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毓兰
魏毓兰
魏毓兰(1876~1949),字馨若,号謦钥、琴猗、唯园,又号木叶山人。山东黄县人。自幼
资质颖彻,秉承家学,年10岁即能检点行为。稍长,随名师孙敬夫学习。应童试,得廪保三次,
文名驰闻乡里。在乡试中,试卷为阅卷官举荐,只因考官认为用典不洽而被黜。光绪三十一年
(1905),他东渡日本,就学于东京宏文学院。一年后归国,入山东省立师范学堂,毕业成绩优
异。返乡后从事教育工作,任黄县官学坐办,多有建树,后又倡设乡校。他认为,教育是强国
之本,然而须百年树人,不如掌握言论更能改造时势。宣统元年(1909),魏毓兰应人之邀至长
春,任《长春时报》主笔。以此,跻身报界历20年。他先后在长春《时报》、《公报》、《国
民公报》,奉天《商报》任总编辑。
1912年,魏毓兰到黑龙江,在省城齐齐哈尔任《爱国白话报》总编辑。1913年,任《黑龙
江时报》总编辑。1914年,主编《垦务公报》。1916年,魏毓兰创建黑龙江报社,自任社长兼
总编辑。每日出版《黑龙江报》对开2张,后又附加8开文艺小报1张。此报内容充实,文笔犀
利,发行后受到读者欢迎,尤为军政学界重视,因此省长公署每月给予津贴。时间一久,魏毓
兰与上层人物交往日多,进而以报人进身官府,先后被任为省署政务厅科员、省会警察厅名誉
秘书、陆军二十九师司令部书记官等。“九一八”事变后,《黑龙江报》被迫停刊。魏毓兰不
得不一度当了伪满第三军管区司令的幕僚,后又作家庭教师。
魏毓兰学问广博,文史造诣很深,尤精诗歌。在主持报务之余,寄兴于诗,多与省城诗坛
名宿张朝墉、于驷兴、张延厚、薛铨庆等交往。从民国初至1933年,他们先后成立蒲东、龙城、
哲社、率真会、奎社、清明等诗社,社友们每于龙沙公园、留园或寓所相聚,品文畅叙,分韵
赋诗。魏毓兰的诗篇按不同题材,运用骚、谣、绝、律和古风各体,或纪实,或寓意,或白描,
句法精当,声调铿锵。他的集唐宋诗句,运用工巧,直如己出。他的诗还具有较强烈的爱国思
想,如《团练杀贼歌》、《杀贼后歌》等,不仅详述了木兰、巴彦、绥化一带人民抗俄斗争,
而且歌颂了义和团杀敌的英勇战绩。另外,还写了许多同情人民饥苦之作,《哀鸿唳》、《菜
语》等是其代表作。其他如《禽言》、《戏拟两头纤纤》、《月饼歌》、《五日题钟馗食鬼图》、
《中秋醉后放歌》虽属游戏之作,但奇情壮采颇见巧思。1932年夏,他回忆在家乡蕉窗下听雨
的情趣,作《芭蕉》诗四章,一时和者甚多,且有“魏芭蕉”之称。魏毓兰生平所作诗颇多遗
失,在家乡作的诗篇汇集在《黄川》、《白山》二集中,出关后的诗,集为《黑水诗存》。另
有《甲子百五钞》,系讽咏报余趣闻,可惜已佚散不传。在诗艺之外,他能书画,替人书扇多
用自作诗,画兰画马极见精神,但不常作。
魏毓兰在长期从事报务采访中,注意故老传闻、私家著述,网罗散失,久而久之,笔记盈
箧。他更以个人身经目睹政局变化、人物臧否,举凡地理历史、土物风俗以及军警法学之科、
垦矿渔林之业,积稿约百万言,整理成《龙塞丛编》20余种,后改称《木叶山馆丛书》。其中,
《龙城旧闻》是1919年为纪念《黑龙江报》出1000号而作为增刊出版,这是一部方志性著作,
记载时间从齐齐哈尔建城始至清末止,记述范围以省城齐齐哈尔为主,间有涉及全省各地。1934
年,又将《黑水诗存》印行。其余20余种因资金匮乏,没有付印,后积稿也散失不存。
魏毓兰寓居齐齐哈尔40余年,成为当时社会名流。社会应酬繁多,夙无积蓄,生活并不富
裕,晚年陷于年老贫病的困境。1949年秋,他因染时疫而逝世,终年7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