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作新
刘作新
刘作新 (1902~1978),河北新城县平景镇人。1935年,参加革命工作。次年,加人中国
共产党,先后任红一军、红三十军司令部军医。1938年,任卫生队队长。1942年,毕业于军事
学院。1943年,在志丹县任医生兼政治指导员。1945年,调任黑龙江省讷河县立医院院长。
1946年,任齐齐哈尔市卫生科科长兼市立医院(今市第一医院)院长。1947年,首任齐齐哈尔市
卫生局局长。1950年,又兼任市人民医院(今市第二医院)院长。他是齐齐哈尔市第二届人民代
表大会代表,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和首任齐齐哈尔市卫生工作者协会主任。
刘作新参加革命后,跟随红军爬雪山过草地,转战南北。“八一五”东北光复后,他奉调
任齐齐哈尔市卫生科科长后,十分重视卫生防疫工作。到任伊始,便参加市政府和西满军区组
织的防疫委员会工作。组织群众大搞环境卫生,制定《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设置卫生网点,
成立卫生清扫队。还设立脏水池、灰土车等公共卫生设施。三年内组织全市人民进行7次卫生
大清扫,28次卫生大检查,全市环境卫生有很大改观。同时,还集中力量预防各种传染病的发
生,组织防疫队,开展卫生宣传和传染病预防周活动。这一时期,甲类传染病在全市基本绝迹,
防疫重点转为乙类传染病1947年,在刘作新领导下,市卫生科动员市内个体医生参加公立医院
工作,充实公立医院技术力量。同时,对全市开业的中西医进行整顿,开展注射疫苗、优待军
烈属等工作。为加强医疗技术力量,市政府成立医务人员考试委员会,组织全市个体开业的中、
西医,药剂士、助产士及护士进行系统的政治理论学习和基础医学的学习。刘作新任政治教员,
主讲时事政治课,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
解放战争时期,刘作新积极组织各医疗卫生单位,全力投入抢救伤病员工作。三年间,共
组织抢救伤病员3.52万人次,动员全民献血达59万毫升,为解放战争做出了贡献。
1949年,刘作新创办中医夜校,成立教育委员会,亲自任教育委员会主任,组织个体开业
中医进行正规培训,提高医学理论和政治文化水平。抗美援朝时期,他创办齐齐哈尔市第一所
护士学校,培养出一批护理人才,缓解护士紧缺的局面。1951年,市中医公会举办中医学习班,
200余人参加学习,刘作新亲任班主任,负责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同年,还举办第一期助产士
学习班,提高助产技术水平。经多次举办学习培训班,医疗水平得到提高,医疗队伍不断壮大,
初步形成由国家、集体、个人组成的医疗卫生体系。
黑、嫩两省合并后,全市唯一一所综合性医院市立医院改为黑龙江省立医院,服务范围面
向全省,齐齐哈尔市群众就医相应出现困难。为发展全市医疗卫生事业,满足市民就医需求,
刘作新着手创建一所市立医院。1950年,建成市人民医院(今市中医院),并兼任院长。50年代
初,癍疹伤寒、白喉、麻疹、猩红热、麻风、流脑等疫情频发,且来势很猛,死亡率很高。刘
作新及时组织医疗单位进行医疗预防工作,使疫情得到控制。为有效控制传染病和疫情扩大,
他多次向黑龙江省卫生厅呼吁,申请筹建齐齐哈尔市传染病医院。经他不懈努力,省拨款10亿
元(东北流通券),1950年9月,市传染病院正式建成,对传染病患者集中治疗发挥积极作用。
同年,他将市区分散的个体助产士组织起来,成立12个私人联合妇婴保健站,逐步引导个体开
业医走上集体化的道路,个体医疗管理工作也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1952年,刘作新奉命调离齐齐哈尔市。他在齐齐哈尔市工作6年,以强烈的事业心和开拓
进取精神,为发展齐齐哈尔的医疗事业作出了贡献。他始终保持着老红军的优良传统,生活简
朴,平易近人,秉性温和,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1978年,因病去逝,终年7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