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 嫩江水系 嫩江是齐齐哈尔市最主要的一条河流,从清初建立卜奎驿
站至今,齐齐哈尔能发展成为全国最北部的一座大城市,嫩江水系是不可缺少的
重要条件之一。
嫩江发源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大、小兴安岭之间的伊勒呼里山东南坡,源头海拔
1 030米,向南经呼玛、鄂伦春自治县、嫩江、莫力达瓦旗、讷河、甘南、富裕、齐
齐哈尔、龙江、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扎赉特旗、泰来、镇赉、大安、肇源等15个
市、县(旗),于肇源县的三岔河注入松花江。河口海拔128米,全长1 370公里,是黑
龙江水系最长的一条支流。嫩江源头与河口高差902米,平均比降为6.6‰。
嫩江及其支流共同构成嫩江水系。嫩江支流共有20多条(其中较大的12条),流域
面积282 748平方公里,大于淮河和海河。由于大兴安岭东坡和伊勒呼里山南坡均为夏
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加之地形坡度较陡,土壤不易透水,而小兴安岭西坡正处
于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地势又较低缓,乃形成嫩江干流东西两侧支流分布极不
对称的状态。西侧有9条较大支流由北西向南东注入嫩江;东侧仅有 3条较大支流由北
东向南西注入嫩江。
嫩江干流在甘南县巨宝乡猪肚子湾进入市区后,由东北向西南斜贯市区,在富拉
尔基区南端的渔房子西(英武矶西南约5.8公里处)出境,市区江段长146公里。江面平
均宽782米,洪水期可达6.5公里,水深2~4米,浏园以上河床为沙砾底,以下为沙泥
底。嫩江干流在市区一段的比降很小,约为1.4%00因而水流平缓,河水下切无力,旁
蚀和沉积作用增强,河曲发达,江心洲、岛众多(约102个),水流分汊,整个河道呈蛇
行网状。受河曲发展,汛期洪水冲刷、淤积,初春融冰崩塌和地转偏向力作用等多因
素影响,两岸河漫滩不断扩展,河谷宽阔(平均约~8公里),河道也以每年约20厘米的
速度由东向西移动。
嫩江支流在市区内共有5条,全部分布于干流西侧,由北向南依次为阿伦河、音河、
二沟河、库勒河和雅鲁河,市区内的流程以音河为最长,阿伦河为最短,而流量则以雅
鲁河最大,阿伦河次之,二沟河最小并已变成季节河。5条支流进入市区后,均为下游河
段,且与干流一样,同属于平原河流,比降小流速缓慢,河曲发达,两岸低漫滩沼泽湿
地面积宽广。
嫩江及其主要支流的特征值表(见附表)
嫩江水系图(见附图)
齐齐哈尔市区嫩江水系及乌裕尔河水文状况表(见附表)
嫩江水系各河源流流经的森林草原地带、山前台地和冲积平原地区多已辟为耕
地,夏秋集中降雨季节,正值农作物枝繁叶茂时期,地表被覆良好,水土得以保持,
故河水含沙量之少,在全国东部河流中是少见的。这对于城乡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
便利条件。
嫩江水系以雨水补给为主,以地下水和春初积雪融水补给为辅,属于雨水、地
下水、融水补给类型,年内径流变化曲线呈双峰型。一般从11月份列第二年的3
月份,是第—个低谷,即第—个枯水期,以地下水补给为主;4月份气温回升,积
雪融化,是市区江河径流主要补给来源,4~5月间形成第一个高峰,称为春汛或花
汛;5月未阿至6月初春汛结束,为第二个枯水期,此时期除地下水补给外,加上
东北季风带来部分降水,故此低谷比第—个低谷为高,即河流径流量较大;7、8、9
三个月,称为夏(秋)汛,此期间正值齐齐哈尔集中降雨季节,市区江河径流以雨水
补给为主,径流量大大增加,三个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年平均为172亿立方米)
的65%左右,河水暴涨,极易酿成洪水灾害;9月末降水减少,直至11月,形成低
谷枯水期。
嫩江水量变化有几个显著特点:径流的年内分配主要取决于降水的年内分配。
