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布素
清代人物
萨布素
萨布素(1629~1701),属满洲镶黄旗,富察氏,祖籍吉林,生于宁古塔(今宁安县)。萨布
素出身寒微,壮年时任笔帖式。康熙元年(1662),任骁骑校。康熙七年(1668),任佐领,后升
任协领。康熙十七年(1678)八月,升任宁古塔副都统。
当时,俄国觊觎中国东北已久,多次派兵侵扰黑龙江流域,并派哥萨克兵占据尼布楚(今
俄罗斯涅尔琴斯克)、雅克萨(今俄罗斯阿尔巴津,原为索伦部达斡尔族驻地)大肆劫掠。清廷
为了自卫反击,采取备战措施。至康熙二十年(1681),设立驿站,储备粮食,修造船只、战舰,
东北边防全面加强。康熙二十一年(1682),萨布素、巴海奉命率1500名宁古塔兵,赴黑龙江
(今瑷珲)、呼玛尔两地建城,就地驻扎。康熙二十二年(1683)四月,萨布素与巴海上奏称:
“黑龙江、呼玛尔距雅克萨尚远,若驻兵两处,则势分道阻,且过雅克萨有尼布楚等城,罗刹
(清初文献对骚扰黑龙江流域哥萨克兵匪的蔑称)倘水陆运粮增兵救援,更难为计。宜乘其积贮
未备,速行征剿。一俟造船毕,度七月初旬能抵雅克萨,即统兵直薄城下。”康熙命巴海留守
吉林,萨布素和宁古塔副都统瓦礼祜领兵前往雅克萨观察形势,再奏请酌行。同年十月,萨布
素升任首任黑龙江将军。
萨布素受命收复雅克萨后,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七月上疏朝廷,请求暂停攻剿,待来年
四月进兵。康熙斥责其“坐失机宜”,萨布素当即以失误军机请罪。康熙念他正在领兵进剿,
命令兵部待战后定罪。康熙二十四年(1685)正月,萨布素奏称“我兵四月抄水陆并进雅克萨城。
倘难攻取,则刈其田禾。”康熙即命都统彭春、副都统郎谈、銮仪使林兴珠、投诚的台湾人左
都督何佑分率八旗、绿营(因使用绿旗,故名。与八旗同为常备兵)兵丁及藤牌兵赴黑龙江,增
援萨布素。五月,彭春等抵达雅克萨,先用满、蒙、俄3种文字写成最后通牒俄军,遭到拒绝。
于是,清军布列战舰,在雅克萨城外南北处架设“神威无敌将军”炮,并在城下堆积柴木,故
作要火攻之状。城中敌军十分惊恐,俄军将领托尔布津被迫乞降。萨布素、彭春接受投降,命
俄军撤离雅克萨城,随即将城寨焚毁后回师瑷珲。捷报传到朝廷,康熙谕议政王大臣:“大兵
迅速征行,破十年盘据之罗刹,于数日之间获雅克萨城,克奏厥绩。萨布素向来逗留不进兵之
罪,概从宽免。”不久,俄军又卷土重来,复占雅克萨并筑城挖壕,以图长期据守。康熙二十
五年(1686)春,萨布素奉旨进剿俄军,再次收复雅克萨。下令驻扎墨尔根(今嫩江县)清军速修
船舰,统领宁古塔等处兵丁赴黑龙江城。七月,清军包围雅克萨城,环城东南北三面掘壕筑垒,
壕外设置木桩鹿角,分派军队防守。城西隔江设一支军队,将战船停泊在东西两岸,阻击尼布
楚增援敌军。被围团俄军负隅顽抗,终因无援缺粮,屡战屡败,俄将托尔布津也中弹负伤而死。
俄方至此才遣使求和,同意进行谈判解决边界问题。清廷接受俄国请求,即令萨布素撤围,列
舰结营,归驻墨尔根。萨布素在收复雅克萨战役中殚精竭虑,建立了卓著的功绩。康熙二十八
年(1689)四月,清廷提出尼布楚为中俄谈判地点。萨布素奉令率1500名黑龙江兵护卫内大臣索
额图等前往与俄使会谈,最后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雅克萨归中国管辖。
康熙三十年(1691)五月,萨布素向康熙密奏东北形势,提出墨尔根至吉林乌拉(今吉林市)
之间的齐齐哈尔,南北距嫩江口与墨尔根各约五百余里,是形势紧要之地,应设置兵防。再加
齐齐哈尔各村达斡尔等群众,也有择地筑城自卫的呼吁。经议政王大臣会议复奏,康熙决定建
齐齐哈尔城,另派副都统衔索伦总管玛布岱监造城池。三十四年(1695),萨布素奏准在墨尔根
两翼各设一学,是黑龙江建学之始。康熙三十五年(1696),清廷派三路军征讨噶尔丹,萨布素
任东路统帅。康熙三十七年(1698)九月,康熙巡视吉林时,认为“萨布素授任以来,为国效力,
训练士卒,平定罗刹,勤劳可嘉”,授予一等轻车都尉世职,并当众赐给御袍纬帽。康熙三十
八年(1699),萨布素将黑龙江将军衙门移驻齐齐哈尔城。
康熙四十年(1701),萨布素因黑龙江连年水灾,屯庄积欠官粮,兵丁户口缺少口粮,遂
“以旧存仓米按丁支放”。为此,犯“谎报兵丁数目,浮支仓谷”罪,按例应斩。康熙命免死
革职。不久,调京授予萨布素散秩大臣职。未几,便去世。《省京通志》载,萨布素任黑龙江
将军十九年,“经理地方事务,谙练明敏,深得军民之心。其平罗刹及兴建黑龙江学,时称有
文武干济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