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俊升
吴俊升
吴俊升(1863~1928),原名兆恩,字秀峰,后改名俊升,字兴权,原籍山东历城。吴家世
代务农,迫于生计,便迁到东北谋生,后在昌图兴隆沟(今辽宁昌图县老城乡长青村兴隆沟)落
户。吴俊升有姐弟妹8人,他在男子中居长。因家贫,七八岁时便给人家放马牧羊,13岁去当
铺做小伙计,由于性情顽劣,不久被辞退。后又随其父贩过马匹。17岁入辽源捕盗营,先后做
伙夫、马夫,20岁编入骑兵。在军中,他作战勇敢,因功提升5次。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
官至奉天后路巡防队统领、候补总兵,与张作霖、冯德麟、马龙潭并称为奉天四大军事重要人
物。辛亥革命爆发,吴俊升受东三省总督赵尔巽之命,与张作霖等联名致电内阁总理大臣袁世
凯,要求勤王,尽忠清廷。
民国建立至1921年,吴俊升参加平息前清肃亲王善耆和蒙古喀刺沁王的满蒙独立活动,以
及科尔沁右翼前旗札萨克图王乌泰叛乱的战事。因功先后任旅长,守备司令官,师长,陆军中
将、洮辽镇守使,陆军上将衔、黑龙江督军兼署黑龙江省长。袁世凯图谋称帝时,他与张作霖
等共上《变更国体请愿书》,得封二等男爵。在讨袁运动中,他又与张作霖联手驱逐了亲袁的
奉天将军段芝贵。当黑龙江发生许兰洲与巴英额、英顺军事对峙时,他受命率军至齐齐哈尔,
实行武力调停。接着又与孙烈臣夹攻吉林,辅佐张作霖当上“东北王”。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吴俊升被任为奉军后方警备。奉军战败后,北京政府企图
分裂奉军,任吴为奉天督军,为吴拒绝。后张作霖宣布东三省独立,实行自治,任吴俊升为东
北保安副司令及黑龙江保安司令。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吴俊升任奉军第五军军长,
在热河配合第二军作战。战后,受命督办黑龙江军务善后事宜。1925年初,任善后会议委员,
不久兼任东北陆军第十八师师长。同年11月,奉军将领郭松龄在滦州举兵反张,率军逼近奉天。
张作霖急召吴俊升到奉议事,委其为讨逆军总司令。吴俊升在巨流河召开军前会议,在作战部
署停当后,随即亲率骑兵直奔郭军司令部驻地白旗堡,先烧了郭军军械弹药、粮秣仓库,使郭
军力穷势绌而溃败。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誓师北伐。奉军入关,吴俊升等拥戴张作霖为安国
军总司令。1927年,张作霖自任陆海军大元帅,任吴俊升为第六军团的军团长,晋升为陆军上
将,授兴威将军。1928年5月,奉军为北伐军所败,张作霖撤军出关。6月3日,张乘专车离京,
吴俊升闻讯远迎至山海关,二人同乘一节车厢回奉天。4日清晨,行至皇姑屯附近,触发了日本
关东军预埋炸药,车厢被炸毁,吴俊升被铁路道钉穿入脑部,当即丧命,时年65岁。
吴俊升为人粗鲁。幼年嘴冻伤后,说话吐字不清,被人戏称“吴大舌头”。他貌似憨庸,
而心实狡黠。当他成为奉系骨干、掌握兵权后,便大施“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手段。在直
奉战争中,他为支付巨额军费,不顾损害人民利益,竟动用省内大部财力,又指令黑龙江省广
信公司增发纸币,造成地方货币贬值,使地方经济受到很大影响。
吴俊升为保持奉系军阀对东北的统治,对各地人民的反抗斗争进行镇压,同时对一些影响
局势的事端也断然扼杀。1922年冬,驻海拉尔混成二旅步兵团两连士兵因不满长官克扣军饷,
愤而携械离队。吴俊升闻知,立即亲赴海拉尔,好言相劝召回离队者,并答应补发欠饷、惩处
有关人员,又以马上换防回省城休整为由,使离队士兵满心欢喜地随他登车。行至五福站,吴
俊升突然命两连士兵下车听他训话。士兵们正在整队时,猛遭车上预伏射手袭击,士兵们方知
中吴毒计,幸免者仅数人。闻者无不唾骂吴之诡诈凶残。1923年,吴俊升收编了数百名土匪,
后因匪首们争夺职位和土匪们行为不轨,吴便佯称开会,将匪首骗至督军公署,刚就座即被捆
缚,随即全部枪决。同时派兵将驻在南大营的收编匪徒包围,用机枪全部击毙。1928年,通化、
临江等10多个县农民组织大刀会,吴俊升调集兵力围剿,在诱杀了大刀会领导者张树声和尹老
道后,又戳杀了3500多名大刀会成员和农民。但他对日本人却是毕恭毕敬,不遗余力宣嘲中日
亲善”。1928年,一日本军火商被杀,他用1.5万元悬赏缉捕凶手,还宣称如由军人捉得,则
予提拔升级,以换取日本人对他的好感。
吴俊升平生嗜好很多,最突出的是爱马,据称他有良马3000余匹。每日清晨,他必到马厩
看马。有客人至,只要提及马,他便勃然兴起,总要邀客人一同去看马,偶尔也当众跨马骑一
趟,这是他生活中最大的乐趣。他还酷爱枪支、刀剑,每遇珍品便不惜重金购置。另外,他还
十分喜爱女色,有妻妾四房。他曾恬然大书“自古名将爱良马,从来美人属英雄”的联语。其
它的喜好则莫过于养猴和狗这些宠物。
吴俊升利用权势在郑家屯、通辽、洮南、齐齐哈尔等地占有27万余垧土地和众多房产,出
租房屋不下万余间,在大连购置了别墅。他还独资或合资经营杂货店、钱庄、烧锅、粮栈、电
影院和电灯厂,在银行存有巨款及大量珠宝。他曾颇为自负地表示不让张作霖为东北的首富。
吴俊升死后,于1929年8月葬于昌图县兴隆沟五龙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