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胡斗南

新中国人物

胡斗南




胡斗南(1905~1949),本名胡溶光,字斗南,笔名有庸任、梅庵、百药等。满族,生于齐
齐哈尔。

胡斗南自幼聪颖,7岁读私塾。后入北路初等工业学堂就读、甲等工业学校就读,学习成
绩优异。毕业后,被齐齐哈尔邮政局录用,一年后调转绥化邮政局。当时邮政为英国人经营,
一切公文都用英文,胡斗南对此很不满,翌年便改行到安达第五中学任国文教员。这一时期,
胡斗南常为军阀统治的黑暗,帝国主义势力的渗透而感到痛心疾首。1927年,考入燕京大学中
文系。他一边给北师大附中代课,一胡斗南边坚持钻研学问。他对古典文学有很深的造诣,对
“五四”以来新文学也潜心研究,受到导师冰心先生的器重。当时正值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
败之际,他忧心忡忡,在《感时》诗中写道:“如缕曙光现复沉,艰难国步入阴森!幕中已透
干戈影,宫外犹传雅颂音。”

1930年,胡斗南从燕京大学毕业,回到齐齐哈尔,满腔热情想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贡献给家
乡的教育事业。他先后在省立第一中学、省立师范学校任国文教员。在教学中,他注重培养学
生的写作才能和从事编辑、组织工作的实际能力,帮助一些爱好文艺的学生在《黑龙江民报》
上办《学生》副刊,指导他们写稿、编稿,由他审定后在副刊上发表。

胡斗南




胡斗南治学严谨,一丝不苟,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他如不知道或知之不确,则从不妄
作推断,总要查核准确才作解答。他曾说:“生也有涯,学海无涯。但是,如果只满足于博览,
不求甚解,也将一事无成。”他写的诗文,都经过反复推敲后才拿出给人看。他创作的大量诗
歌,在友人一再要求下,精心删改后才编排为《雪晴诗草》付樱后来散见于黑龙江各报刊的许
多诗文,也都是他千锤百炼的作品。

“九一八”事变后,省立女子师范学校的部分学生组织成立补习班,胡斗南被邀请教授语
文。他向学生介绍“五四”以来的进步作品,启发她们认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的罪行,对
她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伪满洲国成立后,胡斗南痛感空有抱负而无法施展,长期忧思积郁,
到1934年患了严重神经衰弱症,因用药不当,导致神经失常。教育界的友人对他十分关切,集
资为他治病,使他逐渐恢复健康。胡斗南病愈后,更加积极地参与进步青年的文艺活动。金剑
啸(中共党员)组建白光剧团,上演进步话剧,他也是发起人之一。他托故不参加日伪当局组织
的社会活动,以示无言的反抗。1941年,他到王爷庙(今内蒙古乌兰浩特)的育成学院任教,感
叹在国难之时不能按自己的意愿培育人材,便改“教”从“医”,用医术为人民解除痛苦。
1943年,胡斗南考入新京(今长春)汉医研究会学习中医。半年后毕业回到齐齐哈尔,先后在万
育堂、同寿药房坐堂行医。

1945年,日本投降,胡斗南激动得失声痛哭。齐齐哈尔市解放,他怀着兴奋的心情出席由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大同盟召开的形势座谈会。不久,民主政府暂时撤离齐齐哈尔,国民党
随之进城组织政府,胡斗南以身体不好为由,拒绝参加工作。1946年4月,齐齐哈尔市重新回
到人民手中,他欣然接受朱新阳市长等邀请,到女子中学任高中语文教师。1947年春,胡斗南
调任省立联合中学语文教师。次年,他任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副校长。他在纪念鲁迅诞辰的座谈
会上写诗抒怀:“一从边地沐恩光,我便倾心向太阳。好学不知年欲年,识途偏竭马之长。朝
朝借镜观行事,夜夜扪心检立常旷代人师宗鲁迅,长甘俯首为牛忙。”表达出追随共产党、为
教育事业献身的决心。1949年初,他为搞好学校工作,不顾身体孱弱多病,搬到学校去祝兢兢
业业,殚精竭力,终因劳累过度而致疾,于同年11月逝世,时年4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