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马占山

马占山




马占山(1885一1950),字秀芳。祖籍顺天府丰润县,后移居吉林怀德。世代务农,家境贫
寒。七八岁给富户姜顺家放马,不慎丢失1匹,姜家诬告为他所窃,马占山被迫逃亡沦为胡匪。
光绪三十一年(1905),为官军收编,委任为怀德县衙门哨官,负责地方社会秩序。光绪三十
四年(1908),马占山随军移驻昌图,因其枪法和马术好,受奉天后路巡防营统领吴俊升赏识,
调任四营中哨哨长。1913年,吴俊升部改编为中央骑兵第二旅,马占山任三团三连少校连长。
1920年,升任团长,驻防黑龙江海伦县。1925年,升为东北陆军骑兵第十七师第五旅旅长。1928
年,调任黑龙江陆军步兵第三旅旅长,又升任黑龙江省剿匪司令、黑龙江省骑兵总指挥。1930
年,马占山被派往黑河,任镇守使兼三旅旅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略军得以迅速占领辽、吉两省,继而进逼黑龙江。当
时黑龙江省主席万福麟远在北平,省内无人主持,军政两界有的主战,有的主降,人心惶惶,
形势危急,经张学良电请南京国民党政府,于10月10日任马占山代理黑龙江省主席(后任主席),
兼东北边防军驻黑龙江省副司令,并为黑龙江省军事总指挥,谢珂为副总指挥兼参谋长。10月
19日,马占山到达省城齐齐哈尔,次日宣誓就职。在爱国军民抗日热情的鼓励下,马占山当众
宣称:“倘有侵犯我疆土及扰乱我治安者,不惜以全力铲除之,以尽我保卫地方之责。”马占
山就职之后,立即召开军事会议亲自视察防地,准备抵御敌人的袭击,并多次与主降派展开争
辩,严辞拒绝日本关东军的诱降,表示“吾奉命为一省主席,守土有责,不能为降将军”。10
月22日,日本驻齐齐哈尔领事清水拜会马占山,声称洮昂铁路系用满铁借款所修,此刻交通断
阻与满铁有利害关系,满铁将派工前往哈尔葛修理江桥。10月25日,清水又向马占山提出奉日
本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之命,要马占山把黑龙江省政权让给叛逆张海鹏。10月27日,日本驻齐
齐哈尔特务机关长、步兵少佐林义秀与日本驻齐齐哈尔领事馆书记生早崎真一以本庄繁的名义,
要求马占山在11月3日前修复江桥。后又连续两次发出最后通谍,均被马占山拒绝。11月3日,
日本侵略军与满铁工人在飞机和铁甲车的掩护下向江桥一带调动。黑龙江守军为避免与日军直
接发生冲突,一线部队撤至大兴以北,但遭到日机轰炸。4日,日军由泰来进犯江桥,继而向
大兴进发并发起冲击,当即受到徐宝珍卫队团还击。随后日军又对守军发起新的进攻,此时马
占山派骑兵赶赴前线增援,开始了举世闻名的江桥抗战。到11月19日,黑龙江抗日部队终因寡
不敌众,伤亡过重,难以阻挡敌人进攻而撤退。

