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风楼
张风楼
张凤楼 (1901~1983),字云阁,艺名葡萄红。生于河北迁安县河沙驿李家店村农家。他
自幼喜爱民间艺术,农闲时常跟村里年轻人一起唱莲花落。7岁拜孔恩(艺名丁香花)为师,学
习旦角。后受到邓海、李荣春、刘树春等艺人的指教,技艺大进。18岁参加杨际生班,到丰台、
昌黎、山海关等地演出,名声渐噪,当时有张凤楼不来不开戏的情形。他在天津太平茶园演出
时,用红纸金字书写大海报,在舞台前搭起葡萄架悬挂彩灯。在演出中充分施展技艺,大受观
众好评。自此,葡萄红真红了。张凤楼勤学苦练多年,在与评剧创始人之一成兆才及著名评剧
演员倪俊声、月明珠、珍珠花等人合作中,认真吸取前辈和同辈艺人的演唱技巧,并根据剧目
需要,结合自己嗓音条件,加以改进、创新,逐渐形成独特的高亢流畅、字眼真切、节奏多变
的唱腔。他演唱的《花为媒》、《王定保借当》、《六月雪》、《秦雪梅吊孝》、《李桂香打
柴》、《珍珠衫》、《桃花庵》等,都是深受观众喜爱的剧目。在旧社会,张凤楼为了谋生,
先后搭班到营口、哈尔滨、长春、吉林等地演出。1931~1945年,他与倪俊声等合作,在齐齐
哈尔、北安、孙吴等地巡演。
1946年春,张凤楼在克山县演出时,亲眼看到那些反动的土豪劣绅、警察特务受到人民政
府制裁。翌年,他在双城演出时,又亲见人民政府为人民服务的种种举措,从心眼里感受到中
国共产党好、新社会好。1948年,他在哈尔滨参加公营剧团。同年,担任哈尔滨剧院院长。他
克服剧院经营管理和家庭生活诸多困难,带领演职人员整理传统剧目,排演了《秦香莲》、
《嫦娥奔月》、《人面桃花》和《白毛女》、《王贵与李香香》、《小女婿》等新编历史剧和
现代剧。
1952年,张凤楼调到黑龙江省评剧团(齐齐哈尔市评剧团前身)任艺术指导、教师。其间,
他与倪俊声共同为现代评剧《雨过天晴好前程》设计了唱腔。1953年,在东北地区第一届戏剧、
音乐、舞蹈观摩演出大会上,该剧获艺术指导奖,东北行政委员会文化局授予他荣誉奖。他作
为老演员参加这次会演,感触颇多,写下《几点感想》:“……在旧社会中,光是艺人自己摸
索,成就总是有限的。解放以后,由于政府领导,大家帮助,演员努力,评剧有了很大的发展,
使我这个年岁较大的演员学到了很多东西,感到无比的兴奋。我觉得,评剧原有的唱腔虽然不
少,但为剧本所限,以致悲调较多。今天评剧还要表现新的生活,急需吸收养料,创作更富于
表现快乐情绪的曲调”。
1956年10月,张凤楼调往哈尔滨,任黑龙江省戏曲学校评剧科教员。从此,全力从事评剧
教学工作。1959年,他58岁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更加辛勤培养学生,培养出很多人才,如
小玉佩、王少柏、宋桂芳等先后成为省内评剧界的骨干。
张凤楼在剧团和戏校工作中,多次受到黑龙江省文化局、齐齐哈尔市文化局的奖励与表彰。
他是1960年第三次全国文代会、1979年第四次全国文代会的代表,并当选为中国戏剧家协会理
事和黑龙江剧协副主席。1983年1月病逝,终年8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