卿转任,该校停课。1946年7月,阿文小学停办。此后,全市无此类学校。

阿文中学 1932年3月,黑龙江省城清真董事会在清真东寺创办阿文中学,其宗旨是为阿
文大学输送学员,造就人才。清真董事会负责该校的所有管理事务。学员为17~22岁的男性穆
斯林,学额10名(其中省内2名,外省8名)。学员入校前,一般都要学习伊斯兰教知识4~6年,
具有一定的汉文基础课程设置有《回教哲学》、《波斯文法》、《回教教法》、《阿拉伯文文
法》等,还开设汉语文课。1933~1935年,校长杨悦庆(清真东寺教长),阿文教授沙振海,汉
语文教授马正裕。1935年2月,清真东寺教长赵铭周任校长,马正裕兼教务主任。1937年7月,
校长赵铭周随“伪满洲回教徒日本视察团”赴日本访问。回来后,赵铭周向学生宣传访问日本
及对“七七”事变的感想。同年9月,汉语文授课时数增加,并增设日语为必修课。1946年7月,
阿文中学与清真董事会一同解散。

阿文大学 1932年,黑龙江省城清真董事会在清真东寺创办阿文大学,这是黑龙江省第一
所阿文大学,学制3年,学额6名(市内2名,外地4名)。清真董事会负责该校的一切事务。学生
入学时的年龄在22~24岁之间,入学前都已专修伊斯兰教经典10年左右,汉语文达到高小毕业
水平。课程设置有《圣训》、《伟嗄叶》、《古兰经》、《来玛尔台》以及阿拉伯文、波斯文、
汉语文等。学校对学生的言行举止、衣着打扮等都有具体规定。该校第一任校长是清真东寺教
长杨锐庆,阿文教授(专讲宗教课的)沙振海,汉文教授马正裕。1937年9月,增设《来玛尔台》
及阿拉伯文、波斯文法,汉语文授课时数增加。1939年11月,波斯文课及《来玛尔台》课停授。
1946年7月,该校因清真董事会解散而停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