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高可际

高可际




高可际(1917~1983),河北安新县南冯村人。其父高晓柴出身于地主家庭,做过中学教员,
任过该县教育科长、县参议会议长。高可际幼年就读于村小学,后肄业于保定中学。1932年,
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参加革命工作。193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前,他在当地从事
党的地下工作,任村党支部书记、区委宣传部长,在白色恐怖下,坚持革命斗争。抗日战争时
期,高可际在冀中革命根据地历任县委组织部长、中心县委宣传部长等职。他努力发展和壮大
党的组织和革命力量,发动群众进行反扫荡斗争,组织人民武装自卫团和救亡团体,坚持进行
抗日斗争。后调往延安中共中央党校二部学习。

1945年冬,中共中央派大批干部到东北,高可际奉命由延安出发,翌年初经中共嫩江省工
委派至龙江县任政治委员(即县委书记),半年后改任副书记兼组织部长。1948年,任县委书记。
当时,他在革命斗争形势十分复杂的情况下,依靠和动员群众组建成600余人的骑兵武装,配合
军区剿灭伪满警、宪、特、地主、土匪武装2000多人。他积极领导民主改革运动,培养青年干
部200多人,建立起区以下人民政权基层组织。他在反奸清算斗争和土地改革运动中,总结经验,
推进运动健康发展,受到省委表扬。到新中国成立前,他在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方面做了大量
工作,在全县建立起党支部百余个,发展党员2000余名。

1950年2月,高可际调任齐齐哈尔市副市长。1952年夏,任代市长,9月任市长。被选举为
齐齐哈尔市第二、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副主席。任职期间,他积极开展抗美援朝、
镇压反革命、“五反”运动,为巩固人民民主政权做出贡献。他在恢复和发展经济方面,也做
了大量工作。到1952年,全市工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2.5倍,农业总产值增长50.2%,社会
商品流转总额增长9倍,社会主义经济开始占居主导地位。效区农户参加互助合作组织的占总农
户89.8%。为改善齐齐哈尔面貌提供了条件。

1953年5月,高可际调任黑龙江省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1955年3月,又调任哈尔滨市委
财贸部长、监察委员会副书记,市工商局长、市政府视察室副主任,市第七届人大常委会副主
任。

“文化大革命”中,高可际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倒行逆施,进行坚决斗争。无论处
境多么艰难,他始终坚信党的政策和人民的力量,不在压力面前随声附合,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表现出一位老党员、老干部的高尚品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衷心拥护党的路线、方针、
政策并坚决贯彻执行,自觉地同党中央在政治上保持一致。他从不计较名誉、地位和个人得失,
虽体弱多病,仍坚持工作。1983年5月6日,因病在哈尔滨市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