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劲如
王劲如
王劲如(1915~1978),原名刘光邦,又名王健,生于山西灵邱县。幼年入太原第一师范附
属小学就读。1931年,考入太原第一中学,因家贫失学,坚持在家自学。1933年,他与同乡刘
戴共同开办小煤窑,由于资金不足,生产每况愈下。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由陕北过黄河东征,
激发了王劲如参加革命的热情。翌年春,他先后在灵邱牺牲救国同盟会、二战区战地动员委员
会察绥游击军部做宣传工作,后又担任离石县大武区群众工作团团长,方山、离石县武装工作
团团长,大武区区长等职。他转战晋西离石、交城、文水、方山等县,在群众中宣传抗日救国,
并亲自带领一支近200人的游击队,同日伪军队和地主劣绅进行斗争,在一些村庄建立起民主政
权。1939年5月,王劲如加入中国共产党,经过在延安抗日大学和中共中央组织部训练班的学习,
到边区政府交际处联络科任科员、代理科长。1940年冬,他调任中共中央统战部秘书处科员,
并以国民党第十八集团军总部少校秘书的身份,跟随统战部长南汉宸深入榆林和晋西北等地从
事党的统战工作,促使阎锡山部邓宝珊到延安与毛泽东会面,取得团结抗日,瓦解敌军的卓有
成效的工作业绩。1941年9月,王劲如调任陕甘宁边区财政厅第一科科长。1944年,改任财政厅
交通工厂厂长,保障了边区政府所需的被服、粮草供应。
1945年,王劲如奉命到东北工作。1946年5月,由中共西满分局派到中共嫩江省委群众工
作团任第一队队长兼党支部书记,随省委书记刘锡五到讷河、嫩江、甘南等县开展群众工作,
组织武装群众剿灭匪患,恢复生产,建立民主政权。同年冬,先后任省委民运部秘书、省委秘
书室主任。其间还任省委土改第一工作团委员,参加农村土地改革运动。1948年春,任讷河县
县长、县委副书记。他领导全县进行农业大生产运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大生产中出现
的问题。同时,组织农业展览会,对干部、群众进行形象教育,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支援
解放战争作出贡献。同年冬,调任嫩江省政府农业厅副厅长,后又兼代省政府秘书长。
1949年6月,王劲如调任齐齐哈尔市市长、市委常委,并被选为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委员。
齐齐哈尔市第二、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主席。当时,齐齐哈尔市经济基础很薄弱,
但又要发挥解放战争重要战略后方的作用。面对这一形势,王劲如以极大的精力主持并组织修
建三家子机场,动员青年参军、民工组成担架队,组织群众到兵站、医院照顾伤病员,组织妇
女加工军用被服、晒干菜、加工炒面。抗美援朝战争中,他又动员市民捐献铜、铁及5架战斗机、
1门大炮。在恢复城市经济建设中,他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组织领导机关“三反”(反贪
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和社会“五反”(反行贿、反偷工减料、反盗骗国家资财、反偷税漏
税、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运动,认真掌握政策,并亲自起草给省委、东北局和报呈毛主席关于
“五反”运动的报告。还组织国营工业企业进行的民主改革,开展群众性“厉行节约、反对浪
费、积累资金、发展生产”和“创新纪录”运动,在私营工业企业中落实“发展生产,劳资两
利”政策。在商业工作中,贯彻发展国营商业和合作商业的方针,使社会主义经济在商业中占
绝对优势。到1952年,全市工业总产值比新中国成立前增加2.4倍,国、合商业的批发额占社
会总批发额的92.2%。为逐步改善城市公用基础设施,在经济比较困难的情况下,领导有关部
门整修道路,铺设上水干支线,兴建居民住房,发展公共交通,增建中、小学校。动员机关干
部、学生、群众10万多人参加扩建劳动湖的义务劳动,使龙沙公园大为改观。
1952年7月,王劲如调任东北行政委员会(后称人民政府)经济计划委员会综合计划处长、
财经委员会副秘书长。1954年9月,调任吉林省人民政府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计划委员会
副主任、主任。1964年3月,调任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办公厅主任。后因病休息,仍收集金融史
料,编辑《中国金融史》。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他任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所长。1978年5月,因病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