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马识途

马识途




马识途 (1903~1945),原名马骏麟,字献图。满族,祖籍辽宁铁岭,幼年随家迁居奉天。
193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应聘到奉天第三高中任教员。“九一八”事变后,他去
北平,后到山东烟台芝罘中学任教。当时,烟台群众抗日情绪强烈,而烟台驻军则对宣传抗日
者进行压制甚至治罪。由于马识途支持、参加学生示威,被学校辞退。1934年初,马识途到由
张学良将军出资在北平创办的东北难民子弟学校(后称东北中学)任职,积极向从东北流亡关内
的师生宣传抗日救亡思想。在他的教导下,一些思想进步的学生参加中国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后改称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队)。1935年,北平形势急转直下,东北中学被迫迁往
河南、湖南两省交界处的鸡公山。1936年2月,马识途任训育主任。同时,还新聘一些教师,
其中王铁良(又名王一夫,中共党员,中共北方局学运地工人员)是马识途在北师大的同学,对
马深有了解。不久,王铁良介绍马识途加入中国共产党。马识途为表示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
身和向旧我告别,便将原名马骏麟改为马识途。此后,学校开始有了党的领导,使抗日救亡运
动出现新的局面。由此引起反动当局注意,认为东北中学是共产党在河南的大本营,于同年12
月,国民党军二十九师对东北中学进行搜查,在孙代校长与师长周旋之时,王、马等紧急商定,
速将已暴露身份的人员撤离。于是王、马等20多名师生抢先撤走。马识途撤到北平。

马识途




马识途在北平以第二女中生物教师、中法大学生物解剖学教师等身份为掩护,秘密组织民
先队员开展抗日活动。1937年,马识途任中共东北特别支部(由中共北平市委领导)宣传干事,
负责地下油印小组。同年9月,冀西抗日民训处成立,组织调他到太行山区工作。1940年8月,
马识途偕15岁的长子前往。次年秋,他的妻子及儿女由党组织按排到太行山革命根据地。当时
生活比较艰苦,组织为照顾他的幼小孩子发给8斗小米,他婉言谢绝说:“我们生活苦一点没
什么,应该和群众一起渡过难关,可不能给群众加重负担了。”1942年,太行山区遇到特大灾
荒,马识途一家跟群众一样吃糠咽菜,他总是把自己当成一名人民公仆。

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伪满洲国随之垮台。中共中央立即向东北派遣
大批干部和军队。同年9月,马识途与其他东北籍干部一行50人奉命北上。他于11月10日到达
齐齐哈尔市。其时,刘锡五、于毅夫等嫩江省委、省政府领导已经先到。马识途任代理秘书长。
当时,国民党特务和伪满残余势力不断兴风作浪,企图破坏新建立的人民政权。11月中旬,以
国民党黑龙江省办事处专员赵岳山为首,纠集同伙制定了刺杀省政府主席于毅夫的计划。24日
夜11时,他们潜入省政府主席宿舍大院,隔窗见屋内有人睡在床上,认定是于毅夫,便向其开
枪,马识途中弹倒在地。警卫员闻声赶到,立即向敌人射击,敌人仓皇逃走。邻室的于毅夫听
到隔壁的动静,即刻奔至马居室,见马识途卧在血泊之中,伤势甚重,喃喃地念着“共产党万
岁!”不久停止了呼吸,时年42岁。

马识途牺牲后,省市政府于1947年10月在齐齐哈尔市龙沙公园内建马识途烈士墓。后又迁
至西满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