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墉
张朝墉
张朝墉(1860~1942),字北墙,一字白翔,号半园。四川奉节人。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
是举人。他幼承家学,以善诗文、精书法名闻乡里,有“夔门才子”之称。又因颌有长须,人
称“张髯”。后考得拔贡,先后到蓬溪、宜宾、成都等地以教书为业。
光绪三十二年(1906),他离川远游黑龙江至省城齐齐哈尔,人署黑龙江将军程德全文幕,
主管屯垦事务。翌年,受程德全委派,在广积仓旧址创建仓西公园(今龙沙公园)。他利用自然
地势畚土为台,又作洞穴涵道通于园中,下凿水池,可养鱼观赏。又建八角亭,名龙沙万里亭;
亭南建一大厅,雕梁画栋,高大宽敞,题额为“冲气穆清”。另外,还建有军政俱乐部、球房、
茶座、秋千架、花圃等。公园四周筑土或砖墙,闲地种花数亩,植榆树百株。园外绿野平旷,
西行数百步便达嫩江之滨。这是边塞首创公共游憩场所。可是建园不久,因俄国政府选址建齐
齐哈尔领事馆,看中仓西公园的幽美环境,于是强行占去公园的中间部份作为领事馆,并在领
事馆区筑墙挖沟,规定中国人不得越界。这种霸道行径,激起张朝墉的义愤。他见自己主持建
造的园林被沙俄占去大半,就取别号为“半园”,充分表达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民国初年,张朝墉继续任黑龙江都督兼民政长宋小濂幕府。1914年,督理黑龙江军务兼巡
按使朱庆澜设立黑龙江通志局,张朝墉受聘为纂修。他纂成《黑龙江物产志》,该书记述广博
翔实。1916年,朱庆澜因故离黑龙江,张朝墉亦离职他去。
张朝墉离开黑龙江后,一度作江南之游,任浙江省长秘书。1919年,赴北京就职于国史编
纂处。其时,他常与诗坛名宿往来,先后组织漫社、嘤社、谷社,每月有集会,社友中不少是
龙沙旧交,张朝墉与周树模、宋小濂、成多禄交往最密。他与成多禄论诗,意趣协洽,并为成
的《澹堪诗草》作序:“其天趣神韵,自然淡逸……故澹堪(成多禄字)乐与予论诗。往往花晨
月夕,山殂水涯,吾二人者,或拈一字一句、一人一事,相与鞭秦笞汉,矩宋规唐,迄至灯炮
酒阔,尚余味津津而不忍言去。”真实地记述了他们之间的诗交和友谊。
1927年夏,张朝墉又到齐齐哈尔,与于驷兴、魏毓兰、薛铨庆等诗人时相唱和,诗作甚多。
1933年清明节,龙沙诗人倡建清明诗社,设宴留园,公推张朝墉为社长。次年春,他离齐赴北
平,赋诗留别诗友。同年10月,张朝墉收到魏毓兰寄赠《黑水诗存》,读后慨然追忆昔游,
有“诗心连朔漠,吟社忆清明”,“登坛吾老矣,憔悴听边声”之句。1942年,张朝墉病逝于
北平,享年82岁。
张朝墉从1917年始,按年结集他的诗作,每年一册,并以干支为名。他的诗抒情状物含蓄
隽秀,绘景寄情言志,澹泊宁静。他对军阀割据、兵灾战祸所造成的动荡时局忧心如焚,每独
啸于室:以抒胸中抑郁。他的书法楷行篆隶各体兼擅,行楷尤精。平日勤于临池,老而不废,
至晚年仍行笔疾速。友人以诗赞说:“迅如渴骥怒奔泉,疾如春涨累汛川。”因他的书法素享
盛名,故登门求书者极多,他则不自吝惜,广结翰墨之缘。他所到之处,多有墨迹或刻石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