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中和
于中和
于中和(1902~1941),字晓天。祖籍山东,后迁到黑龙江省泰来县腰牌乡(今和平乡)居住。
1923年,于中和毕业于黑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校期间,品学兼优,深受师长器重。
在校长王宾章等教导下,萌生了反帝、反封建、反军阀,救国救民的思想。毕业后,留用为师
范附小第一部教师,后到巴彦县小学当教师。他在辽、吉、黑三省文官考试中,名列第一名,
分配到京奉铁路天津站工作。在津期间,兼任天津《东方时报》编辑,后转到沈阳任《商务日
报》编辑,兼兴权中学教师。他以报纸和学校为阵地,宣传民主革命思想。1928年末,东北易
帜,返回故里,被推举为泰来县教育局局长。他改私塾为官办,培训师资,提高教学质量。同
时还改建、修缮校舍,添置教学器材,受到群众称许。1931年4月,国民党黑龙江党部在齐齐
哈尔成立,于中和被任命为省党部宣传科主任。任职期间,他经常举办讲演,揭露日本帝国主
义侵略中国罪行,号召人民起来抵抗日本侵略者,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11月初,日军进逼齐齐哈尔。黑龙江省骑兵总指挥、黑河警备司
令马占山受命任黑龙江省代主席,到齐齐哈尔主持政局。当时,全省一些士绅主降者多,省议
会议长李荫堂、省政府委员赵仲仁力主言和,于中和则力主抗战,他义正辞严地说:“试看辽、
吉两省没有抵抗,成千上万的百姓正在遭受日军屠杀,财产损失更难以数字计算。况且天下兴
亡,匹夫有责,民族战争,义无反顾,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今日之事是讨论如何抗战,并
非讨论如何投降。谁再言和即是汉奸,必自绝于人民。”使主和者哑口无言。这时,齐齐哈尔
和全省人民群众抗日要求强烈,马占山深知民心不可违,随即在参谋长谢珂协助下,在哈尔葛
江桥(在今泰来县江桥镇)展开名震中外的江桥抗战。江桥抗战失败后,国民党省党部负责人指
派于中和随马占山做联络工作,秘密往返于山海关内外。1932年2月,日军命韩云阶等去海伦
马占山驻地劝降,当时于中和正在关内,闻知消息即赶至海伦。其时,马占山已投降。于中和
乃秘密回到齐齐哈尔继续做抗日工作。他拜访王宾章,密谈了如何挽救恶化的形势,决定“避
实击虚”坚持进行地下斗争。东北全境被日本侵略者占领后,三省国民党党部合并为东北党务
办事处,驻于北平。同年冬,国民党中央组织部派于中和等到黑河前线劳军,与苏联驻黑河领
事馆同共产党第三国际远东代表团取得联系,得到苏联的军需支援。此后,于中和等人关汇报
工作,又携带冯玉祥签字的救国会证件,以东北抗日民众义勇军第二路军政治委员和总指挥身
份返回东北。1933年夏,抗日民众义勇军因粮草断绝,伤亡惨重,被迫退入苏联境内,后绕道
入关。于中和回到北平,任知行中学训导员,并讲授三民主义。同时兼任东北青年学社副社长,
后又任教育部东北青年救济处二组组长。
1935年春,国民党中央组织部派遣于中和去日本东京,入明治大学经济系以中国留学生身
份为掩护,担任组织东北留学生反满抗日工作。同年冬,他回国参加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
会,提出策反锄奸议案获得通过。翌年春,他从东京到齐齐哈尔度假,当时正值日本宪兵队进
行大逮捕,王宾章通知于中和等6人人关内躲避。这时东北党务办事处已迁至南京,于中和到
南京汇报工作。1937年,返回东京复学。同年“七七”事变爆发,于中和应召回国参加赴苏区
参观代表团去榆林、米脂、延安等县参观,受到解放区军民的热烈欢迎。1938年,国民党中央
组织部指令于中和为东北党务办事处委员(驻天津英租界内),负责黑龙江西部地区抗日地下督
导工作。其后,在齐齐哈尔、哈尔滨、阿城、呼兰等地,发展国民党员,培养骨干力量,宣传
“人心不死,国家不亡,抗战必胜,日寇必败”的思想。1940年春,于中和去满洲里伪满军队
某部从事策反工作。回到哈尔滨后,住在南岗马家沟一个白俄人大院里。正当于中和艰苦地从
事抗日活动时,国民党中央派到东北的党务特派员马文焕被日本宪兵队逮捕后叛变。同年11月
26日凌晨,于中和被日本宪兵队逮捕。于中和在敌人严刑拷打之下,拒不供出国民党的地下抗
日活动情况和组织名单。日本宪宾队又将他转解沈阳审讯,仍一无所获。1941年6月,于中和
被杀害于长春监狱,年仅3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