江桥抗战失败后,马占山率部队退守克山、拜泉和海伦。1932年2月6日,他接受张景惠的
游说,轻信日伪当局关于可联省自治的谎言,为了保全实力,投降日寇。后又同意臧式毅、熙
洽、张景惠提出要他参加东北“四巨头会议”,讨论联省自治问题。2月16日马占山飞赴沈阳,
17日参加会议,这次会议实际是讨论筹建伪满洲国问题。会议期间,马占山托病不起,未在伪
满洲国《独立宣言》上签字。3月9日,他参加了溥仪就任伪满洲国执政的典礼,并受任伪满洲
国军政部长兼黑龙江省省长。马占山投敌后,日本侵略者对其防范极严,控制很紧。要求他对
省内一切事务不得擅自做主,举凡重要法令、规章制度、用人、预算等事项,均须日本顾问同
意始可施行。他身处逆境,忧惧交织,遂起反正之心。他沉痛地说:“我就是死了也不投降,
关公还封金挂印呢,我决不在长春就任军政部长。”他在任伪满省长时,拒绝签署出卖呼海铁
路等三项契约,还秘密把军械弹药运往外地。为免去后顾之忧,一心抗战,果断地遣散了妾妇,
又把地契文书分给佃户,把企业改由伙友们经营,马匹、牛羊全部分给亲友,留下部分细软转
移到天津。然后,于4月1日凌晨,以检阅部队为名,率卫队步兵一营、骑兵一营,携带军、政
两署关防印信、重要文件和巨款,潜离齐齐哈尔,直奔拜泉。4月3日,会晤李杜、丁超、宫长
海、冯占海、李海青诸部代表,共同制定了作战计划。4月7日,经克山、讷河抵达黑河,宣布
再组黑龙江省政府,继续抗日。5月初,马占山由黑河出兵,率2000余人南下。为了集中抗日
的军事力量,除将原部队整编为9个旅外,又组成布西、甘南义勇军,克山、克东义勇军,德
都义勇军,兰西、望奎义勇军等11支部队,并以马占山原有武装和新建的义勇军为基础组成东
北抗日救国军,马占山任总司令。到6、7月间,黑龙江省抗日救国军沿呼海路(呼兰、海伦)、
齐克路(齐齐哈尔、克山)展开游击战争,给日伪军以有力的打击。6月末,马占山率兵沿呼海
路东征下江,被日军发觉,立即调集重兵,围追堵截,于7月29日,将马占山包围于小兴安岭
西侧罗圈沟。在激战中部队伤亡惨重,最后仅剩几十骑兵突出重围,进入深山密林,至9月到
达龙门县境内。这时正值苏炳文筹备抗日,马占山整顿残余队伍与苏炳文建立联系。苏炳文与
马占山的联合,对侵占齐齐哈尔的日军构成巨大威胁。日本侵略者从南满和吉林调集3万余人
向黑龙江义勇军发动猛攻,义勇军在日军的强大攻势下,渐成败局。12月4日,马占山和苏炳
文被迫退人苏联境内,其所属部队有的坚持就地斗争,大部分转移到热河。

马占山在苏联作短期停留,于1933年4月14日离苏联去柏林。5月8日到罗马与张学良会晤。
5月12日从意大利威尼斯乘船回国。6月5日到达上海。不久,他便上访庐山晋见蒋介石,请缨
未遂。翌年,寓居天津。在此期间,他多次向南京国民党政府申请抗日,均未获准。1936年10
月,他突接蒋介石电召,后即派赴内战前线。当赶到西安时,正逢“西安事变”。马占山向张
学良建议,“国难当头,勿杀害蒋介石”,还在张学良、杨虎城发表的《对时局宣言》上签了
名,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做出了贡献。张学良在此时委任马占山为抗日援绥骑兵集团军
总指挥。正当马占山组织所属部队集中时,因张学良被蒋介石扣留,此职务即告中止。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马占山赴南京请命,被任为东北挺进军司令兼东北四省(辽、
吉、黑及热河)招抚事宜。同年8月,在大同正式成立司令部,马占山率部在察哈尔、绥远、大
同、陕西一带坚持抗战,并配合傅作义,积极参加了绥远保卫战和阴山之战。马占山痛恨国民
党的不抵抗政策,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3~1937年,他在天津结识了
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邹大鹏、杜重远、阎宝航等,共商抗日救国大计。他为寻求真正抗日救国
道路,于1939年12月访问延安,受到各界群众欢迎。1940年5月,国民党政府改组辽、吉、黑、
热四省政府,马占山被任为黑龙江省政府主席。翌年8月,黑龙江省政府在陕西榆林成立,进
行抗日复土活动。

1945年抗战胜利后,民国政府任马占山为东北行营政治委员会委员,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
在沈阳就职半年多,便称病避居北平。北平和平解放前夕,他同邓宝珊一起劝告傅作义认清形
势,明辨是非,不要当千古罪人,为和平解放北平做出了一定贡献。

1950年6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一届二次会议召开前,毛泽东主席邀请马
占山出席会议。因其患肺癌,病情严重,未能出席。同年11月29日,病逝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