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冬季降水量少。因此冬季径流量少,约占全年径流
的 5%。春季径流略有增加,约占年径流的20%。夏季径流最丰,约占全年径流
量 65%。秋季径流普遍减少,约占10%左右。径流的年际变化较大,从嫩江齐
齐哈尔水位站水位变化幅度看,年最高水位的年际变化较大,年最低水位的年际
变化较小。年最高水位的最高值为1969年148.6l米,最低值为1974年143.93
米,相差 4.68米;年最低水位的最高值为1971年的143.62米,最低值为1971
年的142.77米,相差仅0.85米。嫩江富拉尔基站1969年最人流量为10000立
方米/秒,而1974年最大流量为471立方米/秒,最大值是最小值的21.9倍。
多年径流变化存在明显的周期性。从富拉尔基站1905~1985年81年最大流量资
料分析,50年代为丰水期, 60年代为平水期,70年代为枯水期,80年代又开始
为丰水期。市区超过警戒水位 147米的人洪水年份比重较大,34年中有12年,
占实测总年数的35%。新中国成立发生全流域性的大洪水有1953、1955、1956、
1969年。
嫩江富拉尔基水文站典型年(1963年)流量过程线与多年平均流量过程线图(见附图)
1952~1985年嫩江齐齐哈尔水位站水位表(见附表)
1950~1985年嫩江富拉尔基水文站水文特征值表(见附表)
嫩江干流齐齐哈尔、富拉尔基洪峰特征值一览表(见附表)
1969年发生新中国成立以来嫩江水系的一次特大洪水,这次洪水是全流域降水
造成的,峰高最大,破坏性较大,属20年一遇洪水。洪水造成较大灾害,最先在嫩
江两岸雅尔塞泵站以上决口,淹没农田3 000余亩,民房172间。随后在泵站以下
决口,淹没农田7 500多亩。幸福堤全长8.3公里,在化木以下漫堤顶0.3米。淹
齐齐哈、化木、梅里斯耕地7500多亩,民房430间。前进堤全长8.5公里,漫堤
顶 0.4米,淹没农田1万余亩。齐富公路先后漫水,峰顶时路面过水深约0.2米
左右。跃进路全长14.5公里,由于幸福堤决口,洪水进入北湖,造成跃进路3处
决口,交通中断。大昂堤全长14公里,被洪水冲开5处,洪水直冲滨洲铁路,致使
五福段冲开300余米,运输中断月余。堤内1.8万多亩农田被淹。嫩江东岸由于防
洪抢险措施得力,保证了城区安全。
嫩江干流市区段水质较好。市区江段1984年平均为三级水体;1985年,因防
治水污染初见成效,除富下断面仍为三级水体外,其他断面均为二级水体。一级水
质是指江河源头水,是整个水源中水质未受人为污染破坏的最清洁水;二级水质一
般适于居民饮用、渔业、农业灌溉和工业生产使用;三级水质则需进行中度防治才
能使用。但不同季节出现的枯水、丰水、平水和冰封各种水期的综合污染指数和
水质级别有较大变化。冰封期和枯水期污染指数较高,水质级别相应降低;丰水期
污染指数最低,水质级别较高;平水期则基本无变化。
松花江水系环境质量标准(三级)(见附表)
嫩江富拉尔基水文站1969年8月13日~9月23日洪水过边线(见附表)
嫩江齐齐哈尔市区江段水质分析表(见附表)
据富拉尔基水文站1971~1985年15年观测记录表明,嫩江水流温度6、7、8月份,
尤其是7月份为一年中水温最高时期,温度在24.6~28.4℃之间;11~3月份水温最低,
在0℃~0.2℃之间,从未出现过零下温度,这是严冬季节,嫩江水面以下仍有水流的
温度保证。
1971~1985年富拉尔基水文站最高水温和最低水温表(见附表)
嫩江封冻一般为11月10~15日,解冻为4月10~15口,冰期长达5个月,冰
层厚度1~1.2米。冻结期间,水中含氧量减少,水温偏低,给鱼类越冬带来困难。
但夏季(6、7、8月)和春末秋初,日照时间长,水温较高,适合鱼类生长繁殖时期仍
有5个月。江面封冻期间,航运停止,冰而结实,可通行车辆。
雅鲁河是齐齐哈尔市区嫩江水系流程较长、流量最大的一条支流。雅鲁河发源于
大兴安岭山脊滨洲铁路线兴安站附近,源头海拔l 002米。源流顺大兴安岭东坡由北
西向南东流泻,干流经过喜桂图旗、布特哈旗、碾子山区,在龙江县广厚乡东南注入
嫩江,全长395公里。河口海拔约140米,总高差862米,平均比降达 2.2市区河
段,全在碾子山区内,流程约35公里。此河段流经大兴安岭尔麓低山丘陵间的冲积
