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刘凤诰

刘凤诰




刘凤诰(1761~1830),字丞牧,号金门,清江西萍乡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中进士,授
翰林院编修。嘉庆七年(1802)授内阁学士,累官兵部、吏部侍郎,复任高宗实录馆副总裁。嘉
庆十二年(1807)三月,《高宗实录》告成,加太子少保衔,当时是唯一受此殊荣者。不久,出
任浙江学政。嘉庆十三年(1808),因建例代浙江巡抚阮元监临考场,再加“入场违例”等缘由,
于嘉庆十四年(1809)被监察御史弹劾,后解任革职遣戍黑龙江,安置在卜魁(今齐齐哈尔)。

刘凤诰少负异才,以诗文名天下,是一位博学多识的学者。他参加殿试那天,时至垂暮,
殿内光线昏暗,他尚未完卷,监试大臣正欲令他退出,礼部尚书常青见他书法秀劲,便派人给
他点上蜡烛,刘凤诰得以终篇。榜发,名列一甲第三名。因此,刘凤诰终身对常青执弟子礼。
他到戍所后,受到黑龙江将军斌静及佐、校等官员的敬重。嘉庆十七年(1812),斌静请刘凤诰
代撰《钦颁御制南苑大阅诗墨刻谢折》,表至朝廷。嘉庆帝阅毕对近臣说:“此刘凤诰笔也。
其文愈佳于昔,可谓穷苦始工也。”同年,斌静携刘凤诰审办墨尔根“遣犯滋事”案,可见嘉
庆帝和黑龙江将军对他的信任和重视。

刘凤诰诗才极高,出塞后的诗作,更为豪宕奇崛。其中,《秋日望边》、《龙江杂诗》、
《朵颜卫铜印歌》、《黄豆瓣儿曲》、《鹿尾四十韵》、《炕五十韵》、《塞上杂诗》等为其
代表作。如“穹庐遍野白蒙毡,远听驼鸣知有泉。五尺量丁一皮赋,打貂人放雪中眠”,写出
貂贡之酷和猎者的辛苦;“春迟霜早讲田功,沙碛兴屯利不同。侥幸一年糜子熟,樵牛打饼祭
天公”记载边塞的农业生产;“农皇草木枉生材,有卜无医只浪猜。桃帽番僧呵鬼去,茜裙巫
女降神来”,记述民俗和医卜。这些诗篇又均可与《黑龙江外纪》所言相印证。从集杜诗中,
可见他对杜诗研究之深和才华的出众,他以《北征》为题,就集杜诗句成210首。此外,他的
《军城旅夜》8首、《塞上曲效昌谷七歌》、《塞鱼歌》、《放鹰行》、《拟江文通杂体诗,
依其韵》,都是借杜甫之言,吐露自己心曲的佳作。

嘉庆十八年(1813)正月,刘凤诰奉诏获释回籍,又过5年,清廷下诏,授刘凤诰以编修,
到京供职。至道光元年(1821)秋,因病免职,赴扬州就养。道光十年(1830)卒于扬州,享年70
岁。著有《存悔斋集》3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