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李毓明

李毓明




李毓明(1916~1970),吉林永吉县人。1934年,他考入伪满新京(今长春)医科大学。1937
年,毕业后开始行医生涯。1943年,在齐齐哈尔市开设儿童专科毓明医院,并常免费救治贫困
儿童。1947年,他被市立病院聘为儿科主任。他治学严谨,勇于开拓,坚持科学的工作作风,
在中西医结合方面成绩斐然。1950年起,他当选为齐齐哈尔市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
第一至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市政协第一至三届委员会委员,龙沙区第一届政协副主席,市
医学科学研究所所长。

李毓明善于学习和运用先进的医学技术,在临床中博采众长。解放初,市内儿童大多营养
不良,患传染病的较多,且有蔓延之势。李毓明迅速组织力量对全市小儿疫病进行抢救,引进
青霉素注射液,率先在临床应用治疗小儿麻诊、伤寒、白喉、腥红热等疾病,及时控制疫情发
展,开创齐齐哈尔市儿科注射青霉素的先河。1952年,白喉流行,这种传染病发病急、死亡率
高,当时由于白喉血清和抗菌素药缺乏,每天都有病儿死亡。李毓明为尽力挽救垂危病儿,夜
以继日、不辞辛劳地守护在病房。他配合五官科首创气管切开术,抢救了许多重病患儿的生命,
受到黑龙江省卫生厅的嘉奖。50年代中期,北京、上海等地应用儿童体内输液,他获知后,立
即研究学习,首先应用于儿科临床,推动了全市儿科医疗技术的发展,并就此课题参加全省儿
科学会学术讨论会,提出“先晶后胶”的输液原则,受到好评。

李毓明用药胆大且精确,敢用医疗新技术。50年代,婴幼儿顽固性腹泻是儿科常见多发病,
也是婴幼儿主要死亡原因。他潜心研究10余年,总结出用小剂量吗啡治疗小儿顽固性腹泻,救
治了许多濒临死亡的病儿。在全国儿科学术会议上,他的这一观点引起强烈反响,许多同行认
为儿童不宜用吗啡,但他用有力的临床实践,充分的科学依据,得到与会同行认可。1958年抢
救小儿流脑时,他打破常规,大胆引进北京医学院大剂量应用阿托品治疗方案,这在当时实属
惊人之举。50年代末,他发明用普通注射针头进行腰椎穿刺新技术,不但使用方便,而且减轻
了病儿的痛苦,从此这项技术在全市广泛应用。

解放后,李毓明积极响应西医学习中医的号召,主动拜名中医为师,苦心钻研《千金药方》
等中医理论著作,灵活运用中医辩证施治原则,广泛应用中草药治疗小儿常见病多发病,收到
良好效果。60年代,抗生素是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常规药物,但效果欠佳。李毓明采用中医针
炙疗法,疗效显著。在治疗小儿病毒性感冒时,他受中医张锡纯有关中医疗法的启发,大剂量
使用生石膏,救治了许多重危病儿。他还用滋阴生津、润肺止咳方剂“千金苇茎汤”加减,治
疗小儿肺脓肿;用“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小儿紫癜,均收到显著效果。在他负责的儿科病
房中,用中药治疗病儿占90%以上,不仅缓解了抗生素紧缺的问题,又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李毓明在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实践和理论研究上都取得了显著成就,1959年9月,他参加卫生部举
办的西医学中医高级班,并担任儿科组长。学习期间,他做了重点讲学,成为全国中西医结合
的标兵,并荣获卫生部颁发的西医学中医银质奖章。

李毓明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虽社会活动繁多,但仍不脱离临床工作。1963年,麻疹
流行,李毓明负责指导全市儿科麻疹病的抢救治疗工作。他奔走于各医疗单位,不分昼夜指挥
抢救。对合并喉炎、肺炎、心衰重病儿尤为关切,有时他口对口地为病儿做人工呼吸。一连数
月,寝食无安,有时彻夜守护在病房,终于使麻疹病情得到控制,为全市麻疹防治工作开创了
新局面。他为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积极建议成立传染病防治院,经他呼吁努力,终于得以实
现。同年,他在市第一医院倡导开展家庭病床,方便病人就医,这一举措深受广大市民欢迎,
也得到医院领导的重视,并在全市各医疗单位推广。

李毓明具有高尚的医德。他一切从患者利益出发,少花钱治大病是他行医中的一贯主张。
1960年,有一病儿高热数日不退,西药均不奏效,家属心急如焚,后经李毓明会诊,开了付仅
3角钱的“寄生汤”方剂,服后痊愈,家属连称神医,一时传为佳话。1962年春,叶剑英元帅
到华安厂视察工作,随行的女儿突然患病,便请他诊治,他让病人先服2片APC,不想服后立即
呕吐起来,此时他再作检查,又叮嘱服2片APC,第二天病情好转,继续服了些中药,病人很
快康复。叶帅夸奖李毓明说,这是真正的医生,不管给谁看病,该用什么药就用什么药。

李毓明十分重视培养人才,不论是本院医生、进修医生还是实习学生,他都谆谆传技,释
疑解惑。几十年中,他用自己的心血培养了许多儿科医学骨干,有的成为全市儿科专家、学科
带头人,并担任医疗行政领导工作。李毓明身为儿科专家,却平易近人,对患者不分贫富、不
论职位,都有求必应,许多病儿的家长都亲切地称他为“小儿李”。

“文化大革命”中,李毓明被诬陷为“日本特务”,又被定为“05”案件中的主要成员,
受到残酷的折磨,头部被打伤,同时身患粟粒型肺结核,1970年12月含冤去世,时年54岁。
1978年,市第一医院为他彻底平反昭雪,并举行追悼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