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章下序

土壤

章下序


齐齐哈尔市区土壤总面积6 046 570亩。土壤类型按国家统一划
分标准,可分为8个土类、21个亚类、37个土属、72个土种。其中肥力较高的
有草甸土和水稻土,共3 235 446亩;易遭风、水侵蚀的中等肥力土壤有暗棕
壤、黑钙土,共1633709亩;易遭风蚀的瘠薄土壤有风砂土554005亩;不加改
良难以利用的土壤有沼泽土、盐土、碱土,共623410亩。
土壤的形成和演化,受多种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市区地处松嫩平
原的西北部,除碾子山区的低山丘陵外,其余均为比较平坦的平原,但在风力
及流水作用下,微地貌显得十分复杂。不同的地貌类型,直接影响水分、热量
的再分配和植物元素的迁移、交换,因而影响土壤的发育。成土母质是土壤形
成的物质基础。碾子山区主要是低山丘陵的残积物、坡积物,含有碎石和黄粘
土。冲积平原是第四系的江河冲积和湖积物,土层深厚,多为黄褐色亚粘土、亚
砂土、黄土状亚粘土,表土砂性较强。市区
夏季高温多雨、日照长,植物生长繁茂,有利于有机质的制造。气温的日较差大和
漫长的冬季冻结,使晚间和寒冬时期的土壤细菌活动微弱,加上降水较少,淋浴作
用不强,致使有机质年年有所积累。冬季漫长而严寒,冻土达2米左右,这与沼泽
土形成有很大关系。春季多大风,在风力的搬运堆积下,常形成风砂土。市区丰富
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对培育水稻土和改良土壤提供了优越条件。市区属温带森
林草原天然植被区,目前森林复盖率仅达4.8%,且分布零散。天然草原面积却占
土地总面积的1/3,形成面积广大的草甸土(市区草甸土壤占总面积的51.74%)。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由于精耕细作、增施肥料和兴修水利,许多
土壤朝着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方向发展。如市区近郊肥力较低、含砂量较大的碳酸盐
黑钙土,改造成为肥力较高的园田土;大面积的易旱易涝土壤,自修建大型排灌水
利工程后,大大改变了土壤的水分状况。但是也存在由于开发利用不合理而导致土
壤变劣的现象,如盲目毁林毁草以扩大耕地面积,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使局部地
区土壤发生沙化、盐化;距城区较远地区用地和养地脱节,肥力逐年下降;碾子山
区水土流失严重等等,都应予以高度重视,并及早解决。
市区大部分地区分布着温带草原,所以土壤属温带草原类型,如草甸土和黑钙
土 (两类土共占土壤总面积的73.93%)。但因受地貌、水文、人类活动等非地带性
因素影响,一些土壤类型也发生了变化。如碾子山区为森林型暗棕壤;江东局部低
洼地区因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蒸发量大,而形成盐碱土;由于人类长期的耕耘
和培育,又把一些自然土壤改造成为园田土和水稻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