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天放
于天放
于天放(1908~1967),原名于九公,又名王文礼。黑龙江呼兰县三道沟屯人。1924年读完
小学,考入黑龙江省立工业学校。这时正值大革命时期,他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于1927年秋
参加学生组织,领导省城齐齐哈尔8所中学学生举行示威游行,抗议日本出兵山东,干涉中国内
政。因而被捕,两天后被释放。
1928年8月,于天放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系。在校期间,他发奋读书,探索救国之路。1929
年,他参加中国共产党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1931年,经张甲洲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清
华大学中共党支部书记。
“九一八”事变后,1932年春,于天放回到东北参加抗日斗争。同年5月,他参加张甲洲
领导的巴彦游击队,在北满联络站负责与中共满洲省委的交通联络工作。1933年春,中共满洲
省委为加强黑龙江省城齐齐哈尔的抗日救国工作,派于天放到齐齐哈尔。为尽快开展工作,他
通过中学时的校长、时任黑龙江省教育厅督学宋炳麟介绍,到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英语教员。
于天放以此身份为掩护,深人其他学校秘密串连。得知先后由北平各大学校回齐齐哈尔的共产
党员有宫洗尘、刘永年、毕耀忠、王文郁、刘云清等,分别在省城各校任职。于天放利用星期
日以郊外远足为名,把他们召集在一起,秘密开会。于天放向他们传达中共满洲省委关于在齐
齐哈尔成立龙江特别支部,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斗争的指示精神。到会党员一致同意按照省委指
示迅速建立党组织,在于天放主持下,当即成立直属中共满洲省委的龙江特别支部(简称龙江
特支)。会议选举于天放为龙江特支支部书记,决定在进步知识分子和爱国士兵中发展扩大组
织,积极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活动。会后,他们利用教员的便利条件,把抗日爱国思想渗透给学
生和教师。在赢得群众的基础上,龙江特支组织爱国师生秘密散发、张贴抗日标语和传单。同
时,又先后建立了教师、学生、士兵3个党支部。党的活动范围扩大,在伪满第三军管区教导
队和电报局里也有共产党员的秘密抗日活动。龙江特支进行的抗日活动,使齐齐哈尔人民看到
了希望,激发起他们抗日救国热情,同时也引起敌人的警觉和恐慌。由此,于天放的活动受到
日伪当局的监视。1934年暑假前,于天放被校方解聘,处境十分艰难,随时有被日伪特务机关
逮捕的危险。为保护龙江特支不受破坏,他将特支工作交给宫洗尘、毕耀忠二人负责,然后秘
密离开齐齐哈尔转移到富锦县。暑假时期,白色恐怖更甚,龙江特支人员受到敌特严密监视,
难以坚持活动,大部分党员不得不离齐,到北平等地为党工作,龙江特支遂告终止。
于天放到富锦县后,以县第一中学教员身份为掩护,继续向学生进行抗日救国思想教育。
有些学生受到他的培养,入关投身抗日救亡工作。1937年,于天放参加东北抗日联军独立师
(后改为第十一军),先后任随军学校教育长、十一军一师政治部主任等职。1938年冬,他随李
兆麟领导的远征队到海伦一带开展游击战。1940年5月,他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六支队政
治委员。翌年,第三路军进入苏联境内整训,于天放以特派员身份指挥留在东北的六支队,在
海伦、绥棱、北安、庆城(今庆安县)一带秘密发展救国会,建立抗日根据地。1944年12月,因
叛徒告密,于天放在绥棱宋万金屯被捕,先后关押在庆安、北安监狱。他在日伪警特威逼利诱
和严刑拷问下,仍顽强地与敌人斗争。1945年7月,他与抗联战士赵忠良乘机打死日本看守,
逃出北安监狱。
抗日战争胜利后,于天放回到革命工作岗位,先后任中长铁路护路军总监、黑龙江省军区
副司令员、黑龙江省参议会议长、黑龙江省人民法院院长、黑龙江省军 事部长、黑龙江省军区
副政委、司令员等职。
1954年8月,于天放任黑龙江省政府副主席兼哈尔滨师范学院院长。1958年8月,任中共牡
丹江地委第二书记兼行政公署专员。1964年9月,当选为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兼黑龙江大学校
长。“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67年5月逝世。1982年9月,中共黑龙江省委为于天放彻底平
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