洪积平原。河流由碾子山区西北隅丰收村北的金Rl壕处入境,海拔降到240米,到
碾子山区南端的东华村南出境,海拔下降到205米,区内河段比降减小,平均约1‰,
河曲发达,河谷扩展,河漫滩广阔,顺流而下,边滩、河心滩和深潭相间出现,河宽
约120米,河深约5米。
雅鲁河支流众多,并多分布于大兴安岭降水较多的东坡上,该河碾子山水文站
以上流域面积达13 567平方公里,集水区域大,因而流量较大。据碾子山水文站
1955~1985年测得资料计算,平均年径流量为18.5亿立方米,水资源颇为丰富。因
受夏季风降雨集中的直接影响,河流年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大,变化幅度在39.9亿立
方米(1960年)到3.47亿立方米(1979年)之间,最大值为最小值的11.5倍;最大流
量在2 570立方米/秒(1957年)到93.8立方米/秒(1979年)之间,最大值为最小值
的27.4倍;最高水位在216.80米(1960年)到214.19米(1979年)之间,前者比后
者高2.61米。如果以年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212.94米(1965年)相比,则相差达3.45
米。对这些大幅度变化的实际情况,在开发利用雅鲁河水资源时,应给子足够的注意。
此外,在31年中,超过碾子山区警戒水位215米的就有18年,占60%,洪水威胁较大。
1955~1985年雅鲁河碾子山水文站水文特征植表(一)(见附表)
1955~1985年雅鲁河碾子山水文站水文特征植表(二)(见附表)
雅鲁河碾子山水文站1957年7月26~8月16日洪水过境线(见附图)
乌裕尔河水系 乌裕尔河址黑龙江外流区中一条内流河。它发源于小兴安岭
西坡坡麓山前台地的沼泽湿地中,源头海拔418米。干流由北东斜向南西流经通北、
北安、克东、克山、依安、富裕、林甸、齐齐哈尔等8个市、县,经齐齐哈尔市
区的东汗潭后漫散在沼泽湿地中,全长576公里平,流域面积15 084平方公里。
东汗潭河口海拔147米,比源头降低271米,平均比降为4.7‰。
1959~1985年乌裕尔河依安水文站水文水文特征植表(一)(见附表)
1959~1985年乌裕尔河依安水文站水文水文特征植表(二)(见附表)
乌裕尔河由赵三亮子闸门进入齐齐哈尔市区后,由北、北东向南、由西流经市
区的东南部。干流注入东汗潭前的一段,河道清楚,流速较大,长约35公里;东汗
潭之后,河流进入低洼闭流地区,比降很小,流速大减,河水漫溢,形成芦苇沼泽,
河道隐没于沼泽苇塘之中,沟汊纵横,泡沼棋布。
乌裕尔河在距今约1.5万年前,原是嫩江的一条支流,其下游即今塔哈河,因
受晚白垩纪开始形成的松嫩凹陷大湖盆继续沉降的吸引和嫩江河道西移的影响,河
道遂由今富裕县城东南,折向南流注入湖盆而与塔哈河分离,成为独立于嫩江水系
的一条内流河。正常年份,乌裕尔河与嫩江之间有分水高地相隔,无地表水联系,
但乌裕尔河出现高水位时则有部分洪水溢出河床,借塔哈河道进入嫩江,其下游芦
苇沼泽地带洪水,又通过杜尔伯特连环湖流入嫩江,形成乌裕尔河同嫩江此种藕断
丝连的奇妙关系。
乌裕尔河平均年径流量5.7l亿立方米,水量较少,但年际变化很大。年径流
量变幅在18.95亿立方米(1961年)到0.56亿立方米(1976年)之间,最大值为最小
值的33.8倍;年最大流量变幅在1 320立方米/秒(1962年)到24.8立方米/秒
(1976年)之间,最大值为最小值的53倍;年最高水位变幅在194.06米(1972年)
到192.06米(1968年)之间,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2.1米。流量和水位的年内变化
山很大,27年中每年最小流量均为0,有18年出现连底冻现象(河水全部冻到底)。
乌裕尔河水是市区东南低洼闭流地区广阔连片的芦苇沼泽形成的主导因素,也
是扎龙自然保护区和黑龙江省最大的芦苇生产基地赖以存在的重要条件。乌裕尔河
径流量偏小,冬季经常断流,导致扎龙门然保护区人然供水量严重不足。近年来芦
苇退化.由于水浅许多鱼类无法越冬,采取人工补水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另一
