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下序
植被
章下序
齐齐哈尔市区处于中温带和半湿润地区,具有由中温带向寒温带、由半湿润向
半干旱过渡的特点。与此热量和水分的过渡性相适应,市区植被随之具有由东南长
白山植物区系,向西北大兴安岭植物区系和蒙古植物区系过渡的特点,从而兼有这
些区系的某些成份,种属组成较为复杂。植被呈现出由东南温带湿润、半湿润的落
叶阔叶一针叶混交林向西北温带半干旱的典型草原过渡的地区特点,即属于温带森
林一草原植物带。因此既有木本植物又有草本植物,既有针叶树又有阔叶树。此外,
因微地貌复杂,特别是低洼闭流地带地下水位偏高,终年或季节积水而发生沼泽化
和盐渍化,致使植物的种属更为复杂多样。
市区植物共有92科500多种,其中野生植物78科430余种,占全国温带地区
植物科的大部分,植物种的10%左右。它们分别构成温带次生落叶阔叶林、榆树疏
林、灌木柳丛、灌木草丛、温带草甸草原、草甸和沼泽植被等类型。此外还有以杨、
落叶松、樟子松、糖械、云杉、柳等树种为主的人工林。市区林地面积约31万亩,
森林覆被率 4.7%。市区森林植被偏少,森林覆被率仅为黑龙江省覆被率的1/7;
立木蓄积总量约 35万立方米,人均蓄积量不足0.3立方米,仅为全省的1/157,
低于哈尔滨、佳木斯和牡丹江等市。由于森林资源贫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涝、
旱、风、雹等自然灾害频繁,环境质量低下,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市区草地广阔,总面积达231万亩,人均1.83亩,与全省人均数持平。在草
地中,产草量较多、适口性较好、草质优良的占草地总面积58%,是市区牧草主要
打草场;产草量较低、草质较差但仍可放牧的占29%;其余为副柴地和人工草地。
丰富的草类资源,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较优越的条件。但在草场的管理和利用,还
存在保护培育复壮与过度放牧、掠夺性打草相矛盾的突出问题,目前已造成杂草入
侵,沙化、盐碱化、沼泽化日趋严重和草质逐渐变劣,产草量急剧下降的后果。市
区草原上,生长着防风、柴胡、龙胆、黄芪、甘草等数十种中草药材。但因过度采
挖,不仅使药材资源日见枯竭,而且破坏草原植被。
市区有面积达30万亩的芦苇沼泽植被,年产芦苇约2.5万吨,是黑龙江省重
点芦苇产区之一。芦苇是造纸、人造丝和苇帘、苇席等苇制品的原料,是当地农民
一项重要的副业收入。同时,芦苇沼泽还是闻名国内外的扎龙自然保护区赖以存在
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