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玛布岱

玛布岱




玛布岱(生卒年不详),达斡尔族苏都日哈拉人,孟额德之侄。约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初,
由京城侍卫调任黑龙江齐齐哈尔索伦总管。玛布岱办事认真,关心百姓,勇于负责。同年二月,
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命玛布岱派车、牛协助运送造船用桐油等物资。当时达斡尔族群众正在运送
瑷珲(今黑河市)仓所借籽种,人力、运力都很紧张。玛布岱向将军陈说情况,结果免除了派车、
牛运输造船物资的任务。八月,玛布岱又为增加人口的两个佐(即牛录,清代八旗的基层组织)
需要增添设置和久已合编的佐因人口增加需要分设等问题,向理藩院提出申请,均获批准。

康熙二十七年(1688),喀尔喀蒙古与厄鲁特蒙古发生战事,齐齐哈尔周围各族群众受到震
动。玛布岱会同齐齐哈尔佐领和骁骑校等人向理藩院申请:“我等祖、父辈自黑龙江来嫩江归
顺圣主以来,四十余载,逢遇太平,散居六百余里,随意逸乐。今闻厄鲁特、喀尔喀相互征战,
若众巴尔虎等穷寇得知我等诸村散居而肆意侵扰,则欲保妻子,亦非一时之所能收。……据此,
我等情愿披甲(清代八旗兵丁的别称)。于我等住地附近择一形势之地,筑城聚居。”康熙二十
八年(1689)春,噶尔丹叛军在俄军的支持下击败喀尔喀蒙古,有3000余户巴尔虎蒙古人被迫逃
至嫩江流域,而散居在嫩江沿岸的达斡尔群众为避战乱,四处逃散。康熙二十九年(1690),萨
布素和玛布岱据情又向理藩院报告说:“去岁,喀尔喀、巴尔虎等来齐齐哈尔地方之际,索伦、
达斡尔等几经逃散。嗣后倘有此等事宜,则齐齐哈尔周围无城郭,绵延而居者相隔遥远,将难
以收娶保护。据此,除无栖所而游牧之索伦、鄂伦春外,若由齐齐哈尔等诸村达斡尔内酌情选
丁一千名,整编牛录,令其披甲。”玛布岱深知既筑城,即须设置兵防。为此,他呈文理藩院
称:“……今议以达斡尔等披甲,请将我授予一个末职,愿乘年岁尚轻,奋勉效力……。”至
康熙三十年(1691)正月,萨布素进京再次奏陈筑城缘由。五月,又向康熙密奏东北形势,提出
驻防、筑城事项。后经王、大臣会议复奏称:“齐齐哈尔最为紧要形势之地,…… 请于齐齐
哈尔及松花江、嫩江汇合之处驻兵;由齐齐哈尔等诸堙达斡尔内选丁一千名,令其披甲,驻驿
站地方新筑之城;此披甲之人,停纳貂贡。管理索伦总管玛布岱既称‘若以达斡尔等披甲,请
将我授予一末职,愿奋勉效力’等情,相应使玛布岱管此兵丁,驻于新建之城,仍令管束索伦
等可也。”于是,命萨布素与玛布岱“一同详察地方,于嫩江东岸卜奎驿站地方丈量筑城处所,
以达斡尔等人力动工修筑,至种田季节后,宣布来年竣工”。同年七月十九日,兵部行文到达
齐齐哈尔,玛布岱受命任副都统衔索伦总管,监筑齐齐哈尔城,筑城工程随即开始。

康熙三十一年(1692)以后,锡伯族3000丁(其中11300披甲,2000附丁)奉命陆续迁至齐齐
哈尔城。玛布岱在萨布素领导下负责对锡伯族兵丁的安置工作,并遵照清廷决定管教训练这些
兵叮至康熙三十四年(1695),玛布岱将锡伯附丁均安置妥当。

玛布岱从康熙三十年(1691)监筑齐齐哈尔城始,便行使副都统的职权,索伦总管之职由喀
拜担任。康熙三十七年(1698),墨尔根城副都统移驻齐齐哈尔城,玛布岱又任索伦总管并迁往
新治所布特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