方面由于雨季河流流量剧增,水位高涨,形成洪水,汛期长达一个月 (1962年长
达 36天),不仅使芦苇沼泽地区大片芦苇被水浸泡导致减产,而且洪水灾害波及低
漫滩地带。
乌裕尔河依安水文站1962年7月14日~8月21日洪水过程线(见附图)
乌裕尔河水温冬夏相差悬殊,每年3~4月及10月份水温最低,在O℃~0.1℃
之间;7~8月份水温最高,在24℃~27.2℃之间。河水结冰期约半年,冰层厚度约
0.98米。
乌裕尔河河水的化学成分含量,溶解氧、酸碱度(pH值)、氯化物、矿化度、总硬
度、耗氧量和离子总量等项,均达到国家《渔业法》规定和地表水水质标准要求,对于
灌溉农田、草原和发展农业生产,十分有利。近年来,流域内各县区乡镇工业污水
直接排放河内(每年约300万吨),使水质受到严重污染。
乌裕尔河依安水文站常规水化学测定表(见附表)
湖 泡 齐齐哈尔市区湖泊泡沼众多,面积15亩以上的共有156个。其中,100~
500亩77个,525~1 000亩16个,1 000亩以上23个,克钦湖面积20 669亩,是
市区最大的湖泊。龙湖、仙鹤湖等也是较大湖泊。从成湖原因看,市区150多个湖
泡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中生代末期白垩纪开始凹陷形成的松嫩湖盆上,经过白垩
纪、新生代第三纪沉积3 000多米深厚地层后,又接受第四纪约140米厚的河湖川
疏松物质的沉积。但由于第四纪冲积、湖积和风积程度的不均,右些地域未被填平,
相对形成大小不等的湖盆,湖盆积水,乃形成湖泡。此类湖泡,多分布十现在扎龙
自然保护区的芦苇沼泽及其周围地区,如克钦湖、龙湖、仙鹤湖、东汉潭、南汉潭
等湖泡;第二类是嫩江逐渐向西移动后遗留下来的废河道中的深潭,被洪积、风积
物沉积隔断后形成湖泊。同时还有旧河漫滩中的牛轭湖和小泡沼。此类湖泡,主要
分布在江东旧河道低洼槽形地带,如水师营大泡广、水师营东泡子、崔门泡子和胡
家泡子、西大桥泡子、劳动湖等;第三类是低湿地中间的洼地,地下水位高而使地
表水成湖,如舌根泡子、大哈拉坑等;第四类是嫩江水系中宽广低河漫滩上新形成
的牛轭湖或未沉积平的泡沼,如梅里斯乡的黑鱼泡子、北湖泡子,碾子山区
的丰荣泡子、华安泡子等。从形成年代来看,第一类最长,所以大多属于老年期湖
泊,湖底有较厚的淤泥沉积,湖中水生植物较多,而积较大,湖水较深,一般在2
米左右;第二类形成年代不太长,湖底有不厚的沙质淤泥沉积,水生植物较少,属
于中年期湖泊,湖水较浅,一般1米左右;第三类形成年代较晚,由于排水不良,
矿物聚集,多为碱性湖泡;第四类形成最晚,属于青年期湖泊,面积大小不—,深
浅差别也较大,平均约1.5米。
市区广阔的湖泡水域足难得的自然资源,目前用作养鱼的湖泊仅17个,面积约
4.5万亩,大多数湖泡未被开利用。这些未利川湖泡,多因水深不超过2米,冬季
出现连底冻,鱼类难以越冬。
克钦湖是市区最大的湖泊,位于市区东郎边屯乡和宛屯种畜场接邻处。湖水原
靠乌裕尔河涨水时补给,水量不足且不稳定,为了增加水量,1957小富裕县勇敢乡
政府、1959年宛屯种畜场先后组织人力,疏通整修门然水沟,但因乌裕尔河水量不
足,能流入湖中的河水有限,致使湖水日渐减少。1970年,黑龙江省和齐齐哈尔市
水利部门,投资修筑乌(乌裕尔河)双(双阳河)引嫩(嫩江)第七支干渠,改引嫩江水进
入克钦湖,从而增加厂水量。目前,克钦湖渔场已成为齐齐哈尔市大型渔场之一。
劳动湖是在旧河汊基础上加以人工改造的湖泊,也是齐齐哈尔市中心城区龙沙
公园内游览水域。它原是嫩江废弃旧河道汊流的一段,上连胡家泡子、北大桥、西
大桥湖区,下通葫芦头并与嫩江干流相连。1950年,为了美化龙沙公园,将旧河道
湖盆扩大挖深,挖出泥土堆积成湖心岛,湖水面积扩大到300亩,岛上和湖岸遍植
柳榆花木,夏日湖中游船如梭,岸堤绿树成荫,景色秀丽。
仙鹤湖原名大泡子,后因扎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和饲养繁殖鹤类的笼舍等均建
在湖畔,因此更名为仙鹤湖。
齐齐哈尔市区湖泡一览表(见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