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天然林

天然林


市区处于温带森林—草原植物带中,具有林木生长的气候、土壤条件,市区防
护林带、人工林场、行道树和风景林中树木生长状况普遍良好。然而,市区却呈森
林植被稀少、木本植物种类不多、森林覆被率偏低的反常现状。究其原因,既有某
些自然条件方面的限制,更有人为因素。前者主要是受地貌、水文的影响,不少低
洼排水不畅地区,存在地下水位过高、土壤水分过多、透气性差、盐渍化较重等不
利林木生长的因素。而适于林木生长的一级阶地、高河漫滩和山-丘缓坡等辽阔地域,
又早已辟为农田。只有无法耕种、无盐渍化或盐渍化程度较低的江河岸边、沙丘沙
岗和低山丘陵地区,才可见天然林的踪迹。在距今二三百年前,市区平地和漫岗地
带,曾钉大片榆树天然林,江河岸边也生长着茂密的灌木柳丛(俗称柳条通)。消代
西消所撰《黑龙江外纪》就有“沿江平地多榆,近水多柳”的记载。齐齐哈尔建城
后,随着人口增加和农耕发展,大片林地、草原被垦为农田,大量林木被滥伐作为
烧柴、建材和农具。到新中国成立前,林木覆被率不足1%。
市区人然林有4种类型,其分布和植物群落组成各有特点。
温带次生蒙古栎(柞树)阔叶林。分布于碾子山区低山丘陵的沟谷缓坡上,树种
以次生蒙古栎为主,并有山杨、家榆、榛树、山杏等混生其间。蒙古栎林原来生长
繁茂、分布较广,但到清末、民国时期,失于管理保护,毁林开荒、乱伐滥砍长期
得不到制止,导致林地而积缩小、乔木林蜕变为灌木疏林并加剧了水土流失等不良
后果。
榆树疏林。零星分布于平原地区的固定、半固定沙丘、村屯周围和嫩江、雅鲁
河河漫滩的部分地段。主要树种为家榆,有的伴生胡枝子。在平原地区因土壤较干
燥,多受风沙之害,再加上人为破坏,不仅使榆树日益减少,且多畸形树,经济价
值不高,但有固沙防风作用。在河漫滩因洪水冲刷和滥挖砂石,榆树日见老化和减
少。
灌木柳丛。多零星或成簇丛分布在河谷低洼处和江心岛上。柳丛根系发达,并
耐水湿,有护岸护堤功能,也是农村薪炭、编织原料。
次生灌木草丛。主要分布在碾子山低山丘陵的沟壑中或以砾石为基质的潮湿地
段,是森林遭破坏后的次生植被,地表侵蚀严重,植物以中旱生灌木为主,常见群
落有蒙古栎+榛柴+杂草群落,植物种类组成复杂,林下多线叶菊、针茅、硬质旱熟
禾、细叶胡枝子、糙隐子草、防风、轮叶沙参、狼毒等。乔木高4~5米,中下部草
高34厘米左右,覆盖度80%,主要用于放牧。