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土 市区砂土面积554005亩,占土壤总面积9.16%。主要分布在嫩江两岸
高低河漫滩和一级阶地上。除乌裕尔河尾闾和阿伦河、音河低漫滩较少外,各区皆
有风积砂土,并以嫩江东岸面积较大,砂害较严重。
在早期江河泛滥和改道的旧河滩上,由于冲积作用,堆积有大量砂子,砂源极为
丰富。齐齐哈尔市多风,起砂风速大于或等于8米/秒的5级以上大风,全年出现75
天,出现频率为22.5%,以4~5月1为最多。丰富的砂源,在风力长期搬运堆积下,
则形成砂丘、砂垄、砂岗、自然堤等微地貌。市区砂土土壤就是在这些成土母质上发
育起来。砂土的形成和演变又与植物有极密切的关系。早期的成土母质流动性很大,
在当地气候条件下,虽能生长小叶锦鸡儿、甘草、毛羽茅、西伯利亚蒿等耐砂耐旱植
物,但生物积累作用微弱,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大部分为幼年土、随着成土年龄的增
长和漫长的风化作川,土壤粘粒增加,保水性稍强,则植被覆盖度增加,使流动的母
质,逐渐山流动到半固定,以至完全固定。同时机物根系的固结作用也随之加大,有
机质的积累逐渐增加,并形成一定厚度的草层,进而促进草类和灌木的生长,这样不
断积累有机质和养分,才形成现代的风积砂土,其中早期形成的砂土,在当地生物气候
作用下,产生钙化过程,故在老固定砂丘,有碳酸钙积累。
市区砂土的成土母质大多为厚层细砂,砂壤质地,透水性强,保水性差,易发生
旱象。有机质含量,随成土过程和耕作历史有所不同。土壤增温快,降温也快。因此
在流动、半流动砂土上植树种草,以固定砂丘,防止风蚀;在已固定的砂地上,采取抗
旱保墒措施,增加土壤含水量;根据土壤增温快、出苗快特点,适时早播,以促进作物
早熟。
市区砂土按成土过程的差异,划分为风砂土、黑钙土型砂土2个亚类。
砂土(土类)亚类一览表(见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