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 海
富 海
富海 (1904~1968),满族,生于黑龙江龙江县后库勒村。贫农出身。他没读过书,10岁
给人放猪,12岁随父扛活,15岁人黑龙江修械所学徒。1919年,修械所改称军械厂,富海学徒
期满,在厂当钳工。“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军械厂被日本侵略者占有,富海倍受压迫,
饱尝亡国奴的辛酸。“八一五”东北光复,国民党一度接收齐齐哈尔,工厂改称嫩江省修械所,
工人生活仍困苦不堪。不久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富海流落街头摆摊,靠修锁维持生活。
齐齐哈尔市解放,新四军三师军工部接管修械所,成立嫩江军区军工部,召集工人恢复生
产。富海率先回厂当钳工,他第一次感受到当家做主人的喜悦。1947年,解放战争在东北战场
上转向全面反攻,急需扩大军工生产,补充枪支弹药。富海带领工友们,利用旧设备,昼夜奋
战,建成一条机械加工生产线。翌年,他被任命为技师。当年,工厂超额完成生产任务,他被
评为全厂一等劳动模范。1948年4月,工厂改为东北军区军工部第五办事处,富海任三股股长。
为支援解决战争,富海吃住在车间,抢修设备。全年,他又超额完成生产任务,还完成大量的
机修任务,再次被评为全厂一等劳动模范。1949年9月,办事处改称东北军区军事工业部三一工
厂,富海任钳工股股长。翌年5月,工厂改称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军工局三一工厂,富海任六部
(机械维修)主任。任职期间,他深入车间,检查设备使用、维修、保养状况,使设备保持良好
状态,保证了生产计划的完成。
1951年7月,工厂改称兵工总局直属第六七二厂。翌年,富海调检验科任技术员。1953年,
工厂根据苏联技术资料试制新产品,富海到四车间负责设备改造工作。该车间只能加工小冲件
和纸管产品,且都是单机手工作业,工人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又不安全。富海决心改变
这种状况,经过反复试验,研制成功铁座引长自动拨盘机,工人用这种设备加工工件时,不再
用手工送料,提高工效2倍,安全得到保证。接着,又将其余设备也安装自动人料机械装置。到
年末,富海共改进17台设备,提高工效1~2倍。工人们都称赞他是技术革新的“大将”。他成
为工厂一名工人出身的技术员。富海在技术革新中。不会画图,就用纸剪成大样;没有原材料,
就到废品堆里去找,一千起来就入迷。1954年11月,富海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当年,他革
新填纸机等16台机械设备。1955~1957年,他改进了识别垫冲机等7台机械设备,使纸管生产
和冲件生产实现了半自动化。1956年4月,富海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参加全国劳动模范大会,
受到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1958年,工厂贯彻“平战结合”方针,决定制造轴承,并把制造轴承生产线的任务交给富
海。富海带领几名工人,在四车间旁搭起棚子,又从废品库找出300多件废料,开始制造轴承
生产线攻坚战。到年底,他们设计制造成功简易无心磨床、摆头磨床、内孔磨床和精磨等设备,
建成一条轴承生产线。富海的忘我工作精神,受到全厂工人的热情赞扬。1960年,富海积劳成
疾,患了胃疾,身体逐渐虚弱。但他仍带病坚持工作。在组装新产品连动生产线时,连续工作
三昼夜,制造成功4台设备。由于疲劳过度,他病情加重,领导和工人看他每次发病时,都痛得
脑门出汗,就劝他住院治疗。可每次都被他婉言谢绝,只是用打针、吃药的办法缓解病痛。到
1965年,富海病情恶化,不能再坚持工作,这才住进厂医院,后终因病情恶化造成癌变,于1968
年8月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