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恒新
梁恒新
梁恒新(1914一1983),山东蓬莱县人。1934年,随叔父到辽宁安东(今丹东),在东屏药房
从名医师杨东屏学医3年,尽得其真传。1941年,他到安东中医公会主办的中医讲习班学习8个
月。1942年,经伪满汉医考试合格,后开设春来药房坐堂应诊。1947年,赴北平投考著名中医
施今墨创办的华北国医学院(北京中医学院前身)深造。学习期间,他全面系统学习中医中药理
论,钻研《伤寒论》、《金匮要略》、《内经》、《本草》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他对《伤寒论》
几乎能够背诵,对其机理阐述精深,并将其用于临床,收效明显。翌年毕业,仍回春来药房坐
堂。
1951年,梁恒新到齐齐哈尔市华康药房、博爱药房坐堂行医。1952年,参加市中医联合诊
所,任所长。1958年,在市中医专科学校任教。1962~1980年,任中医院外科医生、外科主任。
他是齐齐哈尔市政协第四届委员会委员、铁锋区政协副主席。
梁恒新平生最擅长用被称为群方之冠的桂枝汤,临床应用得心应手,效果显著。他在医治
伤寒热并心脏并皮肤并胃病或急重疑难杂症时,常以桂枝汤一方为基础,辩证加减一、二味药,
以一变应万变,疗效明显,故被人称为“桂枝汤大夫”。有一患者因手术后感染,寒颤高热不
退,使用抗菌素无效,后改用中药小柴胡汤、白虎汤仍未见效。经梁恒新会诊,仅用一剂桂枝
汤加减服用,病人汗出热退而愈。另外,他还应用桂枝汤加减治愈多种顽固的皮肤病,如湿疹、
荨麻疹等。
梁恒新认为中医治疗急、重、危症大有前途,那种“中医只能治疗慢性脖的认识实属偏见,
其关键在于把握辩证环节。一位重度烧伤病人,病情恶化,全身痂皮下、尿液中广泛性出血,
在市内外医学专家会诊中,众说不一。在场的梁恒新果断指明,此为少阴热化病,服用黄连阿
胶汤可消除其症状。病人试服其方,病情立见好转,博得同仁一片惊诧和赞叹。他用中医方法
医治急腹症,如一般需手术治疗的肠痈(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宫外孕、泌尿系统结石等,
均收到满意的效果。1977年,他治疗一位不想做手术的急腹症病人,当时患者高热、恶心、腹
板硬、麦氏点压痛,经用大黄牡丹皮汤加减,几日便痊愈出院。他治疗慢性并疑难并老年病别
具一格,其特点是用药精、药味少、药量轻。他喜用温和清淡的药,每剂不过七、八味,且单
味药量只二、三钱,但疗效却很好。他治疗顽固性神经衰弱、慢性消化道疾并慢性呼吸道疾病
及各种慢性炎症、结核等都有显著疗效。有一妇女患结核性腹膜炎,腹部胀满,疼痛难忍,卧
床不起10余年,多方医治均不见效,求治于梁恒新,仅服药10余剂,即大见好转,又调治月余,
便重返工作岗位。另一患慢性肾炎合并肾功能衰竭的尿毒症病人,病势危殆,经梁恒新用小半
夏汤加茯苓汤加味,调治数月,竟获康复,而且疗效稳定,未见复发。他在外科临床治疗中,
不拘一方一法,尤其对顽癣恶疮,经常以外敷药与内服药配合应用,收到很好的效果。他认为
内外兼治,方可相得益彰,这是他在中医外科治疗中的独到之处。有一古稀老者,患脑疽3个
多月,求治多处未见效果,且病情加剧。当请梁恒新医治时,疮口大若碗口,表面塌陷,脓血
清稀,疼痛难忍。经诊断为疮毒内陷症,急服扶正托毒药,同时配合解毒消肿、化腐生肌膏外
敷,连服几剂,痛情便大有起色,继续调治月余,即获康复。牛皮癣是皮肤科临床较为棘手、
难愈的顽症,梁恒新认为牛皮癣的病因机理错综复杂,既有风热外袭,又有湿热内蕴,更兼血
虚风燥、瘀血阻滞,形成湿燥并存、虚实夹杂的特殊病理机制,所以在治疗上必须多方兼顾,
不可偏执一端。他兼容祛风清热、祛湿化瘀、凉血养血诸法,使风去、热解、湿化、瘀血得散,
并创立槐花汤一系列方剂,取得颇为理想的疗效。
梁恒新不仅在中医内、外科临床治疗中卓尔不群,而且妇科、儿科、针炙等方面也均兼擅
并能,在省内外享有盛誉。
梁恒新在教学和临床辅导中总是诲人不倦,他深感中医的当务之急是培养人才。他教学带
徒严肃认真,所以学生都自觉地约束自己。他的知识丰富全面,讲课时引经据典,举一反三,
使受业者得益匪浅,他执教期间,为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改变教学方法,注意吸收新知识,坚
持自学现代医学理论,坚持教学相长的原则。为壮大中医队伍,不顾医务繁忙,仍亲自带徒,
把自己积累的丰富临床经验毫不保留的传给青年医生。60年代,市第三医院曾将他的医案编辑
成册,发给全院医务人员使用。1978年,《黑龙江医药》第二期也刊载过他的医案28则。
梁恒新的医德高尚,平日找他看病的人很多,一般每天要看六、七十人,有时连吃午饭的
时间都被占用,但他却从无怨言,始终一丝不苟地接待每一位病人。
1983年,梁恒新因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